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浙江宁海草湖王氏访谱记

2021-08-26 15:46:41来源:世界王氏网

打印 字号: T|T
实现对草湖承诺的承诺
 一
 
王光瑜
 2021.8.21
    
       昨晚一看已是20日,这个月20天因役情严竣没出去调研、採访、查档,马上学校要开学了,想起草湖前堂王氏有位在福建某大学教书的王先生,暑期将过可能要回福建学校去了!于是我赶紧拍了几页可能是他们祖宗的宗谱,带去给他们审阅,并请他来我处转彔有关宗谱。
       二十四年前在得知清居寺周围六村王姓人祖墓时,我相约汶溪王氏数人同去清居寺进行实地寻访,发现王章等五、六圹古坟由古渡、麻岙、岭根、白岭根、下枫槎、草湖等六村王氏共同立的新坟碑。从此,我对这六个村开始了调查研究,先近后远地逐步开展,是下枫槎,接着是对草湖王氏,现就草湖王氏的情况谈一下。
       草湖住有二支王氏,村前靠溪边一带的这支,包括上场头,地属黄坛镇,和地属跃龙街道的草湖这一支王氏叫前堂王氏。也就是参与在清居寺王氏祖墓联署的一支;村后的这支叫后堂王氏。前堂王氏的族长王木财,今年九十岁,比我大二岁,曾接待我几次,向我介绍前后堂先祖他们是兄弟俩,合并一个祠堂,他是东边的一半,我们是西边的一半,后来他自己在村后盖了个祠堂,比我们的还要好,现拆除了!现在他们与我们也没有来往,也不参加我们修谱。我们祖上是东门迁来的,属王齐舆、王章后代。有一次这位老族终于给我看了新谱。我还拍得祠堂中挂的“崇圣观”匾额。从此,我先后去採访并查阅另外有关这村的宗谱,还查阅县志、地名志、城关镇志、白石村志等,还与小北门石王氏与东门塘心王氏个别宗亲进行过交流。最后,对草湖两支王氏的祖源、对“崇圣观”这块匾额,总祘有个说法,十年前曾去找一位前堂宗亲,告诉他认错了祖源,他回说错了就错了吧!从此我没有去过草湖。但在2016年似乎出现了转机,一天我在南门车站转车遇上一位年龄与我相仿、柱着一根拐棍的老人,他告诉我是草湖前堂人,他藏有老谱,为此我在去年清明期间相约了莘村几位同宗前去草湖看他的老谱,费了一些周折终于找到了这位无名老人,一问谱的事,他回说我没老谱,碰了一鼻子灰,只好再询问村里有否大学毕业的人,有人说,某某的侄子是在福建一个大学里教书的,不久刚去福建了。于是我又把这个新的希望寄托在这位大学老师的身上,下次等他囬来,与他构通,把前堂王氏的事及所有研究史料都交给他,让他向族人说明吧!他们的先祖究竟是来自何处。想好了下步的做法,于是我们就囬家了!
       今年清明因疫情紧张,我没去草湖。最近这20天我只在家中修改、整理史料,没有出去进行採访、查档、调查。昨天去海锦园看望表侄孙时,突然想起暑假快要结束了,估计草湖这位王老师快要囬福建学校了,于是决定于今日去草湖找王老师。晚上,赶紧拍录几张有关老谱带上,好让他審阅,并带他来我处烤走电脑保存的他所需要的所有宗谱。
       今日上午乘车去草湖,没有想到非常不放便,乘车到范家等了一个多小时才转车到草湖,但到草湖找这名无名氏王老师问了二个人就找到了他的家,他妈说几天前回福建去了!经我几次说服,勉强拿到了这位老师的电话和名字,立即联系,对方没接,可能认为我是个骗子,只好告别他妈,另去探访二十多年的老族长王木财。


  想实现对草湖王氏的承诺
 
王光榆
2021.8.22
 
        从王老师家出来,就去探望十来年没见面的老族长王木财,路虽不远,但从南边压过来一大片黑云,接着是一阵大雷雨,把我困在路边一户项姓人家屋檐下,大约近二十多分钟,等雨少了就到老族长家。他家在他的木工厂里,一看工厂仍是老样子,因是午饭期间,空无一人,我扭头往厂门左侧小房子一看,老人家正迷缝着眼,笑迷迷地,一面喝着酒,一面望着我,我说:“认识我否?”,他摇了摇头,给我拿了条小凳子,我坐下之后,就直接了当地告诉他,他们的祖源不是东门王齐舆、王章,是西门集良王的。这件事早在清乾隆二年,古渡王氏(即王齐舆后裔)修谱时,来此与你们(和白岭根)校对过宗谱,予以否定。这在古渡王氏谱中序言里有记载的。怎么能在经过260多年之后你们就变为他们的子孙呢?另外,我在去年宁海王研会在你村拍录去的谱中,也看到有这篇序言,你们双方都怎么没去判研呢?造成误认祖宗和子孙。你们的民国谱,还是我们莘村王家的前辈王怡圃先生所修,而你们的新谱修谱陈先生把你们的始迁祖由王禳误写成了王祥,而王祥的下代没有名字,断了数代,陈编写“六世咸淳、七世大德、八世天历、九世至正、十世洪武…、十三世成化…十五世承添、…”这个姓陈的修谱先生,就编些历史朝代年号进去代替草胡先人的名字(见下图)。
        就这样轻易地骗走了修谱钱财! 质实是对草湖人的污辱,也留下了他的笔迹将是他的历史劣绩,永远钉在了他自己为草湖人编织的所谓的“宗谱”上!
        一般人都知道,不会把自己的子孙的名字取为与本族的先辈或历史上的名人的名字相同。王祥是三国曹魏、东晋时代著名的大臣,二十四孝之一的孝子,“卧冰求鲤”的故事人人皆知,与其弟王览以“孝悌”出名,出自山东临沂琅邪王氏。我们的许多王姓人可能出自他们的名下,祥、览可能就是我们的祖宗。而草湖王氏怎么也出个王祥的名字呢? 我想应该是不可能的! 而替草湖王氏修新谱的陈先生擅自把草湖的始迁祖“王禳”纂改成了“王祥”。禳与祥,字不同,意不同,音相近。“王禳”这位在西门集良堂《汶溪王氏-民国谱》中出现,是西门三十七世子孙,又名关禳,父名挺,父是莘村始迁祖挹的五弟。兄弟七人,原住西门,因遭火灾,除二兄拭留驻城里集良亭居住外,其余六名均外迁乡下,长兄揽迁金家山(绝嗣),挹迁莘村,五弟挺迁东门,七弟抃迁大洋山(绝嗣),四弟捏和六弟掊不知迁往何处(上述录自《莘村王氏-道光谱》)。王禳生二子,长誌,次譮;誌生二子,长敬,次敕。譮生一子,名激(录自《汶溪王氏-民国谱)。此后,除汶溪王氏本支外,其他各支,可惜全部失去了记载。
        老族长一再向我解释,老谱丢失了。但我看到了王研会有草湖拍录来一本老的残谱序言和部分世传(见下图)。
        但是,这本老谱也存有其它严重的问题,把西门王氏王瀹,小北门王氏王渭翁,茶院柘浦王氏的王俊华(见下图)
        都作为古渡王氏(王齐舆)的后代收集在他们的谱中。为什么把他们编辑进去呢?因为他们是宋代进士或明代名人,说为他们的人,都会在此替他们光宗耀祖! 点装辉煌的门面,但他们没有想到给他们带来的却是严重的负面影响,不靠谱!严重的失信!
        十几年前,我已看出些端倪,汶溪王氏王荣贤也有同感,老族长自己也对新谱显得不满意,我曾撂下一句话“上面各世的名字由我来帮你补上”,是指王禳以上各世祖的名字由我来给他填补上,今天我就是来联系帮你的,希望你能重新组织修谱班子,把谱再修起来。我是想实现我承诺的这句话。老族长是个聋子,而我也是聋子,听力比他略好点,由于两人靠得近,说话声音比较大,他基本上听清楚了我说的话了。以后他的儿子来了,我已认不出他来,他却还认识我,主动向我打了个招呼:你来了!  我说:你是应可军的同学吧! 这是二十多年前,我们初次见面他跟我说的第一句话。

 想实现对草湖王氏的承诺

 三
 
王光榆
 2021.8.23
       接着,我们把话题转到了他们与后堂王氏的关系,老族长至今对他们还有意见,说我们祖先是弟弟,先来草湖居住,他是哥哥是后来迁此居住,所以我们共同建的宗祠,他们的神位放东边,我们的放西边,现在修谱互不往来了!我告诉他,听了你过去对我讲的话,我曾在採访黄坛水甽头王氏时,称《铁场王氏》,发现这支王氏后代有兄弟二人往外迁徙,一迁你们草湖的后堂,一迁枧头,就是现在的枧头王氏,过了二世,后裔又分迁至下桥王氏,人口有1~2百户,比另外三支都多。他们四个村是出自一个始祖的,所以一起修新的宗谱,和你们前堂王氏没一点关系,我看了他们的老谱和新谱,告诉他,他们是不会弄错的。
        我並且还进一步的告诉他,黄坛铁场王氏前几年分迁绍兴市上虞区白龙潭,称《龙潭王氏》,始迁祖是他的二哥,现有几百户人口;他的大哥是绍兴市嵊州市东林的《东林王氏》,也有上百户的人口,很著名,据称是王导的后人,但宁海黄坛《铁场王氏》自称是王羲之的后人,说法不一致。这些信息我本来是无法得知的,一是涉三个县,范围大;二是,距离远,涉五、六百里的路程。机缘十分巧合,大约于2018年春上虞龙潭王氏宗亲来宁海县寻亲,要寻找龙潭王氏古代祖宗在宁海的迁出地《铁场王氏》,古代宁海县境有三个“铁场王氏,今三门铁场王氏,西店铁场王氏,还有黄坛铁场王氏,这三支同名都称呼为铁场王氏,前二支是大姓,人口可能都有好几百户,后一支在黄坛恐怕只有几户人口,它就是我在上面提到的草湖后堂王氏迁出的祖居地,大约在2012年王孝宏与我寻访到的,我向来访的龙潭宗亲提供了老谱,让他们得已确认,从此我们在网络上相识了,互通宗谱情报,至今还建立了良好的友谊,几次邀我访问上虞白龙潭,我亦计划明年前往。这是一段过去的小插曲。
        最后,我们又聊到了草湖前堂王氏宗祠挂着的那块《崇圣观》匾额(见下图),
       老族长说这是皇帝赐给他们祖上的,墙外有“文官下桥,武官下马”的禁令。我告诉他,“文官下桥,武官下马”的石碑,只有县里孔庙与关帝庙外围墙外大门口附近砌在墙脚立的一块石碑上有。现在庙早拆了,碑也没有了!只有北京国子监街上东、西两头墙脚上还立着。《崇圣观》这块匾额,原是挂在城里东门崇圣观的,这是座道观,不知建于何年,曾住着管理全县道教的管理机构。明万历二十二年方孝孺平反后,为纪念方孝孺,由当时的县令王演畴筹资把观改建成缑城书院(宁海县志有记载),还增建了文昌阁。这个书院就是现在的城东小学。《崇圣观》匾额当年被摘了下来,可能你们的先祖是书院的教书先生,就把这块匾额收藏起来,后来到草湖来钓鱼,觉得此处甚宜居住,就把家迁到草湖,也就把这块匾额带来了,他的后人以为是皇帝赐给的,于是又在匾额崇圣观三个大字的右侧下半部增刻了“宋孝宗”三个小字,象征是孝宗皇帝亲笔书写赐予,这几个小字是后人补写上去的。你看,孝宗皇帝这称号是他死了的名氏,叫谥号,一般我们老百姓是不知道,是补刻上去的。另外,既使这块匾额是皇帝写的,匾额中间上方可能盖刻有皇帝的印章。再看,大字和小字漆的金色都不一样,大字金色厚重,显得鲜艳;小字的金色淡薄。说明不是同时油漆上去的。说到此处,老族长说:这块匾额不是给我们的?我回说:不是。又问:是谁的?我说;是崇圣观的,是全县人的。他还问了二次。说完,他几次要给我烧麵条吃,我一直宛拒,他问我住那里,以后要来看我,我给他留了电话,有事叫他来电话,由我来看他,如来我处也一定要有文化的年青人陪同,我会把捜集来的有关史料让他带回去,以便他们修谱用。说完他拿出一本新谱让我看,我说:这谱我也有,是《槐里王氏宗谱》,是西门王氏的大房,我和你是二房,叫集良亭王氏。
       雨停了点,我告别他过桥在凉亭等候公交车,老族长随即拿了把雨伞给我送过来,我没有要。雨越下越大,我们都在凉亭里避雨,大约过二十几分钟,公交车来了,老族长撑伞送我上车。到家已是下午三点多了! 很是心慰,令我没有想到的是老族长能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倾听我把这些话都讲完,有的事,他一再追问,看来他似乎接受了我的这些观点,这都是个好兆头,但愿他身体健康,再来找我。
                            (全文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