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祥:“多快好省”预防创伤心脏骤停
创伤( Trauma) 是指外部暴力作用于人体造成的严重机械性损伤和失血,由此导致的心搏骤停( sudden cardiac arrest,SCA) 医学上被称为创伤性心搏骤停。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 的文献统计,全世界有10%的死亡和16%的残废是创伤造成的,其中创伤是导致儿童和44 岁以下青壮年死亡的第一位死因。创伤死亡除了与受伤的部位和程度相关外,其中更重要的是能否在伤后得到接受及时有效的救治。数据表明发生在创伤后数分钟内这是创伤死亡的第一个高峰,患者的死亡率与时间呈正比关系,即伤后未得到治疗的时间越长,患者的死亡率越高。有鉴于此,针对引发创伤性心脏骤停引发的高危因素(出血、骨折、休克、气胸、心包填塞等),及时采取针对性预防性措施,对于提高创伤性心搏骤停的患者生存率十分重要。
如何预防创伤性心脏骤停,把握“多快好省”现场救护要点:
一是“多”止血预防创伤性心脏骤停:多处创伤失血是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引发心脏骤停的最常见的原因,第一目击者学会多掌握压迫止血法、指压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等,对于有效降低因失血过多导致创伤性心脏骤停的发生。
二是“快”通气预防创伤性心脏骤停:创伤性气道异物阻塞引发的缺氧窒息,占所有创伤性心脏骤停的13%。第一目击者掌握快速开通气道的 “仰头举颏法”“仰头抬颈法”或“双手抬颌法”等。可有效地遏制因缺氧窒息导致的创伤性心脏骤停。
三是“好”转运预防创伤性心脏骤停:创伤者搬运包括将其从受伤现场(如汽车驾驶室、倒塌的物体下、狭的坑道等)搬出以及现场急救后转运到医疗机构两个方面。运用好正确的搬运方法(单人徒手搬运法、双人徒手搬运法、三人徒手搬运法 多人徒手搬运法 担架搬运法、床单搬运法、椅子搬运法)能减少伤痛,防止损伤加重是现场急救预防创伤性心脏骤停的重要一环。
四是“省”体温预防创伤性心脏骤停:创伤者出现低体温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创伤后早期采取节省体温措施减少热量散失,比如去除湿冷衣物、采用覆盖身体或复温毯等对于预防创伤性心脏骤停至关重要。

王立祥,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原急诊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医科大学心肺复苏研究院院长、全军医学科技“十二五”心肺复苏重点项目首席专家、国家健康科普专家。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文化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职;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终身荣誉称号。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