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历史人物】通天豪商王中极
王中极,字会五,号约轩,贡生,捐职布政司经历加二级,诰授奉直大夫,诰封中宪大夫、宣武都尉①。静升王氏十六世祖。
王中极生于商贾豪富之家,一如其堂祖王谦受、父亲王梦鹏一样,“雅有儒者风”。少时求学里中,及长入灵石县学,通过州府考试,地方选送,择优保举,又加捐纳,以“文行兼优”入京师国子监读书,是为贡生。然他无意科举,弃儒从商,其钱庄当铺、店铺商号遍布全国东西南北,尤以顺天府(今北京市)为重。

任虹霞/绘
为商贾贸易路路通顺,王中极一如其父王梦鹏,多行善事:扩义学,教授贫寒学子;捐银两,设立赈济基金;置义冢,安葬无主尸骸;修桥路,便民车马通行。考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纂修的《灵石县志·善行》载:“王中极号约轩,六翮(指王梦鹏)季子②,先是六翮设义学,立义冢,治桥梁,焚劵宽逋,施金赈乏。约轩克承父志,复捐金添建义学房屋二十三间,延师以训无力子弟;原义冢六亩,再买六亩以广之;村东旧有石桥力为重修,至于修涧水桥,平后悔沟百余里之路,至今遂成坦途。”这“百余里之路”直通沁源县,途经“墕上”高寒地带,行人冬季过往冻掉手指耳朵者多有,僵死坡上坡下者常见。在修路的过程中,王中极特设客栈于山左山右,并置皮袄数十件分存。从此客商旅人投宿客栈,吃好喝足睡好之后,可穿皮袄过山越岭,往返俱便,免去了许多艰难。这一规矩一直延续到清末。修路设栈助人,行人奔走便捷,声誉传遍各地,王中极的商贸活动也因之路路通顺。每遇各方有所兴作,他都捐银捐物以助,今尚可见王中极捐银助修本村三官庙、灵石护城堤坝、双池镇西庄(今属交口县,系中国传统村落、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关帝庙、介休市小靳村东岳庙等碑石文字记载。
王中极喜郊游,常与社会名流酬唱应答,座上之客多为达官显贵,对于王氏之事他们无不鼎力相助。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中极之父辞世归天,国子监丞、堪舆家临泉(山西兴县)孙扬淦亲来吊唁,书“古之遗直”挽幛,并详细查看了王氏祖茔的地貌风水,建议在茔东沟畔“筑土砌石,改水护道”,以保龙脉无伤,连绵山,接太行,直达昆仑。查考今仍存立于静升村拱秀巷西侧为王中极之父王梦鹏所建的“孝义”石牌坊,坊心正面“孝义”二字,为著名书法家、内阁学士翁方纲题书,坊心的背面文字为:
经筵讲官③、议政大臣、礼部尚书、总管内务府大臣兼管乐部太常寺④、鸿胪寺⑤事务加六级德保
经筵讲官、议政大臣、礼部尚书兼管太常寺事务加四级曹秀先
巡抚山西太原等处地方、提督雁门等关军务、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加五级喀宁阿
钦命提督山西全省学政、翰林院编修加三级、记录二次刘种之
钦命山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加三级、记录二次谭尚忠
诰授奉政大夫、知直隶霍州知州事加五级、记录二次单涛
敕授文林郎、知灵石县事加三级、记录三次徐希高
敕授修职郎、灵石县儒学训导兼署教谕事务加二级王锡彤
大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九月初九日具呈,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初九日奉旨依议崇祀忠孝祠、建坊旌表
读如上这些从朝中、经省府、到州县的官员,我们不难看出王中极与他们非同一般的关系。
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王中极继父志续修《王氏族谱》稿成,东阁大学士刘墉、礼部尚书曹秀先、刑部尚书胡季堂等朝廷大员及翰林院编修、检讨、侍读和府、州、县官员,乃至文人墨客纷纷为文,或诗或传或序,以赞以助。次年刊印成册。今谱本收藏于王家大院中华王氏博物馆中。
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高宗“圣驾临雍”,亲赐王中极银牌一面,黄马褂一件。嘉庆元年(1796年)高宗为太上皇,仁宗颙琰登基,示恩天下,王中极与亲家翁介休太学生茹纶常一同奉旨进京,“恭赴千叟宴”,叩承“浩荡皇恩”,成为通天豪商,华夏巨贾,有事可以直达帝听。
王中极作为一方可通天的豪商巨贾耆老乡绅,定得地方官员的特别崇敬。睢州(今河南睢县)人蒋荣昌乾隆五十一年至乾隆五十四年(1786—1789年)任灵石知县,与王中极交往甚厚,称其“崇本黜华,望而知为端人”。并为之继父志续修的清乾隆庚戌(1790年)版《王氏族谱》撰书人物传四篇,分别为:始祖王实的《诚斋王公传》、王中极的本生祖王谦让和承嗣祖王正居的《逊之王公传》和《星拱王公传》及近支族叔王梦简的《悔闲王公传》。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灵石知县虞亦绶与王中极“同过介林”,两人见“松风满楼,不胜思古之意”,又谈及傅山先生于顺治三年(1646年)春题于介庙后宫暖阁西壁“青松”诗一章及顺治十五年(1658年)题书的“承颜堂”一额将因风雨而毁于一旦。因之“好古有素”的王中极迅捷求善镌者将其“斫石垂久”。虞知县为之感动,特撰文《刻傅征君承颜堂额书记》于后。今“承颜堂”石额收存于介林。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下相(今江苏宿迁市)人叶峻嵋任直隶霍州知州(清代灵石归霍州管辖)因公赴省城太原,专程取道静升拜访王中极,并遵其所请为王氏祖茔撰书茔门联一幅,云:“地近冷泉古树发祥荣奕叶,田依绵上佳城启瑞护先灵”。今尚可见该石刻之联散存于本村道左沟瓮门西侧的“登百谷”院中。
上达帝听,下通民意,尊重文化,多行善事。这就是通天豪商王中极在不显山、不露水的社会交往活动中,为自己商贾之途路路通的铺设。
【注释】
①宣武都尉:清代正四品武职官阶封号。
②季子:排行第四或最小。王中极兄弟四人他最小,故称季子。
③经筵讲官:经筵是宋代开始为皇帝讲解经史特设的讲席。元明清三代沿设。清初以大学士掌经筵事,后定经筵讲官满、汉各六人,每年二月至端阳节,八月至冬至节为讲期,轮流入侍讲读。
④太常寺:官署名。掌宗庙祭祀之事。
⑤鸿胪寺:官署名。掌朝祭礼仪之赞导。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鬼谷子王诩
- · 明清时期莱阳蚬子湾王氏名人
- · 《旧唐书》王姓人物
- · 闽南王氏人物志
- · 琅琊王氏历史名人·王弘(附子王锡)
- · 明朝开国功臣太原郡侯王胜公传
- · 明初猛将定远侯王弼
- · 《晋书》王姓人物传
- · 王禹偁世系研究
- · 明朝武德将军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