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火清 用民间谜语留住乡愁

2018-07-31 10:00:10来源:新民晚报

打印 字号: T|T
    流传在民间的谜语,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奉贤区四团镇,76岁的王火清就是这样一位收谜成瘾的人。他花了三年多时间,收集了当地583条乡土谜语,并梳理成册;他坚持每年在学校、社区和企业用方言讲解乡土谜语,唤起越来越多的四团人对乡土文化的眷念与热爱。他说,要用谜语留住一份乡土记忆。
    乡土谜语
    流传百年
    乡土谜语,是奉贤东部地区的先民们把生产生活中的经验和见闻,用通俗易懂形象化的语言编写而成,早在清代就已流传开来。
    王火清是土生土长的四团人,从小就在农村长大。他记得小时候村里的老人们干完农活休息时,就常常给孩子们出谜题。比如“一个小抽头,抽出来全是小囡头”(谜底是火柴)“红口袋,绿口袋,有人喜欢有人讨厌”(谜底是辣椒)。猜谜的过程中,老老少少们放松了心情,也增进了感情。因此,许多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奉贤人都对乡土谜语有种天然的亲切感。
    八方“收谜”记忆乡土
    王火清收集谜语有自己的秘诀。他首先通过回忆整理出自己小时候猜过的谜语。有段时间,他随身带着笔和纸。有时走在路上,突然记起了一个谜语,赶紧掏出笔和纸记下来,这样陆陆续续整理出了上百条四团乡土谜语。为了找到更多谜语,他还培养了一个习惯,不管走到哪里,凡是碰到70岁以上的老人都会向对方打听老谜语。这些年,他陆陆续续走遍了四团的每一个农村。又听说,有些同乡人在镇外居住,他便一次又一次往镇外跑,就为了和他们聊聊过去的事。通过这种方式,他也收集到了不少宝贝。
    谜面生动
    记录时代
    乡土谜语收集的过程,其实就是展示时代变迁的过程。王火清介绍,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有农户编了一则“三头六眼八脚两头计算策划,中间性命不看”(谜底是二人扛着卖猪去)的谜语,就生动反映了当时家家户户以养殖业为主的生产情况。又如“夜里躺壁角,日里翻跟头”(谜底是麦子脱粒的工具),就说明了当时农民还是靠体力来劳动的,且劳动工具也很落后。
    为了让谜语更成系统,王火清还对同主题的谜语进行分类,至今有动物篇、植物篇、食品篇、自然篇、地名篇、生活生产用品篇、文娱体育篇、人体篇共八篇。在四团当地,就有不少人将谜语作为生动的教材,说给孩子听。
    王火清说,四团乡土谜语,是奉贤唯一乃至整个上海都所剩不多的传承了数百年的口传文化,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一富有乡土特色的文化遗产能够广为流传,“勾起越来越多人的乡愁”。
    本报记者 李一能
    通讯员 孙燕 摄影报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