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氏上古源流与纪元争鸣

2019-07-05 10:18:16来源:网络

打印 字号: T|T

黄帝至夏禹纪元推算 
      黄帝有熊氏生于公元前2717年,前2697年为黄帝元年,在位100年崩,享寿120岁。据夏商周断代工程推算:夏朝建国前2070年至商汤灭夏前1600年计471年。据本人统计,黄帝至舜帝共在住396年,加上尧、舜三年大丧6年,合计402年。从前2070年上推,黄帝元年为2472年,而实际情况是,自黄帝元年前2697到前2070间隔627年,多出225年无考。
 
       据史料记载:少昊即玄嚣,黄帝长子。由于少昊从17岁到东夷任部落首领,50岁回到父亲身边代父执政,100岁崩,替父执政50年,所以史家不把他列入五帝之列。由此可知少昊比黄帝小20岁。
 
       另据史料记载:黄帝二十九年(前2669年),黄帝正妃嫘祖生次子昌意,是年黄帝49岁。七十七年,昌意降居若水,娶蜀山氏之女昌仆。八十一年生颛顼,是年黄帝101岁,昌意52岁。黄帝崩,昌意之子颛顼立,是年前2598年。
 
      为了解决帝颛顼至夏禹立国多出的225年,笔者查阅了周武王至周赧王的世系,计32世735年,平均一代24岁。而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帝喾、帝尧等寿命过百,父子相隔七八十岁乃至百岁,不合常理。尤其是自黄帝到大禹627年仅五世,黄帝至帝舜九世,根本不符合人类基本生育规律。但根据前面所述,昌意出生时,黄帝49岁,帝颛顼出生时,昌意52岁,本人把黄帝至大禹出生年数按一代33年推算。
 
      一、黄帝有熊氏
      生于公元前(BC下同)2717年,BC2697至BC2398年在位,计300年10代。
 
       二、颛顼高阳氏二代
     (一)颛顼BC2397——BC2319  在位78年,享寿97岁,生于BC2416年。
     (二)穷蝉,颛顼长子,BC2318——BC2312  在位7年,生于BC2396年,享寿84岁。
 
      三、帝喾高辛氏三代
     (一)帝喾BC2311——BC2242 
      在位70年,生于BC2340年,享寿100岁。
    (二)□□BC2241——BC2224  在位18年,生于BC2281年,享年58岁。
    (三)帝挚青阳氏
     BC2223——BC2215,在位9年,生于BC2240年,26岁被诸侯废掉。
     四、帝尧陶唐氏
     BC2214——BC2115,在位100年,生于BC2232年享寿118岁。
     五、帝舜有虞氏,姓姚名重华,为尧守孝三年即位BC2112——BC2073,在位39年,享寿100岁。
 
      帝禹夏后氏,姓姒命文命,生于BC2140年,为舜守孝三年,于BC2070年即位,国号大夏,BC2062年崩,其子启即位,至末代夏王桀被成汤推翻,是年BC1600年,夏朝享国471年。
      说明:黄帝与颛顼、帝喾、帝尧、虞舜、大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也就是说他们是不同部落,其中帝尧因从小在外婆家居住,故随外公姓伊祁,名放勋。帝舜居住姚墟,故改姓姚,因其眼睛双瞳,故名重华。大禹因其母吞薏仁感孕,故帝舜赐姓姒氏。
 
五帝在位起至之观点
      据多数历史文献记载:黄帝在位100年,颛顼在位78年,帝喾在位70年,帝挚在位9年,帝尧在位100年,帝舜在位39年,加上尧、舜三年大丧6年,黄帝崩后七年方立新君,合计409年,夏禹起始年为公元前2070年,二者相加等于2479,即黄帝元年为公元前2479年。下面分別叙述:
      一、黄帝有熊氏前2479——前2380
      二、颛顼前2373——前2296
      三、帝喾前2295——前2226
      四、帝挚前2225——前2217
      五、帝尧前2216——前2117
      六、帝舜前2113——前2074
      夏禹开国起始年前2070
      如果按传统记载的黄帝元年是前2697年,至夏初前2070年间隔627年,627减去409等于218,也就是说黄帝元年到夏禹建国相差218年无从考证也没法解释,即使加上少昊在位84年,仍有134年对不住。
 
黄帝后代年龄存疑
       1.少昊。据有关资料记载:少昊即玄嚣,黄帝长子,在位84年,百岁而崩。据此可知17岁即位。但其它资料记载黄帝29年生次子昌意,即39岁,昌意50岁生子颛顼。黄帝崩,其孙颛顼即位,是年20岁。而少昊即位时,黄帝冥寿117岁,难道黄帝100岁生长子玄嚣?这个问题可能已被司马迁老先生察觉,因此他在《史记五帝本纪》采用“黄帝崩,而昌意之子颛顼立”,未采用少昊。于是有人说,少昊在东夷做首领,故史不记。
 
      2.帝喾。30岁即帝位,在位67年(一说70年),享寿92岁(一说100岁)。长子挚生于前2240年,是年其父63岁或70岁。幼子尧生于前2221年,其父82岁或89岁。
 
      3.姒禹即大禹。为颛顼之孙、鲧之子,生于前2140年,前2049年或前2070年受舜禅让即帝位,在位4年崩,寿95岁。已知大禹是颛顼之孙,颛顼20岁即位,寿98岁崩,在位起至年前2352――前2275 可知生于前2371年。与大禹间隔231年,可能吗?按40年一代就是6代啊!
 
      4.根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舜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八尧崩,寿118岁。据此可知尧比舜大60岁。尧90岁,舜30岁,为考查舜治家治国本领,尧把两个女儿蛾皇、女英嫁给舜,当时尧的两个女儿约20多岁,也就是说尧年近七旬生二女。
 
      从上述几例我们发现一个共性问题,即上古帝王为什么都是年过花甲或古稀之年才生儿育女?年轻时干啥呀?而到了商、周及以后,生育年龄减少到17岁以上,如周灵王太子晋至王元王威,几乎平均生育年龄为17岁,与人类平均生育年龄一世30年相悖。
      以上是我一己之言,谬误之处请行家指正。
      河南省渑池县义昌村王志锋20I9年3月31日
 
黄帝至夏禹纪年
 
      关于黄帝至夏禹纪年,历来有不同说法,比较公认的是:黄帝生于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697年即有熊国君,前2599年崩,在位100年。但是按此说不合情理,因为大禹建夏朝是公元前2070年,间隔627年。而实际情况是,自黄帝元年至前2070年只有501年,具体来说黄帝在位100年,少昊在位84年,颛顼在位78年,帝喾在位70年,帝挚在位9年,帝尧在位99年,帝舜在位39年。另外,据《路史》记载:黄帝崩后7年方立新君。其二,自少昊到舜崩后需过3年大丧,帝挚除外。这样算起来,还要加上22年,合计501年。2070年加上501得2571即黄帝元年为公元前2571年。
 
       具体到每个帝王在位年限是:
       黄帝前2571——前2472
       少昊前2465——前2382
       颛顼前2378——前2301
      帝喾前2297——前2228
      帝挚前2224——前2216
      帝尧前2215——前2116
      帝舜前2112——前2074
      帝禹于前2070年即帝位建立夏朝。
 
黄帝到夏纪元之二
 
       古本竹书纪年记载,黄帝有熊氏11岁即位,居新郑。37年打败炎帝和蚩尤,38年任天下共主,在位63年,前后合计在位100年,寿110岁。黄帝死后7年方立新君,颛顼即位,在位78年。颛顼20岁即位,寿97岁。颛顼崩,帝喾即位,在位63年,寿92岁,即位时30岁。帝喾崩,长子挚立,在位9年禅让于幼弟尧。唐尧l5岁辅佐挚,20岁即帝位,在位99年,寿118岁。尧崩后3年,舜即帝位,时年61岁,在位48年,寿109岁。三年大丧毕,禹即位,时年前2048年。夏朝开国君主。夏起于壬子2048,终于壬戌,前1557年,计491年。
 
      黄帝元年前2458——前2359  在位100年,寿110岁。
      颛顼前2352——前2275 在位78年,寿97岁。
     帝喾前2274——前2212 在位63年,寿92岁。
     帝挚前2211——前2203 在位9年,退位时38岁,生于前2240年。
     帝尧前2202——前2104在位99年,寿118岁。
     帝舜前2100——前2053在位48年,寿109岁。
     禹生于前2140年,前2049年即帝位,夏朝开国君主,起于壬子,终于壬戍,计491年。若按471年计,则起于前2028年为壬申年。
 
我们的祖先是轩辕黄帝,那么黄帝的祖先又是谁? 
 
      在《史记》当中,开篇的《五帝本纪》内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大意是黄帝名叫公孙轩辕,生下来的时候就十分神异。“弱”,即未满七岁时,就很能说话,年少时就德智俱全,年长愈发敦肃敏锐,成年时则闻见明辩。后来黄帝习用干戈,广伐诸侯,教民耕战,最终“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始祖,历代上至帝王下至百姓,莫不供奉朝拜。时至今日也仍然作为连接世界各地华夏子民的纽带,年年享受祭祀。
 
      那么所记载的少典是谁呢?
     有一说法,少典是诸侯国号,并非人名。《史记》后文《秦本纪》中,写到“大业(人称)娶少典氏而生柏翳”,在以封地名为姓的时代,这应该说明了司马迁采用的说法应该是“少典”为国号。然而《国语》有记载:少典娶有蟜氏之女,而生黄帝、炎帝;《帝王代纪》却又推翻了这种结论,因为根据这里的记载,黄帝和炎帝差了五百年。但总体上讲,黄帝应该是被称为少典氏的有熊国国君的后代。
 
      根据政权的诞生时间,黄帝之前的历史大致为:有熊少典氏─炎帝神农氏─黃帝轩辕氏氏。这里提一下《帝王代纪》,它是继《史记》以后第二部对帝王家世进行详尽整理的著作,又唐朝时为了避讳,所以流传至今使用较广的书名是《帝王世纪》:它将历史推到了三皇时代;又因为它出于晋人皇甫谧之手,根据史料年限上的临近原则,在讨论黄帝以前的历史时它可以作为一份重要参照。那么,按其上记载,在黄帝之前,有炎帝一脉,首先是神农氏,一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这之后则:承、临、明、直、氂、衰、榆罔,总共九世,传位五百三十年;顺带一提,据此来考虑的话,那“炎帝”就指的是九个人。从第一位尝百草的神农氏开始,到与黄帝交战的榆罔,都是炎帝。但平日我们并称的“炎黄”中,“炎”通指与黄帝齐名但相差五百年的那位神农氏,而“黄”也通指黄帝一脉中的第一位开创者。
 
      那么黄帝和炎帝的血脉交联是怎么回事呢?前面提到这一世少典(第一代世公少典君)根据通婚传统,娶了有蟜氏的两个女儿,姐姐生下了最后一任炎帝榆罔,妹妹生下了黄帝,证明了黄帝轩辕氏和炎帝神农氏之间的直接的亲缘关系。而少典氏政权和神农氏政权在时间上是有所重叠的,少典氏第二代中诞生了神农氏的第一代,总之炎黄同祖,并无异议。
 
       有熊氏建国,号少典,建都涿鹿。有熊氏族部落第一任酋长讳烈山氏,又号厉山氏。而这源于伏羲女娲部族的发展,有熊是诸部落其中之一。
 
       伏羲女娲部族起源于伏羲女娲的兄妹通婚。而伏羲作为有文字记录的创世神,制定了大量的礼仪制度,让百姓得以有纪律的生活。他创立了书契、音乐、婚姻制度,还教人渔猎。最为伟大的是他创作了“八卦,”这种用来解释天地万物规律的方法。而女娲的故事在其后数千年的父系社会中主要是以传说的形式流传下来,掺杂了很多神话色彩,却很少有确切的文字史料记载,但这也侧面证实了女娲作为华夏民族之母的地位和形象力从未消失。
 
      伏羲女娲都是燧人氏的子嗣。燧人氏则是万姓之祖,《尸子》有云:“燧人上观星辰,下察五木以为火”,成为华夏人工取火的发明者,教人熟食,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创了华夏文明,被后世奉为“火祖”,位列三皇之首,尊称“燧皇”。燧人氏为有巢氏之子,史传有巢氏是人类原始巢居的发明者、巢居文明的开拓者,仰韶前文化时期古越族人。
 
       《庄子·盗跖》曰:“且吾闻之,古者禽兽多而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
 
      《韩非子·五蠹》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
 
      而我们与动物区别开的人类历史,是从有巢氏开始的。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
     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