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福州疍族人家老照片
——已毁的屏山镇海楼与鸟瞰福州城


生活在水上的疍(蛋)族人家,他们以舟为屋,生活在江海之上,因船形似蛋,因此被称为蛋族。

疍家人没有大船,无法远航,只能在近海捕鱼。渔港里也没有他们的一席之地。退潮时,他们下笼下网,捕些鱼虾。生活随着潮汐变化而变化。

福州的一处码头,停泊了较多的疍家船。

闽江上的蛋族人家。

通过闽江和运河,将山区出产的毛竹,以竹筏的方式运输到目的地。

涌泉寺始建于783年,初名华严寺。唐武宗灭佛时,华严寺被毁。908年,闽王王审知修建新寺“国师馆”。915年,改名为鼓山白云峰涌泉禅院。宋真宗赐额“涌泉禅院”。1407年改称涌泉寺。1408年和1542年,寺两次毁于火灾,殿堂残存无几。万历、天启间相继修复,后几度扩建,形成今天的规模。清顺治初又重修。1699年康熙皇帝颁赐的御书“涌泉寺”泥金匾额,至今仍高悬于天王殿寺门之上。

闽江上的万寿桥(今解放大桥)。宋朝郡守王祖道始建浮桥,1303年万寿寺僧王法助开建石桥。1930年为适应汽车行驰,改建成水泥路面。1949年以后,为了纪念解放军冲过此桥,改名为“解放大桥”。1994年,因闽江洪水的冲击,桥墩崩离原位,停止使用;1995年开始重建;1996年建成为现代化大桥。

走在村间石板路上的妇女。

江中的小岛,部分房屋悬挑出江中,江面上有些疍家船。

鸟瞰福州城,密密麻麻的建筑物。最早在秦汉时期名为“冶”,而后因为境内一座福山而更名“福州”。建城于公元前202年,历史上曾长期作为福建的政治中心。福州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

镇海楼于1371年始建,其间九建九毁,1933年重建的镇海楼也失于大火。之后在镇海楼旧址上建起了军事碉楼,抗战胜利后改造为“林森纪念堂”。1946年开始建造,历时三年建成。但于1970年被人为拆除于动乱之中,理由是它成了军事攻击的标志物。现存的镇海楼于2006年重建,2009年对外开放。图中屏山上镇海楼是光绪18年(1892年)重建,后于1933年毁于火灾。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