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座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出炉后,保护发展困局如何突围?
导语: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已正式公布,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审查,并向社会公示,将北京市房山区佛子庄乡黑龙关村等2666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至此已有7000多个村落被列为中国传统村落。这7000个中国传统村落该如何发展呢?

(翁丁古村)
《从文旅到教化——破解中国10万古村落的共同发展道路》
文/古村之友汤敏
我国十万古村落由来的推演
古村落是一个通俗的称谓,表示有一定历史年限,相对成规模的完整村落,尤其是100年以上的,有100间左右的老宅,这是民间不严谨的直观概念,但这种直观的概念的确是老百姓最容易传播和共鸣的叫法,所以老百姓统一称他们为古村落。

按照上面直观的概念,我国有近3000个区、市县,60万个行政村,每六个行政村中能平均遴选出一个历史最悠久、且古村落规模最大的村子,官方需要有意识引导保护利用,成规模的古村落应该要在10万处左右。按中国现有十四亿人口,平均14万人享用一座100间古宅左右的古村落。这样的比例才能符合历史传承的需要,以及文化多样性和人民文化生活的需要。
上述十万处的说法是一个从群众需要以及古村占比的角度,提出我的一个判断。住建部们将古村落中最优秀那部分称之为传统村落,根据前五批的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有近7000座,有些省份评出了省级传统村落,全国做个概算,预算2万余座,那么剩下的市县级普通古村落约7万座。
这个数量级的判断是我个人为了更好理解全局而做得框算,总结起来是,我国总共有10万座古村落,其中优秀的国家级古村落(传统村落)约有7000座,省级的有2万余座,市县级的约7万座,平均每14万人享用一座古村落。
现有模式能回应十万座古村落的发展需要吗?
现有的古村落发展模式中,不论政府还是企业绝大多数是集中在文旅的包装与开发。所以通常一提起古村落,人们常想起的是西递宏村、乌镇,甚至这两年较火的袁家村,他们的存活方式,不论是门票还是消费,大都寄托在外地来的游客身上。以这种方式获得相对稳定运营的古村落,我想应该超不过100座,按比例算,是十万座古村落的1/1000。并且这1/1000通过文旅发展起来的古村落,大多集中在发达地区周边,那么那些处于落后地区的古村落又该怎么办呢?

(西递宏村)

(乌镇)

(袁家村)
虽然只有1/1000的成功概率,但在策划师、专家学者的鼓励下,很多的古村落都做着成为1/1000的春秋美梦,想干掉那99.9%的古村落,这就是当下那么多古村被文旅包装策划得激动人心,最后大都难以为继的原因。既浪费公共资金,也辱没了专家们的美名,还给行业扣上了大骗子的骂名,也更作贱了先人留下来这么好的家传。想来无尽惋惜。

(古村镇开发同质化)
所以,我想告诉那些此刻还做着靠文旅振兴古村的政府和企业,尽早悬崖勒马,既别浪费了钱,也别玷污了遗迹。这特别像中国的教育,人人都以为考到全班第一名才有出息,所以为了争这个第一,毁了剩下59名同学的前途,那就别去争这个第一,没有意义。
应该换个思维,做那个平凡而真实的自己,虽然不能大富大贵,但不会因为去追求大富大贵而迷失自我、错过幸福。甚至更为戏谑的是通常有些个不争奇斗艳的同学,最终却找到自己成为了那些曾经第一的老板,这就是马云和马化腾这些非名校生的故事。真实和深刻更重要,争奇斗艳的古村模式是在庸俗古村。
古村永恒的价值是信仰和教化,不是文旅
要回答这99.9%会被文旅带进沟里的古村,出路在何方?就得深度回答古村的永恒价值是什么?是颜值?长得漂亮都会看腻的,是消费?皮肉之欢、果腹之娱不过是一夜风尘,过了也就过了。为颜值为名利而奔波,就如镜中花水中月,总归一场泡影,累了卿卿性命。
对得起祖上留下来的这份遗产,需要认识到古村背后永恒的价值是信仰和教化。世界上有两项基业是最长寿的,那就是宗教和学校,虽然古村不能做成宗教和高校,但是他可以是平民化信仰和教化的场所,不奢望、空想成为天南海北的旅游目的地,哪怕是周边一百公里范围内,20-30万人信仰和教化的场所。
这20-30万人的虔诚、并从古村里获得精神的启迪和寄托,是足够古村保护和活化的,并且真正能千秋万代地传下去,这些不是快速迭代的消费业态和易逝的容颜之术可以实现的。

(祠堂是国人灵魂的栖息地)
什么样的信仰和教化能振兴古村呢?
回到信仰的原始内涵,就是能启迪人们精神和美德的内容,从这个角度去想,超越本地的文化历史去想。中国历史上是有这样的普适信仰场所的,最典型的代表是文庙,每个古村落里应该都理应承载起一个文庙的神圣职能,走向未来,他可以不叫文庙,或者称之为文明中心,人们在这里获得朝圣、获得向上的力量。除了对文化的信仰,还有别的很多题材,比如对忠烈的信仰、对美德的信仰。有了普适信仰的存在,这就是人性大道,大道至简,无需争奇斗艳反而成为朝圣目的地。
要将旅游目的地上升为朝圣目的地,我有另外一篇文章《新文明五脉》(点击标题查看),专门论述可以成为朝圣的五个文明内核。有了朝圣的流量,又何愁古村落的外延商业不能实现。诗在言外,好诗不在词藻和技法,古村的商业表现不在削尖脑袋卖东西,而是成为文明的朝圣目的地。

结语:
我想很多人可能有所启发,但同时也云里雾里,一个基本的思想是,坚信每条古村周边最起码有20-30万人有永恒的文明朝圣需求,灵魂有向上的渴望,而不仅是容易厌倦的旅游目的地,朝秦暮楚的娱乐消费地,仅就这20-30万人就可以撑起一座高贵的古村。那么这99.9%的十万古村才有了高贵而自主的道路,也才能继续千秋万代地传下去,才对得住先人。
若有兴趣,古村之友可以为你们提供义务的指导,只有超越名利的知识才逐渐靠近智慧,所以我们不用知识来换钱。我想,古村之友对古村的爱是深沉和超名利的,也才能探索出这样的模式,我们惟愿每一条古村都高贵地传承千秋万代。

本文作者:
汤敏,古村之友创始人兼理事长,爱乡宝科技CEO,北京大学硕士、深圳杰出校友,长江商学院EMBA。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与美丽中国专委会理事,先后受聘成为民政部、国家文物局、北大等相关权威机构专家委员。他研发的新文明五脉文旅产品、新乡贤工程、村村有慈善、为文物撑伞,互联网+乡村治理等思想与模式得到央视、人民日报、新华社、东方卫视等权威媒体报道,并荣获“ 2015年中国慈展览会社会创新大赛金奖”、“深圳市创意设计七彩奖特别贡献奖”,年度文保人物,年度绿色人物,年度乡村旅游人物,年度公益领袖等多项荣誉。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