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狂者“一克念即圣人矣”
核心阅读
王阳明——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是有明一代气节、功业、文章第一人,他是中国历史上“立德”“立功”“立言”皆备的“三不朽”之人。是时代机遇造就了他,更是他那乐于实践、敢于实践、善于实践的品格和行动成就了他。如果忽略了实践维度,我们对王阳明的理解必然浅薄。

明世宗嘉靖三年(1524)中秋,王阳明宴请门人于天泉桥。这天晚上,月白如昼,赴宴之百余人无不兴高采烈。大家喝酒至半酣之时,歌声渐起。继尔,有人投壶聚算,有人击鼓为乐,有人泛舟赏景。王阳明看大家如此尽兴,亦退而作《月夜》二首,其中有“铿然舍瑟春风里,点也虽狂得我情”之句。王阳明对曾点狂者气象的赞同和肯定,于此显见。
第二天,弟子诸生前来拜谢。王阳明对他们说,学习“狂者”之论,可使人从富贵声利中解脱出来,获得豁达开朗的心境。但是,如果只执着此论,不能落实于实践,极易误入淡漠人情世故、忽略人伦物理的歧途。如此一来,虽然强于那些庸俗之辈,但终究还是未得大道。所以,大家务必要在实践中精益求精,万不可“以一见自足而终止于狂”。
“狂者”一词源于孔子,其言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这是说,如果不能传道于具有中行之质的人,那么就一定要传于具有狂、狷之质的人。因为,狂者拥有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狷者坚持有所不为的原则精神。包咸、邢昺、朱熹、王阳明等人均对“狂者”进行过解释,但只有王阳明是明确将其与实践联系起来讲的。
那么,王阳明为什么偏重实践维度呢?因为,他的一生就是实践的一生。他15岁仗剑出游居庸三关,悉心了解边塞风土人情,慨然有经略四方之志;他21岁取竹格物,亲身体会程朱格物穷理之说,以期领会圣学要领;他37岁贬谪龙场,辗转于“蛇虺魍魉,虫毒瘴癘”的艰难困境,最终彻悟“吾性自足”之理;他38岁讲学贵阳,倡言知行合一;他48岁平定藩叛,又经忠、泰之变,两年后方揭“致良知”之教。
在这诸多的经历中,龙场悟道可谓是最为关键的转折点。因为,自此以后,他逐渐步入圣人之道,开始创立自己的理论学说。王阳明因直言上疏被贬贵州,几经艰险才到达龙场驿。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他事事亲力亲为:伐树修屋,尽心照顾生病随从,专做石棺以参看生死,设想圣人心境,最终得以悟道。王阳明后来也说:“往年谪官贵州,横逆之加,无月无有。迄今思之,最是动心忍性砥砺切磋之地。”可见,龙场挫折实践的巨大效果,王阳明是深有体会的。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与友人及弟子论学的过程中,王阳明非常强调实践之功。明武宗正德五年年末,王阳明与黄绾等人于京师切磋论学。王阳明指出,如果想要成为圣人,就必须要廓清心体上的斑驳尘垢。那么,如何廓清呢?王阳明认为,就是要在道德践履的过程中破除自己的私意气习。王阳明指出,这个过程是极其艰难的,但仍应该像古人那般“至万死而乐为”。如果好易恶难,惰于实践,那么极易走入禅、释之路。
明武宗正德九年五月,王阳明任职南京。在讲学的过程中,他听说滁州从学之士有放言高论者,内心悔意颇多。他说自己本想从更为高明的路径引导学者,但很多人走偏了,严重忽视了践履的重要性。因此,他不得不强调“存天理,去人欲”,教学者多做反省、审查、克治的实践功夫。还有人喜欢谈论仙佛,王阳明便以自己学习的经历开导劝解,鼓励他们笃志圣学。
此后,巡抚南赣、擒获叛藩、受人诬陷,王阳明屡立战功,亦遭遇颇多挫折。但正是在这样一系列的挫折实践中,王阳明发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慨叹,得出“‘致良知’三字乃圣门正法眼藏”的结论,由是创立心学学说,成为挽救程朱理学流弊的关键人物。正是因为阳明学说来源于实践,更能指导实践,所以黄宗羲说:“自姚江指点出‘良知人人现在,一反观而自得’,便人人有个作圣之路。”认为阳明良知说有“震霆启寐,列耀破迷”之功。
因为功勋卓著,王阳明于正德十六年十月得封新建伯;因为致良知学说,王阳明广为学人知晓。但是,时人对他的谤议之声亦日盛。明世宗嘉靖二年,邹守益等诸弟子近侍身旁,概说时人或因其官位、学说、讲学而谤议,王阳明听后说,不管别人怎么议论,他仍旧要按照良知的指示行动。王阳明指出,在南京以前,他还有点舍己从人的“乡愿”情结;但平定叛藩之后,在良知学说的指引之下,他才达到“狂者”境界。
那么,王阳明心中的“狂者”是什么样的呢?照他的讲法,狂者志存高远,以古圣先贤为自己的学习目标,从不被世俗的纷扰尘嚣所累,犹如凤凰翔于千仞之上,远远超出了普通人的境界。那么,狂者相比圣人如何呢?王阳明以为,狂者“一克念即圣人矣”。即是说,需要再加以克念之功,狂者才能达到圣人的境界。如果不做这实践的功夫,那么就容易“阔略事情”。
之后,在给黄宗贤、尚谦等人的书信中,王阳明都强调要“孜孜不怠”“用力恳切”。在嘉靖三年中秋宴会之后,王阳明即明确指出,“但见得此意,不加实践以入于精微,则渐有轻灭世故,阔略伦物之病”,重点强调实践的重要性。照王阳明“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确精察处即是知”的知行合一观,狂者到圣人之间的克念功夫既是思维省察克治之实功,亦是人伦物理应接之方法。
王阳明的高足钱德洪说:“先生之学凡三变,其为教也亦三变:少之时,驰骋于辞章;已而出入二氏;继乃居夷处困,豁然有得于圣贤之旨,是三变而至道也。居贵阳时,首与学者为‘知行合一’之说;自滁阳后,多教学者静坐;江右以来,始单提‘致良知’三字,直指本体,令学者言下有悟,是教亦三变也。”关于王阳明求学和为教的阶段,学界亦有不同于钱德洪的说法。但不论是三变还是四变,实践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王阳明——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是有明一代气节、功业、文章第一人,他是中国历史上“立德”“立功”“立言”皆备的“三不朽”之人。是时代机遇造就了他,更是他那乐于实践、敢于实践、善于实践的品格和行动成就了他。钱穆先生说:“阳明讲学,偏重实行,事上磨炼,是其著精神处。讲王学的人,自然不可不深切注意于阳明一生的事业。”诚然,如果忽略了实践维度,我们对王阳明的理解必然浅薄。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鬼谷子王诩
- · 明清时期莱阳蚬子湾王氏名人
- · 《旧唐书》王姓人物
- · 闽南王氏人物志
- · 琅琊王氏历史名人·王弘(附子王锡)
- · 明朝开国功臣太原郡侯王胜公传
- · 明初猛将定远侯王弼
- · 《晋书》王姓人物传
- · 王禹偁世系研究
- · 明朝武德将军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