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不断革命的诗人——走进苏州柳亚子故居

2022-08-19 18:06:20来源:李立峰 王秋爽 学习时报

打印 字号: T|T
       江南水乡明珠——苏州吴江黎里镇,太浦河穿镇而过,金山石砌筑的河岸齐整坚实,千年不衰。在搭着“廊棚”的青石板街上,粉墙黛瓦、飞檐翘角、小桥流水,俨然一幅水墨江南的画卷。我们走进中心街30号,这里是诗人柳亚子先生的故居。
        柳亚子故居,是一座清代乾隆年间的优秀建筑,原为清乾隆直隶总督、工部尚书周元理私邸,宅名“赐福堂”,全宅共6进。1922年秋,柳亚子一家典租该宅第四第五两进七楼七底的楼房。此后数年间,这里成为了诗人柳亚子起居生活、撰诗写文、从事革命的重要场所。
       故居第一进是墙门楼房,门楣上悬挂着廖承志题写的横匾“柳亚子先生故居”,砖刻门楼高大气派,厅堂楼室气宇轩昂,雕梁画栋惟妙惟肖。过道尽处,走过修竹青翠的庭院,进室乃茶厅,现作为纪念陈列的第一室,厅堂中央放置着柳亚子汉白玉半身雕像,底座镌刻着邓颖超于1985年所题写的“柳亚子先生像”6个金字。雕像两侧石柱上是周恩来在1945年为柳亚子题写的对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大厅左右两壁布置了毛泽东与柳亚子的唱和词《沁园春》的大幅手迹。
        “赐福堂”是这座古宅的正厅,也是“柳亚子纪念馆”的主室。以“峥嵘岁月,辉煌一生”为题,展厅里陈列了大量的图片、实物、史料,贯穿了“青少年时代”“南社时期”“第一次国共合作”“抗日战争”和“解放前后”5个历史时期,展现了柳亚子波澜壮阔的一生。1906年,柳亚子加入同盟会,又入光复会,结识革命进步人士,反对清政府,宣传民主革命。1909年,柳亚子和陈去病、高天梅等人在苏州虎丘秘密组织成立文学团体——南社,提倡民主思想,鼓吹革命以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在诗歌创作中,柳亚子主张“以诗立教”“诗以人重”,绝对注重民族气节的诗文,重视诗人本身的人品道德。柳亚子谈道:至于讲到诗的派别来,我是主张尊唐抑宋的,同时却也崇拜那非唐非宋的龚定庵。柳亚子对龚自珍评价极高,称其为“三百年来第一流,飞仙剑客古无俦”。柳亚子初名慰高,改名弃疾,忧国忧民、胸怀天下之情如他的诗歌一般热烈奔放、气势磅礴。毛泽东在给柳亚子的回信中赞道:“尊诗慨当以慷,卑视陆游、陈亮,读之使人感发兴起。”正如毛泽东所言,柳亚子的诗歌中充满着爱国主义的豪情壮志,开创了一代革命诗风。观其一生,柳亚子实则追求的就是这种独立的气节和高尚的人格。
      在“赐福堂”中,我看到了柳亚子先生诗人的一生、学者的一生、革命战士的一生。郭沫若称他是“不断革命的诗人”,茅盾誉其为“最卓越的革命诗人”。在柳亚子先生逝世25周年的纪念会上,胡乔木曾评价:柳亚子先生是一位忠贞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主义革命者,杰出的革命诗人。这些评价高度准确而又全面地概括了柳亚子以笔为戎、挥斥方遒的一生。
       故居第四进第五进是七楼七底的楼房,两侧各以厢楼贯通,构成江南地区特色独有的“走马堂楼”。第四进厅前有砖刻仪门楼一座,上饰百鸟朝凤,辅以春桃、夏莲、秋菊、冬梅四季花卉图案;下饰水族龙宫图案,螃蟹、鲤鱼等水下珍物尽现其中,富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和      艺术价值。这一楼宇是柳亚子一家的生活起居之所,现均复原陈列,厅堂两壁挂着柳氏一家不同年代的生活照片。第五进是磨剑室书斋、复壁墙和藏书楼的所在。贾岛《剑客》诗中有云:“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磨剑室”的取名源自于此。柳亚子在赐福堂中常以此自勉,不断磨砺自我、磨砺儿女,读书不忘天下事,常思为国展雄才。柳亚子早在秘密拜谒孙中山之时,革命的种子就在心中生根发芽,于是进理化速成班学习实用化学,计划制造炸弹进行暗杀。此时的柳亚子饱含仗剑天涯、救民水火的侠客思想,但随着历史演进和个人见识的增长,他开始以笔为剑,把诗歌作为宣传革命、抨击反革命派的武器。柳亚子的革命诗歌热情豪放、言辞犀利,表明他坚定的革命立场和民主态度,他进行过反清、反袁、反军阀、反蒋、反帝等一系列斗争,他的精神和思想能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其中爱国主义是柳亚子永恒不变的信仰追求。
        “复壁”是故居中颇具传奇色彩的一处暗室。其实就是两堵墙中间空,用以藏人,大户人家常用来防备强盗或意外变故。1927年的一天深夜,柳亚子因其鲜明的反蒋立场,遭到蒋介石的通缉抓捕,藏于复壁才得以脱身。在复壁中,柳亚子口占《绝命词》:“曾无富贵娱杨恽,偏有文章杀祢衡。长啸一声归去也,世间竖子竟成名。”一首绝命词道尽柳亚子心中的悲愤交加,从此便开始了他居无定所、颠沛流亡的生活。
        藏书楼中原本贮藏了几万册古籍信札,自上世纪20年代起,柳亚子便致力于广泛收罗吴江乡里文献,积极抢救、整理、编印多种地方文献,时有亲自誊抄书稿,装订成帙。此外,他还曾为辛亥革命中牺牲的南社烈士编印遗集。新中国成立后,这些史料文献和藏书全部捐献给国家,为我国革命史、文学史的研究留下了宝贵资料,反映了柳亚子坚守一生的政治信仰、学术态度和品德情操,饱含着他对新中国的热爱和对光明未来的向往。故居第五、六进之间是一条长长的碑廊,新辟成“柳氏家谱碑廊”,碑上镌刻了柳氏四代人的世系和事迹。
        行至此处,我们不禁回首仰望,“亚子,今之屈原;屈原,古之亚子”。忧国忧民的诗人,爱国爱民的战士,古色古香的江南古宅,透过百年历史,仿佛在讲述着人与城、家与国的历史记忆。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