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篇千古家训,改善后代言行
(一)张载家训:
四为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译文】
要探求天地真知,要为天下百姓谋求幸福,要继承古圣先贤的思想文化精髓,要开创一个万世太平的和谐社会。
六 有
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张载”
【译文】
说话要有教养,行动应有规矩。白天要有所作为,晚上应当静思有所心得。休息时必须保养身体与气质,在瞬息之间也不能放心外驰,而要有收获存养。
十 戒
戒逐淫朋队伍;戒好鲜衣美食;戒驰马试剑斗鸡走狗;戒滥饮狂歌;戒早眠晏起;戒倚父兄势轻动打骂;戒喜行尖戳事;戒近暱①婢子;戒气质高傲不循足让;戒多谗言习市语。——张载
【译文】
戒结拜社会下流人员不务正业;戒喜好吃喝玩乐,穿着艳丽;戒喜好遛狗骑马比剑斗鸡;戒喜好喝酒,贪恋歌舞;戒睡得早,起得晚;戒倚仗父辈、兄弟势力轻易欺负打骂别人;戒喜好为人尖酸,拨弄是非;戒亲近女仆,关系不当;戒心高气傲,不遵循礼让;戒常说毁谤的话挑拨离间,做市井小人。
东 铭
戏言出于思也,戏动作于谋也。发乎声,见乎四支,谓非己心,不明也。欲人无己疑,不能也。过言非心也,过动非诚也。失于声,缪迷其四体,谓己当然,自诬也。欲他人己从,诬人也。或者以出于心者,归咎为己戏。失于思者,自诬为己诚。不知戒其出汝者,归咎其不出汝者。长傲且遂非⑤,不知⑥孰甚焉!——张载
【译文】
戏弄、嘲笑别人的言语来自不正确的思想,戏弄人的行动是由错误的思想引起的。思想支配着人们的言语和行动。既然已经说了错话,而且表现在行动上,众人都听见了、看见了,却硬说不是出于自己本心,这是极不明智的行为。如果还想掩饰自己的错误,想叫别人不怀疑自己有越轨的言行,这是不可能的。有的人无意中说出了错误的话,无意中干出了错误的事,不想承认,而且错误缠身,陷入迷途而不能自拔,到了这种地步,还不省悟,不知悔改,却反而为自己的错误辩解,这是自己欺骗自己,想叫别人也随声附和,原谅自己,这是欺骗别人。也有的人很不诚实,把明明是自己有意识说的错话,做的错事,却硬说是无意说的,无意做的。自己错了不严责自己,不诚心悔改,反而千方百计进行掩饰,助长自己的骄傲情绪,以致一错再错,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这种人是何等糊涂,何等不明智啊。
西 铭
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残疾、惸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
于时保之,子之翼也;乐且不忧,纯乎孝者也。违曰悖德,害仁曰贼,济恶者不才,其践形,惟肖者也。——张载
【译文】
人们都应该尊敬年老的人,要像尊敬自己的老人一样去尊敬一切老人;要爱护所有孤独弱小的儿童,就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被尊称为“圣人“贤人——吕大忠、吕大钧、吕大临,号称”,制订和实施了我国历史上最早成文的”——《吕氏乡约》: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
(二)孔子“训子鲤”: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一日,孔子站在庭院中,他的儿子孔鲤低着头,很快地走过去。孔子拦住他问:“学诗了吗?”孔鲤答:“没有”。孔子说:“没学诗你怎么说话?”孔鲤便回去学习诗文。第二日,孔鲤又碰上了站在庭院内的孔子。孔子问:“学礼了么?”孔鲤答:“没有。”孔子说:“不学礼你怎么做人。”于是孔鲤回去习礼了。这个故事叫做“过庭训”,后来古人将父亲训斥儿子称为“过庭训”。
(三)司马谈“命子迁”:
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司马谈认为自孔子过世后的四百多年间,诸侯兼并、史记断绝,当今海内统一,有许多明主贤君、忠臣义士等的事迹。然而作为一名太史令不能尽到写作的职责,内心十分不安,因此临终时边哭边嘱咐儿子司马迁,希望它能子承父业,不要忘记撰写史书。司马迁不负父命,最终写出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四)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欲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这是诸葛亮在晚年时写给他八岁儿子的一封家书。在这封家书中,诸葛亮要求儿子要勤学励志,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下功夫。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文末又谆谆教诲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诸葛亮为了蜀汉之国事日夜操劳,无暇顾及儿子的教育问题,于是写下这封书信告诫儿子。
(五)韩愈家训名言:
1、有人问我尘世事,摆手摇头说不知。
2、须就近有道之士,早谢却无情之友。
3、退一步自然优雅,让三分何等清闲。
4、忍几句无忧自在,耐一时快乐神仙。
5、贫莫愁兮富莫夸,哪见贫长富久家。
6、宁可采深山之茶,摸去饮花街之酒。
7、大丈夫成家容易,七君子立志不难。
8、吃菜根淡中有味,守王法梦中不惊。
从这几句家训格言中,不难看出韩愈正直坦诚的个性,以及对待人生是一种因缘自适、随遇而安、达观的生活态度。这也是他要告诫后代的。
(六)陆游家训: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事。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陆游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为此他专门给子孙写了一段的家训。他告诉后代:孩子的品行应从娃娃抓起,有了好的道德操守,才是一个人格健全的人,才能真正服务社会;而教育孩子,要先成人,后成才。陆游认为孩子的成长与环境是分不开的,因此要广交益友。
(七)纪晓岚“四戒”“四宜”:
四戒:
一戒晚起; 二戒懒惰;
三戒奢侈华丽; 四戒骄傲。
四宜:
一宜:勤奋读书; 二宜:尊敬老师;
三宜:普爱众生; 四宜:小心饮食。
纪晓岚还有一封《训大儿》的家信,受到后人的推崇。在信中教育儿子要谨慎交友,三思后行。懂得辨别君子与小人,要多交正直有用的人。
(八)欧阳修《诲学说》: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欧阳修
欧阳修劝戒子孙要努力学习,提升自身修养。告诫后代:人都要经过雕琢磨砺才能有所作为,人的习性是最容易受外面物质环境影响的,若不能时刻磨炼自己,提升学识修养与品德内涵,就会舍君子而为小人了。
(九)包拯家训 :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押字)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
包拯在家训中说道,子孙后代做官者中,若有贪污的人,都不能回老家,也不允许死后葬在祖坟上。包拯的家训,不仅是他对后人的训诫,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十)张公艺家训:
百忍歌,歌百忍。
忍是大人之气量,忍是君子之根本。
能忍夏不热,能忍冬不冷。
能忍贫亦乐,能忍寿亦永。
贵不忍则倾,富不忍则损。
不忍小事变大事,不忍善事终成恨。
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失爱敬。
朋友不忍失义气,夫妇不忍多争竞。
刘伶败了名,只为酒不忍。
陈灵灭了国,只为色不忍。
石崇破了家,只为财不忍。
项羽送了命,只为气不忍;
如今犯罪人,都是不知忍。
古来创业人,谁个不是忍。
百忍歌,歌百忍。
仁者忍人所难忍,智者忍人所不忍。
思前想后忍之方,装聋作哑忍之准。
忍之可以走天下,忍之可以结邻近。
忍得淡泊可养神,忍得饥寒可立品。
忍得勤苦有余积,忍得荒淫无疾病。
忍得骨肉存人伦,忍得口腹全物命。
忍得语言免是非,忍得争斗消仇憾。
忍得人骂不回口,他的安口自安靖。
忍得人打不回手,他的毒手自没劲。
须知忍让真君子,莫说忍让是愚蠢。
忍时人只笑痴呆,忍过人自知修省。
就是人笑也要忍,莫听人言便不忍。
世间愚人笑的忍,上天神明重的忍。
我若不是固要忍,人家不是更要忍。
事来之时最要忍,事过之后又要忍。
人生不怕百个忍,人生只怕一不忍。
不忍百福皆雪消,一忍万祸皆灰烬。
经查这《百忍歌》却是张公艺治家的遗训。张公艺,字千禄,是张氏第111世祖,是唐代名人,外号张百忍。他为人急公好义,乐以助人,修身养性,胸襟坦荡,待人处世,宽宏大量,深知小不忍则乱大谋之哲理,因而告谕后裔当忍则忍,忍之有益。公艺提倡的“忍”并非不讲是非原则,明言不当忍则忍,忍者有害。因张公艺家教有方,道德高尚,所以能九世同堂,唐高宗旌为义门。
据《资治通鉴》记载:寿人张公艺九世同居,齐、隋、唐皆旌表其门,上过寿张,幸其宅,部所以能共居之故,公艺书“忍”字百余以进(其内容: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外人欺,妯娌不忍闹分居,婆媳不忍失孝心……),上善之,赐以缣帛。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王姓起源
- · 中华百家姓和全球十大华人姓氏
- · 福建伍氏的辉煌历史
- · 福鼎西阳村现存文物古迹及人文景观介绍
- · 刘与李是历史上称帝最多的姓氏
- · 神奇的姓氏--
- · 陈姓起源
- · 关于成立云门林氏宗亲理事会的决定
- · 吴姓起源
- · 福鼎桐城丹岐张氏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