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签约作家】王友明|初踏军旅路

2018-08-01 16:22:55来源:新锐散文

打印 字号: T|T

 
     每逢八一建军节,我就会情不自禁地忆起初踏军旅路的往事,心底深处总有一股激情奔涌……
 
     绿色的梦,从记事起就开始在心中萦绕。终于在一个严冬之日,我报名参军,带着父老乡亲的殷切嘱托,加入了绿色方队,圆了心中的梦想。
 
     来到新兵连,没有温暖的住所,没有舒适的床铺,在简陋的大库房里,稻草铺就的大通铺上,一字儿排着十几个刚刚走出梦境的新兵。
 
 
     在这里,我们开始接受为期一个月的新兵训练。冰天雪地中,练摸爬滚打,练举枪瞄准,练投弹刺杀,练军人的刚毅;在寒风刺骨的深夜,练紧急集合,练长途越野,练夜间搜索,练军人的敏捷。新训生活十分艰苦,加上业余时间挖地道,搞备战,终日里精疲力竭。新兵连的伙食也不太好,大多时候吃的是大米掺杂小米的二米饭,米里有沙子,吃起来特别牙碜,偶尔才能吃上一顿白面馒头。那时,新鲜蔬菜几乎没有,顿顿不是白菜就是咸菜,最解馋的一次是吃野猪肉。据说,那是部队的老兵上山打猎打到的一头野猪,没有舍得吃,送过来慰问新兵的。尽管野猪肉没有煮烂,也有点咸,我还是一点儿也没有舍得扔,囫囵半片地吞进肚里。
     在每日紧张艰苦的军训之余,指导员和排长,经常同我们这些新兵,聊家乡风情,童年趣事;谈新训感受,人生追求;道从军甘苦,战友情谊,倒也苦中有乐,惬意无穷。渐渐地想家的煎熬变成了训练的动力,思母的泪水化作了柔韧的汁液,融入全身。
 

 
      一个月过后,佩带上领章帽徽,神气地站在照相机前,我第一次骄傲地说:我是一名军人了。
 
      新兵训练结束后,我被分配到北京军区驻临汾某部。迎接我们的,没有整齐的营房,没有绿茵茵的草地,没有葱郁的树木,有的只是一块刚刚迁出棺椁、坑洼不平的墓地,以及坟坑边随风摇曳的枯草,还有就是东面紧傍土坎子盖起来的几间简易土房。简易土房前,有七八个老兵正敲锣打鼓地喊着:“热烈欢迎新战友!”此情此景把我们惊呆了:这哪里是梦寐以求的军营,分明一个“北大荒”!
 
     排长樊俊胜似乎看出我们的神情,忙解释说:“我们部队正在初建时期,各方面条件都很差,同志们得过一段苦日子。不过,时间不会太长的。”
 
     这里没有水,吃和用的水要到几里外的村庄去挑。这里也没有食堂,在一家工厂的一间破旧石房里,有一张破旧的圆桌上,摆着两大盆面条,一大盘咸菜──这便是我们跨入军营门槛后的第一餐。据说,这还是特意招待我们新兵的。
 
 
     天黑时分,我们回到“营房”。就着小油灯,爬在“床铺”上,我写下了到连队后的第一篇日记。同时,也写下了对军营的感受,未来的畅想。那简易土房的房顶东高西低,我正好睡在西面,早晨起床的时候,必须猫着腰穿衣服,稍不留意就会碰到房顶上的木头。遇到雪雨天,房顶经常漏水,我们只好或放上脸盆接水,或挂一块塑料布遮档漏水。听着那叮当叮当、噼啪辟啪的“交响曲”,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就是这样的土房子,我们也没有住多久,便搬进了帐篷。有一天晚上,刚吹了熄灯号不大一会儿,寒风便呼啸着刮了起来,钻进东摇西晃的帐篷,钻进我们的被窝。虽然帐篷里生着一个小火炉,却无济于事。半夜,战友们都被冻醒了,只好穿上棉裤、棉袄,缩成一团,挨到天亮。我心里暗暗埋怨自己的“命运”不济,到了这么个“白天兵看兵,晚上兵看星,吃的窝窝头,点的小油灯”的鬼地方。
 
      天刚蒙蒙亮,我便起了床。走出帐篷一瞧,呵,好大的雪呀!冷风裹着雪花,铺天盖地而来。远处的山峰,近处的乡村,眼前的帐篷,都笼罩在一片雪帘雾障里,依稀可见那簇簇枯草在瑟瑟发抖。我想,这或许是大自然给我们这群新兵,上的第一堂生动的人生课吧。
 
 
      那场雪下得很大。我们在帐篷前堆了两个大雪人,用毛笔在雪人胸前写下了8个大字:“艰苦奋斗”、“建功立业”。排长樊俊胜看到后,表扬说:“写得好,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精神!”就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开春后,为节约建设经费,我们自己动手,到砖窑厂拉砖,到沙场拉沙,全部是自己装卸。盖房时,从建筑公司请来大师傅,我们当小工,筛沙、淋灰、和灰、推车。说不透大家身上那股子劲缘自何处,干起活来,一个个都如猛虎下山。那时候,一个星期仅休息一天,可在我们的日程表上,从来就没有星期日的记载。
 
 
     我深知,这片土地隐藏着对军人奉献和牺牲的由衷期待!经过艰苦奋斗,一幢幢崭新的青色瓦房平地而起了。住进瓦房的那天,我们又是蹦,又是跳,高兴极了。可在欢喜之余,对帐篷却又生出几分眷恋之情。我们在瓦房前后,道路两边栽下了白杨、泡桐、垂柳、松柏,风中培土,月下浇水,用心血和汗水,把军营装扮得整齐洒落、美观大方。当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的“植树造林模范单位”的镜匾挂在营门时,我们沸腾了!纷纷摄影留念、赋诗写文,编织着一串串理想的花环。
 
     许多年过去了,但初踏军旅路的那些往事,那段艰苦的军营岁月,却刻骨铭心,难以忘记。那段艰苦的岁月,满盛着酸甜苦辣,也满盛着人间真情,不仅锤炼了我的意志,陶冶了我的情操,而且使我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创造了人生的价值。我始终认为: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后悔!
 

作者简介:王友明,河北临西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临汾市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世界王氏》杂志编委、《散文福地》杂志顾问、江山文学网签约作者、《东方散文》杂志签约作家。中国散文精英奖、中国当代散文奖获得者。有散文入选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儿童百科•课外读物。

◆ 往期回顾
2017年优秀作者作品集|王友明
【作家专栏】王友明|年是一种深情
【每月同题征文】王友明|军人情重是离别
【作家专栏】王友明|珍藏幸福
【作家专栏】王友明|父亲的眼镜
【签约作家】王友明|女儿出嫁
【签约作家】王友明|校园情缘
【签约作家】王友明|熔铸在生命里的端午节
【签约作家】王友明|七月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