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信号工” 坚守的创新梦——记港城工匠王康荣

坚守在岗位上的王康荣。(周琼 郁诗怡 摄)
宁波日报4月24日讯(记者 周琼 通讯员 郁诗怡 刘小往)如果说铁路信号是列车的“眼睛”,信号工便是这些“眼睛”的守护神。1980年,王康荣走上了宁波港铁路信号工这个岗位,37年来,他见证了铁路信号从纯手工操作到全数字化操控的华丽转变,用青春与汗水为列车点起保驾护航的信号灯。
王康荣从小就对电子设备有着浓厚的兴趣,信号工这个岗位正好满足了他的“动手瘾”。他日夜维修养护信号设备,及时发现各种细小问题,保障了列车运行“零事故”。
曾有同事开玩笑说:“王师傅这么爱搞电子,就专门给一间工作室让他去搞吧。”这一玩笑话后来竟成了真,2010年“王康荣创新工作室”诞生了。王康荣扎进电子零件的“海洋”中埋头钻研,收获了累累创新硕果。
2013年,王康荣看到了在照明系统使用LED灯的趋势,决定设计一套新型的“LED信号灯板”,来替代传统信号灯上的钨丝灯泡。他算了一笔账,原来钨丝灯泡的功率是25W,而LED灯泡功率只有5W,这样就能为公司省下一大笔钱。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问题接踵而至。由于当时市面上找不到制作LED灯板所需的防尘玻璃板,只好先用传统信号灯上的一层透镜来替代,这导致LED灯光聚焦度不够,不得不把功率加到15W,如此一来,又因为散热量大影响了使用寿命。
“第一代LED灯板”虽不够完美,却也比传统信号灯先进,很快投入使用。
功夫不负有心人,前年,王康荣终于找到了规格合适的平板防尘玻璃,将LED灯泡功率降回了5W,散热问题也随之解决。这款“第二代LED信号灯板”,如今已在宁波港铁路的道口信号机上全面应用,该项成果也荣获了中国港口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紧接着,王康荣又研究起如何将LED信号灯板应用于要求更高的调车信号机上。目前,第一代成品已研发完成,下一步他将在此基础上继续改进。“用了这个灯板,一年能省下电费和修理费13万元,等用上第二代,一年就可以收回成本。”说起自己的得意之作,王康荣脸上洋溢着笑容。
2002年至今,王康荣作为主要成员参加的QC小组获国家级优秀成果2个、交通部级优秀成果8个,王康荣本人获得了宁波市劳模、全国交通技术能手、港城工匠等荣誉。已有十多名成员的“王康荣创新工作室”,也荣获了浙江省“职工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称号。
在同事们眼中,王康荣是碰到问题连夜卷着铺盖上道岔的“好能手”,是住院时接到求助电话马上赶到现场救急的“好帮手”,是悉心传授徒弟技能的“好师傅”,还是热心帮同事修理家电的“好心人”。与他共事17年的电务工区区长姚立新感叹:“有他在,我心里就踏实。”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 · 老家来人啦!
- · 儋州王氏家谱编修圆满收官,王大伦老先生挥
- · 额尔古纳的夏天
- · 固始县委领导莅临福州调研访问
- · 我与世王会亦鸣秘书长的结缘
- · 王昱(王宗浩子)
- · 王大举(王伯大堂弟)
- · 第十八届世界王氏联谊大会精彩回顾
- · 世王聚吉 光耀宗林——吉林经济发展大会暨
- · 王氏始祖姬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