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山西纯阳宫碑廊,罕见的四面造像碑群

2021-04-12 16:51:44来源:都护在燕然的博客

打印 字号: T|T
       2017年10月随北京古迹群海淀组到太原纯阳宫刷保,纯阳宫建筑本身是第七批国保单位,而我们关注的重点是纯阳宫碑廊,纯阳宫曾经是最早的山西博物馆,现在是山西艺术博物馆,其中收藏的山西造像和造像碑未迁至新馆,也可能被新馆所遗弃,所以这里保存着山西最早收集的造像碑,大多数是1957年从山西各地采集入馆。在我眼里,碑廊中这些灰头土脸的大石块,简直就是宝藏,时代最晚的是唐代,不妨说个笑话,这里的任何一个石块,如果出身在早期石刻贫瘠北京,都能成为石刻精品明星,住空调房专业照明伺候,而在造像碑发源地的山西,目前有记录的造像碑就有200多通,早期石刻文物富的流油,比如上篇介绍的涅槃变相碑,虽然是首批国家禁止出境展览文物(64件之一),属于国家宝藏的首选名单,高贵的身价还不是老老实实地混迹于碑廊之中,没有丝毫炫耀的资本,可见纯阳宫碑廊的水之深,本篇特意选择十四通造像碑等石刻文物,号称纯阳宫碑廊“十四品”石碑,特别关注是四面造像碑的形制,记录山西金石界最辉煌的被遗忘的角落。
        本篇造像碑抠图照片根据时间顺序排列如下:1、北魏,陈荣欢四面造像碑;2、北魏,道贤等四面造像碑;3、东魏,李僧四面造像碑(550年);4、北齐,天保七年四面造像碑(556年);5、北周,千佛造像碑(562年);6、北周,昙响四面造像碑(563年),也是最高的造像碑(4米);7、北周,陵猛略四面造像碑;8、唐,智珉造像碑(686年);9、唐,涅槃变相碑(691年),上篇文章单独记录过;10、唐,僧德成四面造像碑;11、唐,廉德琮四面造像碑(700年);12、唐,段龙庆十七人造像碑(713年);13、唐,王庆碣(725年),隶书之神品;14、唐,姤神碑(776年)。还有三块比较有名气的石碑不再附上照片,北周的曹恪碑(570年),中国书法史上魏碑的代表,它上承汉隶传统,下启唐楷新风,在书法界比较有名。隋代的洛音修寺碑,隋代碑比较稀少,最后是清代康熙十六年(1677年)傅山书天润泽公碑,草书的名碑,时代比较晚,但名气较大,混入碑廊。本篇重点介绍僧德成四面造像碑的奇怪制式,还有王庆碣的书法隶书风格,都是天下之绝品。
        1、北魏,陈荣欢四面造像碑,该碑制式古朴,石质发黑,碑顶的弧线比较小,宽厚比例约2:1,近似方形碑,其厚度为44厘米,非常少见,没有十分明确的年款标记,四面造像碑每面各有两龛造像,合计八龛造像,正面上方为四方垂曼说法龛,佛祖弟子协侍菩萨五身标准像,下方出现三世佛并坐龛,两侧弟子五身龛,与背面基本对应,背面下方是双佛并坐三菩萨五身龛,两侧是三身龛,上面是坐佛,下面是立佛,八龛造像有呼应关系。碑身有线刻和文字,多漫漶不清。高宽厚规格(厘米)为160,86,44,芮城县西关延庆寺出土。
        2、北魏,道贤等四面造像碑,这是有20龛高浮雕的大型四方造像碑,没有发现时间款,判定为北朝或者就是北魏的石碑,正面居中三个大龛是主题,上中下三个龛有高下之尊,最上层最尊贵,主尊垂腿座,带有十身随从;下面两龛8身随从,猜测是弥勒佛的龙华三会,“比丘尼道贤”刻在上面大龛的左侧,十分罕见的周身都是高浮雕佛龛的四方造像碑,主佛龛有5厘米的深度,分四层雕刻,第一层狮子莲花层,第二层主尊和协侍菩萨,第三层为弟子层,第四层为四佛背景层,碑顶半圆弧线内有四飞天的造型,身姿优美。简直是个小型石窟。
        3、东魏,李僧四面造像碑(550年),有明确的时间款,东魏武定八年,石质发黑,碑形约四方柱形,略有收缩,每面三龛造像,合计12龛,单佛无任何随从,碑身刻字题记可辨,该碑形制极简,在碑廊中辨识度高,有点像方尖碑,可能是方尖碑的祖宗。
        4、北齐,天保七年四面造像碑(556年),有明确时间款,标准的螭首碑形,不是四方造像碑,仅正反面有两龛造像,五身像加底部外展刻护法双狮子,石碑很薄的厚度有六条螭龙设计,是该碑的唯一亮点。
        5、北周,千佛造像碑(562年),是碑廊中唯一全部表面刻满小佛龛的千佛碑,有时间题记,每面各有一龛,合计四个大龛,平顶碑形,比较奇特。
        6、北周,昙响四面造像碑(563年),也是碑廊中最高的四面造像碑,高度达4米,这是石塔和石经幢的高度,细高挑的身材,四面合计18龛,并不拥挤。时间题记为保定三年,昙响等七百人造像碑,七百人的名字都刻在石碑上,所以石碑只能越来越高。其中大龛说法图分上下四层,四层之间有关联,底层是护法狮子和托举神、护法神三身,第二层是供养人和摩尼宝珠,第三层是主尊等七身像,第四层是空中三佛,刻画比较细腻。两侧是三身像,下面有供养人,石碑太高了,没有细看。
        7、北周,陵猛略四面造像碑,无时间题记,石质发黑,碑形很生猛,长方形碑制,碑顶形状非常少见,有点像“盝顶”,四面起坡中间平,外形非常硬的石碑。全碑有十龛,碑侧特意加厚,装饰侧面的佛龛,很奇特,主龛是七身像加狮子,高浮雕雕刻。
        8、唐,智珉造像碑(686年),又名李山德二十八人造像碑,时间题记为垂拱二年,1957年安邑县城关收集,石碑规格高宽厚(厘米)为207,70,22,类似千佛碑的形式,大佛龛、供养人龛和小佛龛分布得体,非常有设计感。碑额有较大的佛龛,也是该碑的唯一亮点。
        9、唐,涅槃变相碑(691年),上篇文章单独记录过,略。
        10、唐,僧德成四面造像碑,该碑的碑首设计有亮点,碑头螭龙兽一般为两对四只,该碑砍了两只螭首,在螭首位置开了石龛,分别为文殊、普贤骑兽像,别具一格,螭首只剩下一对两只,与文殊普贤像相依作伴,为该碑最大亮点。碑侧面造像为12龛,正反面为对称四龛,合计16龛,属于全身都是佛龛的品种,比较好看,更难得的是碑额的飞天也比较好看,飞天一般托举宝塔和宝珠之类的圣物,该碑托举的是什么东西很难看清楚,远看是一张怪物的大脸,仔细看可能是塔类的东西,感觉设计失败,反过来成为该碑成名的亮点,很多游客都拍了这张怪物脸,很神奇的图案。
        11、唐,廉德琮四面造像碑(700年),有时间题记,造像碑设计感强,供养人和力士像单独成龛,或者说是分隔成像,碑额也有大佛龛,属于造像碑中很干净利落的表达,1957年万荣县采集。
        12、唐,段龙庆十七人造像碑(713年),有时间题记,大佛龛设计在碑额处,而碑身形成整齐排列的小佛龛,60个小龛有点类似千佛碑,但是佛龛内并不是佛像,而是供养人像,标准手持献花的供养人像,这是该碑最大的看点。石碑规格高宽厚(厘米)为190,78,21,螭首设计美观大方,1957年运城安邑县上段村采集,段氏的传家宝。
        13、唐,王庆碣(725年),唐碑中隶书之神品,王庆碣不是造像碑,是八面石柱,石柱上刻有《唐故处王君之碣》,是很少见的隶书碑碣,据说可以和著名的《礼器碑》、《曹全碑》相提并论,咱不懂书法,不过隶书确实好看,王庆碣字迹清晰,及工整又飞扬,可能是因为在地下埋藏时间长,嘉庆年间黎城县柏谷村出土,入《山右石刻丛编》,清人给予高度评价。
        14、唐,姤神碑(776年),这个碑的故事很有意思,平定娘子关采集,姤也是嫉妒的妒,也可以叫妒神,这种碑也是孤例,网上可查。
        山西太原纯阳宫碑廊的四面造像碑很精彩,“十四品”石碑记录完毕,留作纪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