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族四代不分家 搬进楼房还是一个家

从50多年前要花女嫁到郭家开始,这个家族一直没有分开,如今,郭氏家族已经是整个村子仅有的没分家的家族。一个大家族如何能保持始终和睦不分家?要花女告诉记者,这是因为整个家族始终秉承祖辈口口相传的家训:兄弟和,做事成;行止端,路儿宽;家庭和睦,家业可兴。
婆婆的言传身教
板申气意为建房子的匠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村落,距今已有几百年村史了。村里有七十多个家族,过去人口较少,大家庭里的人们相互扶持,不分家也不足为奇。随着社会经济制度的改变,家庭结构也出现了变化。郭氏家族却一直将大家庭的传统延续下来。
50多年前,刚刚20出头的要花女嫁到板申气村,成为郭氏家族的一员。因为郭氏家族没有记录家谱,要花女只知道郭家自古就有不分家的传统,却不知道这个传统始于何时。“公公婆婆只有我丈夫一个儿子,我们结婚后,我公公管家,所有的吃喝拉撒都不用我们操持,我们挣了钱统一上交,家里有啥需要的公公会统一操办。一大家子人生活在一起,吃在一口锅里,睡在一个屋檐下,父慈子孝,婆媳和睦。”要花女告诉记者,特别是婆婆,一辈子都把公平二字放在心上,对待媳妇就像是女儿一样,从不偏倚,家里只要有好东西,不论早晚先后,会给每一个人都留一份。婆婆用言传身教告诉不识字的要花女,行止端正,是老郭家的家风。
分了房子不分家
到了要花女儿子这一辈,这个大家族真正迎来了考验。高楼拔地而起,村里小小的院落已经装不下这老老少少,人们纷纷搬进了新楼房,也逐渐分了家。可要花女的三个儿子却在同一个小区同一栋楼的同一单元安置了新家。买房时,在要花女和老伴儿郭福海的主持下,三个儿子各自亮出了家底,不分多少,一起买房,合起来还贷款。要花女也学婆婆的样子,每家都给了5000元添置一台新冰箱。
虽然这个大家族在形式上分了家,但在内里仍然坚持不分家的传统。三个儿子和媳妇各自从事不同的行业,收入有多有少,但每个月发了薪水,老二、老三家的收入都会全部交由老大保管和支配。作为郭家的家主,老大会根据每月收入的状况,每月给各家几千元的生活费。无论谁挣得多谁挣得少,一律平均支配,儿子媳妇绝无怨言。
平常各家过各家的,但逢年过节还要在一口锅里吃饭,谁家有了稀罕东西也绝不独贪,都要各家分分,特别老人家里分得最多。这也正是郭家“兄弟和睦”家风的真实写照。在这样和睦的家庭氛围下,要花女伺候婆婆到了84岁,伺候公公到了94岁。
送走了公公婆婆,眼下家里最当紧的事就是给几个孙子攒钱买房娶媳妇。三个儿子中,老大家两个姑娘,老二家一个儿子,老三家两个儿子,三个儿子也打算一起想办法给孩子们操心想办法。
再过几年,要花女的孙子们也都到了成家的年纪,“孙子们分不分家,还得看媳妇们愿不愿意。但不管咋样,老郭家兄弟和睦的家风不会丢。”
如今,要花女家四代不分家的事在板申气村为村民津津乐道,郭家一族近百口人用实际行动延续至今的家风家训,也进了村里的家风家训馆,并被广为传扬。在家风家训馆里,有三百余条家训广为传扬,板申气村也成了全国文明村。(记者 霍晓霞)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王姓起源
- · 中华百家姓和全球十大华人姓氏
- · 福建伍氏的辉煌历史
- · 福鼎西阳村现存文物古迹及人文景观介绍
- · 刘与李是历史上称帝最多的姓氏
- · 神奇的姓氏--
- · 陈姓起源
- · 关于成立云门林氏宗亲理事会的决定
- · 吴姓起源
- · 福鼎桐城丹岐张氏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