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历史人物】稳妥务实王思问

王思问,字永裕,里甲义官,静升王氏四世祖也。兄弟七人其为长。
明洪武元年(1368年)十二月,明军平定山西,随之全国一统。天下初定,百废待举。为恢复社会经济,发展农业生产,朱元璋首先诏令:“开垦战乱弃田,不限亩数,全归垦者所有。”是时,静升王氏四世思问、思道、思忠、思温、思恭、思义、思敬兄弟七人正当年富力强,在长兄思问的带领下齐心协力,垦荒劳作,走在村人之前。很快王思问被举为里甲义官,负责村中事务,年事已高的七兄弟之父寿官王温甫时时给以指点。粮食收获有余,兄弟们在村文庙之西南掘得水井两口,办起了糟房酒厂,取名景福泉。说起这景福泉酒厂的两口水井,十分特别,北面井之水,煮饭咸,泡茶涩,可酿下的酒醇香可口;而南面井之水,清冽甘纯有加,可不能酿酒,食用美也。于是北井酿酒,南井供家人及周边村民饮水用,两不误事。
景福泉酒之所以醇香绵爽,除了水质特殊外,还有另外两个因素:一是酿酒原料上乘,不论是制曲的豌豆、大麦,还是酿酒的高粱、谷壳,全都上等成色;二是酿造技艺高超,不管是踩曲技工,还是酿酒师傅,个个技艺高超,配料、勾兑自有传家绝招。
元末战争使中原地区饱受创伤,土地荒芜,人烟稀少,而表里山河的三晋大地却因战争波及较少,明初已是一片繁荣,人丁兴旺。为使农业生产的发展落到实处,明王朝很快制定出移民之策,并迅速付诸实施。作为里甲义官的王思问对新王朝带给他们的福荫戴德感恩。父子兄弟共聚一起,合家相商,忍痛割爱,遵律而行,并相约无论到了何方,兄弟子侄都要相互通联,不忘家乡,牢记先祖。
明初移民条律规定:“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四丁抽一”。王思道七兄弟及后人有多少人迁出?今有案可考的是:老二王思道迁山东,老四王思温迁河南。故明天启五年(1625年)王氏祖茔所立《静升村王氏源流碑记》中有“不惟介里擅其美,灵邑推其盛,而且一脉迁河南称为巨族,一脉遗山东比隆本宗”的记载。查清乾隆庚戌(1790年)版《王氏族谱》,也还对这两支系的子孙传承录记在册。然王思问之孙“讳四,字载坤”“生四子:志国、三国、满、窖”之后,只标有“以上四位祖考在巨鹿县立户”,传承未记。其他支系史料有缺,不敢妄言,待考。
说来也怪。明初,王氏有支远移外省,而同属平阳府所辖的“尧都河以西里名砂波头”(今属山西临汾市襄汾县)的张氏却有张思义一支近迁本省灵石静升村西老槐树下安居,成了王思问一家的紧邻。考张氏家族,有元进士、晋山书院山长张昌,明洪武二年(1369年)张昌“聘至礼部,讲究礼仪,上(指朱元璋)深嘉之,除国子监助教①,授皇太子经”。移民是大政策,张氏如此就近移迁静升,其真实缘由,令人费解。
平阳府张氏家族有商家“运粮实边”于大同等九边重镇②。新迁静升的张思义很喜欢王氏家族所酿的醇香绵爽的景福泉酒,并很快就看中了诚信务实办事稳妥的王思问。得张氏家族的支持,王思问组织族人、村人还有移民鲁、豫、冀的兄弟子侄结成马帮驼队,追随新邻居鞍前马后,将军需物资源源不断运往大同等地。很快又得大同代王朱桂青睐,运粮实边,盐茶专卖,商友结交,捷足先登,成为晋商队伍中的先驱之一。他家所酿造的景福泉酒也远销各地。入清,这景福泉酒还被康熙帝赐名“静升王”。这是后话,此不多言。
【注释】
①国子监助教:官署名。明代设国子监,为国家最高学府,内中助教若干人,担任教学和辅导工作,又称国子助教。
②九边重镇:明北方九个军事重镇的合称。明王朝为防御中国北部境内游牧民族的侵扰,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分命大将统兵守御;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榆林),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又太原与固原以近边,亦称二镇。合称“九边”。
本文由世界王氏网网编上传并发布,世界王氏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世界王氏网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鬼谷子王诩
- · 明清时期莱阳蚬子湾王氏名人
- · 《旧唐书》王姓人物
- · 闽南王氏人物志
- · 琅琊王氏历史名人·王弘(附子王锡)
- · 明朝开国功臣太原郡侯王胜公传
- · 明初猛将定远侯王弼
- · 《晋书》王姓人物传
- · 王禹偁世系研究
- · 明朝武德将军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