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氏历史人物】一方福星王奋志

2019-06-28 15:31:46来源: 张佰仟、王儒杰 山西王家大院

打印 字号: T|T
 王奋志,字永斋,号介伯,邑庠生员,捐职候补知州,诰封朝议大夫,静升王氏十六世祖。
     考清乾隆庚戌(1790年)版《王氏族谱·永斋王公传》,称王奋志“真一方福星也”。
 
     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灵石暴雨成灾,汾河水暴涨,洪水由北门漫入县城,水泽汇聚,城中县学文庙“残阙”受损,邑庠生员求学无所。当时正“入泮”求学县城文庙的王奋志得父亲王麟趾的支持,捐资重修文庙。雍正四年(1726年)“残阙”的文庙焕然一新,文庙大成殿正梁上书“旹雍正岁次丙午(1726年)季秋吉旦知灵石县事西夏梁应宸捐资邑庠生员王奋志仝重修”。参与本次重修文庙的灵石官员还有:教谕秀容李鸿云、县丞署太原县事燕山张椳、训导靖武王耀德、典史叶正芳、把总摄荣、驿丞严仕达等亦记于大梁之上。如今,非但文庙,且灵石县旧城也早已全面改建,所幸大成殿正梁及其上的文字尚收存于资寿寺中。
     邑庠生员各家经济状况不同,王奋志对“凡不能应科岁乡会试者,辄助资斧,为推毂焉”。也就是说,他出银帮助当时经济困难的邑庠生员自己的老同学参加“科岁乡会试”。
王奋志重修县城文庙、资助生员会试得到全县生员及灵石县教谕、训导的赞誉,合学题匾“功在胶庠①”赠悬于其门。
王奋志虽“入泮”县学,然“不屑猎取功名”,后追随祖辈、父辈投身商贾贸易之中,“尝于直隶山东广设生理,宗族乡党赖以举火者不下数百家”。传言,他仅当铺就有百座,第100座名“百顺当”。为选拔商贾人才,每年的春节社火“闹热闹”活动,王奋志都为火星会总纠首,对于每个节目的组织者、表演者,乃至乐队鼓手他都一一考察,那个精明能干,那个心存集体……心中有数的他,每年春节社火活动之后都要选不少族内、里中的精干小伙子,派到异域他乡,培养教习于他所经营的商贸活动之中。人才济济,生意自然红红火火,收入年年大增。
     有了银钱的王奋志为了商路无阻,捐职候补知州,通连官府,造福民间。清乾隆四年(1739年),王奋志因父亲王麟趾于雍正四年(1726年)捐村东南“多源泉”的20亩地修建了蓄水池,而这些地的皇粮国税“无所出”。为此,他又捐地三亩于村中,“以完赋税,余则积累,为后日浚疏补修之资”。之后,又将这三亩地也挖掘成池,村人称之为小圪洞堰。大、小两圪洞堰中水足池满,鱼虾游畅,正是村中聚宝盆也!该蓄水池位于今灵石一中之东,池尚存,水已污,渠道阻断,鱼虾全无。
 
 
八蜡庙赈济碑局部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遇荒旱,全年夏秋无收。为救灾,王奋志“首倡赈饥,虽多输,无吝色”。所幸秋耕播种之际大雨如注,为解决小麦种子问题,他又协同村中纠首、族中长者派人到外地购回麦种,发放各家各户,及时播种。次年,“麦大熟”。当时,灵石县区属平阳府(今临汾市)所辖,因此,遵山西巡抚之命,“平阳太守秦公勇均旌其门曰:‘惠济乡闾’,邑侯龙公应时额其第曰:‘膏泽吾民’”。记载该事之碑尚存村东八蜡庙内,正面文字清晰明白。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村人要建石桥于村东杨树沟口,盖因这里“为附近诸村落往来要道”,“前此数十年来,每冬架以木,复土其上,权济过客,似甚便。而夏则水涨桥没,望洋兴叹,不得不行而于之返,是要道竟成阻道矣”。是时王氏家族刚刚建和义堡于村东南,王奋志全家入居其中。当王奋志得知建桥“需费颇繁”,迅捷与“和义堡众善捐银一百二十两”以助,他本人另捐20两。这一年四月十三日建桥兴工,九月十六日告竣,次年立碑记事。笔者在调查古镇历史时,曾在村东敬阳巷口发现该碑,并抄录入册。这座碑石现收展于王家大院孝义祠。
     王奋志承父志多行义举,子侄辈亦多进取。长子王说为生员,候选布政司经历②;次子王诚附贡生,惜偶然寒疾,溘然长逝;三子王讷由山东滨乐盐运分司运同升任广西柳州府知府;四子王讱由刑部主事升户部员外郎③;侄王喜(实为王奋志之长子,后过继给王笃)授按察司副使道④加三级。他们无论经商盐茶粮马,还是为官知府道台,全都如父辈祖辈一样好善乐施,合县士绅赠匾“义高三世”悬于其门。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新任灵石知县举人桐城汪志伊“暇日与绅士谈公(指王奋志)素行,得知梗概,不禁肃然起敬,曰:公真一方福星也”。是时,王奋志已瘫疾五年归天而去。应其子侄之请,汪知县特撰《永斋王公传》以志其行,入《王氏族谱·艺文考·传》中。
【注释】
①胶庠:周代学校名。
②经历:官名。清代于都察院、通政使司、省按察使司、省布政使司设经历,职掌收发文书。
③员外郎:官名。清代各部下属之司设员外郎,通称副郎;康熙九年(1670年),定各部员外郎为从五品。
④按察司副使道:省级专掌刑名的副职官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