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扶贫攻坚路上的电信人 王清
记中国电信丹江口分公司扶贫干部王清
村里的人都亲切地叫他“老王”。他叫王清,是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丹江口分公司机关党支部书记。2015年9月,王清同志和其它工作队员一起来到对口扶贫单位--蒿坪镇蒿坪村,担任精准扶贫工作队队长兼驻村帮扶第一书记。蒿坪村地处偏远山区,土地贫瘠,交通落后,农民收入结构单一,增收渠道有限,七个组统计在册贫困户共有202家,贫困人口较多,帮扶工作压力很大。
作为驻村帮扶第一书记,王清同志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从第一天起,他就下定决心:“贫困户不脱贫,自己不离村”、“脱贫致富,一个也不能少”。他认真学习领会上级文件精神和扶贫相关政策,在精准扶贫“足印农家”、“查改促”、“大走访”、“回头看”等活动中,他带领驻村帮扶工作队员,脚踏实地,挨家挨户走访,仔细摸排收集贫困户信息,了解各家庭的收入来源和后续脱贫渠道,询问存在的困难和诉求,耐心细致地向贫困户讲解各项扶贫政策,并根据实际情况为贫困户制定切实可行的脱贫规划。“白加黑”、“5加2”,这些在网上偶尔见到的专用名词,在他这里,成了常用词。近三年来,他走遍了蒿坪村的每一户贫困户,入户走访近千次,在田间、在地头、在贫困户家中,经常能够见到他熟悉的身影。蒿坪村老老少少,包括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几乎没有不认识他的,见到他都会说:“老王你又来了,快到我家坐坐。”这句由衷的问候,让他感到很欣慰,同时也让他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
“精准扶贫,党员先行”。扶贫路上,王清同志时刻没有忘记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他从自身做起,严格按照党章、党规、党纪规范自己的言行,严格按照“三严三实”要求,以“钉钉子”精神,把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践行“两学一做”主动融入到精准扶贫工作当中。他严格遵守廉洁纪律和工作纪律,始终坚持脱产驻村,不擅离职守。他的孩子在外地工作,妻子身体有病,驻村以后,妻子长期一人在家,他耐心向妻子解释扶贫工作的重大意义,得到了妻子的理解和支持。“舍小家顾大家”,为了贫困户早日脱贫,他一心扑在了精准扶贫工作上。
身为“第一书记”,他定期组织电信分公司党总支与蒿坪村党支部在蒿坪村联合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和“党支部主题日”活动,与村组党员共同学习、深入交流。与此同时,他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与“精准扶贫”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率先垂范,以学促做,知行合一,坚持为贫困户解难题、办实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尽心履行第一书记的职责,实现“两学一做”与精准扶贫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精准扶贫,信息先行”。要想帮助贫困户脱贫,帮扶人员首先自己应该了解脱贫致富的门道和因地制宜、切合实际的具体方法。经过无数次的走访和实地调研,王清同志对蒿坪村大部分贫困户的贫困状况和致贫原因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为了早日实现精准脱贫,他结合脱贫规划,积极争取各种建设扶贫项目和资金,认真落实产业扶贫项目,并利用自身从事信息产业的优势,从信息脱贫入手,积极争取农村信息化建设资源,力所能及的为脱贫创造条件。在他的积极争取下,丹江口电信分公司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户”的标准投入了大量的建设资金为蒿坪村解决了扶贫安置点通信光纤入户和800M移动网络建设,确保了生态搬迁集中建房区域网络全覆盖。信息化建设为贫困户装上了“顺风耳”和“千里眼”,让贫困户从此走上了信息化致富的高速通道。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蒿坪村七个组已有114户贫困户417人顺利脱贫,蒿坪村的精准扶贫工作获得了镇、村两级的高度评价。而“扶贫尚在路上,同志仍需努力”,王清仍然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他仍然信心满满、坚持不懈地行走在扶贫攻坚的路上……。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