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古井的“前世今生”
越是古老的物件,越是积淀了深厚的历史,在王集镇古墩村,就有一口古井,在沉寂多年之后,再度进入人们的视线,娓娓“讲述”着自己的“前世今生”。

王集镇古墩村工作人员 王建西:搞环境整治的,改善人居环境,在整理过程当中,就发现这里有一口古井,所以就把它挖掘出来了。
据王建西介绍,4月21号那天,自己带着村民们一起进行环境整治。正好清理到距离小河岸边三米左右的地方,他手中的铲子咔嚓一声响,似乎碰到了什么东西。经过一番仔细的清理之后,发现这里竟然有口井。他总觉得这口井有些与众不同,于是就赶紧向村里汇报。
王集镇古墩村党支部书记 王品:因为这种井是用古砖做的,和现代的这种水泥做的井不一样,所以我们感觉这口井非常有历史,有年代的一口井。
这口井除了埋在地下的井身之外,还有一个相当精致的井口。井口相当沉重,四五个村民一起才能抬动。为了更好的保护井口,村民们把井口安置在了空旷的地方,并在底部放上木板。
记者 孙亚丽:大家现在来看一下这个井口,这个井口从材质上来看,是类似汉白玉的材质,从它的形状上来看,它是八面体

在其中的四面上都雕刻有不同的图案,像我手边这个图案大家可以看一下它是一个农夫担柴的一个画面,还有其他的耕地的画面,总之这个几个画面看起来的,都是充满传统农耕的气息。
这样一个古朴别致的井口,又给这口井增添了一份别样的魅力。那么这口井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又有着多大的“年龄”呢?记者带着这些疑问,在村里开始了一次次的探寻。随着自来水的村村通,年轻人对井已经十分陌生,唯有住在村里的年长者对这口井还有些印象。在走访的过程中,记者找到了62岁的王春勤,他讲述了一些关于这口井的记忆。
村民 王春勤:十来岁的时候吃过这口井,庄上五六百口人吃这口井水,每年的正月初一来抢元宝水,排好长队,谁第一个拎到这桶水,可以管发财顺利,一年全家平安。
王春勤老人的记忆仅仅停留在一些节日画面上,其他更多的情况,他也不甚了解。随后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又找到了83岁的唐大陆老人,他说在他小时候就有这口井了。当时每隔两年村里就会对这口井进行清理,至今他还记得村里人清理时给他描述的井下的情形。
村民 唐大陆:里面空隙大着了,空隙至少两米五,两米五到三米这样。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口井逐渐结束了它的使命,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一代代人的更替,让探寻它的年龄变得更加艰难。经过一番打听,记者又了解到在古墩村还有一位102岁的老人王万英,他对这口井会不会有着更多记忆呢?
村民 王万英:有几百年。但是具体(不知道)有多少年。

由于老人年纪太大,并不能够很好地回忆关于这口井的情况。但是在与他孙子王春喜的交流中,记者了解到,他们历代家谱上都有这口井的相关记载,在最新印制的家谱上也有古井的记录。
村民 王春喜:我们家族是元末明初来的,大明正德年间是第一次修家谱,第二次是在康熙五年修家谱,重修家谱,这口古井是重修家谱,也就是第二次修家谱提到的,是康熙五年,至今就是350年左右。
这样一来,这口井的大致年龄就确定了。面对这样一个“老物件”、“老宝贝”,村里也是十分重视。
王集镇古墩村党支部书记 王品:既然我们发现这一口具有历史价值的古井,我们下一步就要对这口古井进行清淤、修复、重建,把这口井尽快的复原起来,把老祖宗的遗产一代一代的继承下去。
一口井,现在应该改口称为古井了,它有着一代代人的回忆。听完了它的“前世今生”,我们仿佛是听完了一个老者的故事,回味悠长。

(泗阳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孙亚丽 魏红 编辑/徐徐 庄密)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