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建筑师贝聿铭辞世,生前曾留下这样一座佛寺建筑

2019-05-30 10:24:33来源:梵华网

打印 字号: T|T
      5月16日,享誉世界的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辞世,享年102岁。
      这位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的最后大师”的人物,如同建筑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为后人在广袤大地上留下了无数具有代表意义的现代主义建筑作品。无论是被誉为“卢浮宫中的一颗宝石”的玻璃金字塔设计,还是凝聚他一生智慧的“封山之作”苏州博物馆,一件件融贯中西的艺术创作,让全世界见识了华人建筑师高超的才华与创作力。
苏州博物馆
      他的现代作品,往往善于将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这些原本并不起眼的原材料进行完美结合,创造出一座座具有象征意义的、几何形体的建筑设计,这种风格特点,成为他作品中最鲜明的“贝式符号”之一。
      在贝聿铭的一生之中,值得称道的现代主义建筑作品数不胜数,每一件都是他将建筑与历史、艺术与当地文化进行完美融合的心血。这些作品将华夏文化内涵与西方风格的对立与和解的建筑特色完美地体现出来,无一例外地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以现代主义作品风格为代表的贝聿铭先生,曾经在美国留下过一座盛唐风格的佛寺建筑?
坐落于纽约州普特南县肯特镇的庄严寺,是西半球最大的室内佛像所在地。它的名字,蕴含着佛寺装饰的庄严感,而至于它所体现出的现代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特点,吸引着往来无数信众,亦让庄严寺本身成为众生于世间寻觅的灵感的源泉、与感受智慧超脱的理想场所。
观音殿
      庄严寺包含大佛殿与观音殿两个部分,其中,观音殿便是贝聿铭先生采盛唐建筑风格设计的作品。这座清灵隽秀而不失大气的殿堂,散发着淡淡的现代气息,但这其中,却蕴含着无数杰出传统建筑的设计细节。
      古人的智慧被完美运用在这所建筑之中,不论是采悬壁梁、用榫卯替代铁钉的方式来设计房屋结构,还是以四面墙及伸展的屋檐来承担整个观音殿的重量,无一不体现着造物的智慧。
隆冬时的观音殿外景
      这所面积4400平方英尺,高34尺的殿堂,由原木墙、绛红木柱、金红色的琉璃瓦组成,远观宏伟典丽,近观朴实典雅,于1985年5月正式完工启用。
      殿内左边庄严厚实的咖啡色佛龛里,供著一尊慈眉善目的彩瓷观音。这尊坐姿逍遥,神态自在安详的唐朝千年古观音,是明朝出土的古宝,原供于中国普陀山,也是现今世界仅存的最大彩瓷观音。
彩瓷观音
      厚实的佛龛,是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杨英风教授在台设计制造后,交由董建华生前所属的航运公司免费运送来美。至于佛龛左边的古观音,坐姿逍遥,神态自在安详,是唐朝时期的作品,距今已有千年历史了。
古观音
      贝聿铭生前曾说过,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他为庄严寺所设计的这座观音殿,有着明显的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特色,也正是如此,这座佛寺,千年以来用自己的建筑特色与殿中文物,无形中将法理传诸于异国他乡的信众,帮助他们寻得一份内心的平静超然。
      在美国,很多人看到佛法的缘起论、三法印等法理后,纷纷被佛教所吸引。许多因战争而残疾的二战老兵,长久以来身体所承受的痛苦,早已不能通过自身信仰所抹去,但佛法却给予了他们人生意义一个合理的解释和归属。
庄严寺中举行的法事
      庄严寺的这座观音殿,是贝聿铭先生设计作品以来,将“艺术、历史和建筑合为一体、密不可分”的又一有力佐证。虽然他已与世长辞,但凝聚他生命之光的作品却将长存于世间,为后人所敬仰、铭记。(图片来源于网络)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