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忘却的王安石故里上池村的那些小巷
北宋初期,王安石即荆公的曾祖父王明(字克明)携子用之(字公达)自抚州城内盐埠岭迁居临川县延寿乡七十九都明珠峰西侧下的名为兰塘的大水池北岸,并引用《史记.扁鹊传》:“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而命村名为“上池”。王明为临川上池(今属抚州市东乡区管辖)王氏一世祖。是年,王安石之父王益降生于此,1076年10月,王安石第二次辞相后,拜别故里上池村,于上池作有《兰塘钓隐》:“宅近兰塘水竹西,钓竿日日占苔矶。每短弱缕牵云动,不用扁舟载月归。赤鲤有神宁出穴,白鸥无事已忘饥。桐江莫笑羊裘老,曾拜天书下紫微。”





上池村位于东乡区黎墟镇东南角,地处亚热带,气候宜人;四周群山环抱,东屏明珠峰、南侧荆公山、北眺金峰、西望白云峰。东侧的江南名山一一明珠峰圆浑而峻拔如珠且高而突兀、南侧的荆公山成飞凤翅形与北侧的兔岭则山势低得多,三者成太师椅状分布,明珠峰为椅背,荆公山、兔岭为两侧扶手,座东朝西,乃为古之风水佳境也!上池村山环水绕,村外二里处田野间的泷溪婉若飘带使上池村灵性十足;境内水塘山塘众多,森林茂密,风光秀美,动植物资源丰富,物产富饶。优越的自然条件使上池村以种植水稻为主,兼之油菜、油茶、花生、大豆、西瓜、梨、柚、柑桔、莲藕,辅之以水产养殖与畜牧养殖。






独特的自然环境养育了无数临川王氏子孙,哺育了以北宋名相、著名政治改革家、思想家与文学家王安石为代表的临川王氏精英,使临川王氏荣耀中华、享誉世界,上池村乃荆公文化发祥地。王安石的叔祖王贯之于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中陈尧咨榜进士,拉开临川王氏科举进士之序幕,王安石之父王益继之,宋朝340余年,临川上池进士辈出,人数远逾二十;仕官涌流,群星闪耀。尤以王益为最,王益是“一门三代八进士,兄弟七人两宰相”。王安石弟文学家王安国官至大理寺丞、弟政治家天文学家王安礼官至尚书右丞(副宰相),王安石长子王雱文学家官至龙图阁直学士,王安国、王安礼与王雱皆为进士,史称“临川三王”。





荆公故里,千年古村,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特别是荆公文化。王安石主持的“熙宁变法”,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而且具有广泛的世界意义。王安石一生七回故里,使上池村至今仍有许多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荆公遗存:王安石上池十景诗、王安石晚年写真画像、荆公山、荆公钓鱼台、王安石故居(大跃进时被毁)、荆公祠(即王氏宗祠)、半山书院、荆公读书台、荆公塘、荆公井、王荆(公)垅、荆公桥、荆公茶、荆公家宴、荆公红双喜字剪纸、迎荆公神节以及许多关于王安石在上池的民间故事。





上池村现仍有元、明、清古建筑四十余栋,其中的王氏宗祠为2000年江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十余处县级文化保护单位,如:总门里清代建筑群、半月塘、竹轩公祠等等,荆南翘楚、珠树齐名、自新斋、周原社令正神坛、大夫第、紫映山房、尺山房、相公府、岭背风景区,风雨亭、清风阁、下马碑、仙宫、数个门楼、数个福神等古建筑、兰塘、相公塘、王家塘、自村口穿村而过至岭背长达三里的石板古驿道、数座宋代古墓、六口古井、十条古巷、十口古水塘保存完好。亦有明珠古刹、半山书院、广宇书院、瑶田、古戏台、古城墙、珠峰公祠、本承公祠、流源公祠等众多遗址。










千年来,上池村人不仅于宋时科仕盛兴、贤才辈出,而且匡扶正义,保家卫国,耕读诗书。王安石孙子王棣1128年11月于澶州城抗金牺牲,王安礼孙子王仪仁协助太师童贯缉剿信抚之贼有功而授福建大关巡检,王安国后裔王日贵1356年12月领导上池抗元牺牲。元至正间,饶抚寇起,王建仲率众立寨明珠峰,保一乡遂安。正德六年(1511年),临川寇起,王辉胜舍身救知县龙诰。明初,抚州教谕王孟演自资重建荆公祠于抚州城内盐埠岭;浙江长兴县尹王三省因勤政为民而荣授恩典;皇帝盛赞湖广衡州耒阳令王宏道:“惟尔臣尚体朕心,保养君民国家长享太平之福。”




清朝同治间正五品直隶州知州王廷绶“清慎廉明,绩著全阳”;清末,王国镛兄弟十一人,人人为官朝廷与地方,王国镛清朝四品,官陕西高等检察厅检察长,弟王国铨户部陕西司郎中,弟王国铎直隶河西务河工主簿、枣阳江陵等知县、弟王国铭清朝工部都水司主事,弟王国钰:清朝正五品,直隶州知州。王国镛之子王侃(字辅宜)为同盟会元老、辛亥革命家,追随孙中山,中国近代交通法律奠基人,江西省首任司法厅厅长,其长子王柢(1911~201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乃中国现代铁路工程泰斗、科学家。





1985年12月3日江西省人民政府第112号文件正式确认王安石故里为上池王家且在该文件中将上池王家列为“江西省第一批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点”。1986年秋,东乡县人民政府建红色仿古门楼“十一世纪改革家王安石故里上池村”于上池村西口处。2016年秋,上池村被“江西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为“江西省AAA级乡村旅游点”。


四十年来,上池村的文化底蕴与自然风光不断吸引着中央、省、市领导来此考察与调研,亦有专家学者到此驻足与调研,亦有文人墨客于此采风与写作,更有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江西大学、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的莘莘学子前来分享荆公文化,更有各级新闻媒体到上池拍摄。1985年春,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周銮书、文化厅厅长晏政、副厅长刘恕忱、省社科院副院长历史学家姚公骞到上池村调研与考证王安石故里课题。1985年12月初,江西省领导万绍芬、白栋材等陪同王震将军到上池考察。1989年,江西省委书记毛致用,1996~1997年江西省主要领导舒惠国、舒圣祐皆到上池考察。2019年8月20日,江西省委纪委书记孙新阳莅临上池指导工作。2020年元月11日下午,国务院原参事、宋史研究专家邓小南率七位宋史研究专家到上池考察调研。







2015年9月7日,中华王氏总会会长王听兰、副会长王义林到上池调研。2021年元月4日,世界王氏总会领导王清华、王亦鸣、王业聪莅临上池指导荆公文化建设。北京故宫东北面的“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把王安石置于上池王氏宗祠介绍。2019年3月5日晚上8点的央视四套的《记住乡愁》长时间播出了上池王氏宗祠。全国各地到上池参观与旅游者络绎不绝。





临川王氏源根于上池,枝叶茂全国,传承千年,延续万代,如上池东侧之明珠峰般的明珠镶嵌在中国之版图中,流淌于中国历史之大河,耀照世界,泽被人间,川流不息,熠熠生辉!四十年来,省内外的王安石家族即临川王氏成员村庄宗亲络绎不绝到上池来,或寻根问祖、或认祖归宗,带着虔诚而来,满怀收获以归。








四十年来,上池村人正以各种方式传承与弘扬荆公文化,唱响荆公品牌。已故的王明占为王安石及上池著书立说;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书法家协会成员王卓儒以陶瓷书画等形式再现荆公诗词;王群辉成功注册荆公商标,群辉家庭农场生产荆公牌虾稻生态大米与覆盆子,酿造荆公牌覆盆子酒;王志旺创办荆公贸易有限公司,销售体育健身器材 。




1050年,王安石知鄞县期满,带回几株鄞县堇茶树苗栽种于故里上池,并赋《东岭茶饴》诗一首:“见说周原土壤宜,堇茶甘美味如饴。分根远植临川日,采折应须压露葵。”后人称堇茶为荆公茶。如今王辉平的荆公堇茶专业种植合作社倾心培植荆公茶15年,2019年6月1日,中科院茶科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尹军峰教授带领博士团队莅临上池荆公茶园调研及召开荆公茶研讨会。





口喝了,喝一口明珠峰的山泉水,解暑纳凉;苦涩时,调一盅上池烟山野蜂蜜,甘甜胸膛;困乏了,抿一杯上池村的荆公茶,沁人心脾;有喜时,摆一桌上池村荆公家宴,香飘四溢。春夏时,吃几个上池村的米馃仂,回味无穷;秋冬际,裹数团上池村的糍粑馃,父亲力量!春节里,带上几个包包舅家拜年,乐此不疲;元霄时,扔数枚鞭炮滚动龙灯中,笑逐颜开;端午里,一枚红蛋线袋中我撞你,伤痕累累;仲秋夜,两根甘蔗庭院里话嫦娥,畅想未来。童年时,窜几条古巷闪几扇门后,东躲西藏;少年际,翻数座山梁淌数道溪水,砍柴放牧。青年时,扶犁打耙推车挑箩正忙,辛勤耕作;耄耋际,烤火烧炭谈古论今闲逛,颐养天年。






记住乡愁,上池村那些古巷;怀揣梦想,明珠峰登高眺望……

撰文 抚州市东乡区红星中学 王小斌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