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听梦想花开的声音 ——记来自大山深处的跆拳道冠军王银军

2017-11-30 20:50:29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见习记者 金伟

打印 字号: T|T

王银军
第一次见到国家一级运动员、黑带一段、浙江省跆拳道锦标赛冠军王银军,年仅19岁的他给人第一印象是一个安静、腼腆的大男孩儿,不过眼神中却透露着运动员的坚毅和执着。在他看来,这是每一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人与生俱来的品质。
一个立定跳远,结缘跆拳道
 
王银军(右三)获得市级跆拳道冠军
陈溪乡塔溪村,一个拥有得天独厚秀美风光的虞南山村,是王银军的老家。1999年出生的他,假如没有在三年级参加来自外校的体育测试的话,或许便会在陈溪乡中心小学完成小学学业,再按部就班地完成9年义务教育。幸运的是,他参加了当时实验小学的特招跆拳道选手的体育测试。他在顺利通过400米跑步、立定跳远等几项综合测试后,加之特招组老师看中他出人意料的弹跳力,于是王银军顺利成为了实验小学的体育特招生。
在其他乡小同学看来,王银军从乡村学校学生“脱胎换骨”成为了城区学生,或许可以拥有一种令人羡慕的学习氛围。然而,一切并非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对于一个年仅10岁的孩子,别的孩子可能还被拥在父母的温暖怀抱中,他已经开始住校的独立生活:每天5点起床参加晨练,每天独自打理包括洗衣、打水等生活细节,紧张的体能训练促使他一个月只能回一趟家……
跆拳道精神、实战姿势站立、步伐、手法技术、腿法技术、韧带练习……王银军一边适应快节奏的住校生活,一边接受跆拳道的基础学习,也逐渐爱上了跆拳道。经过两三个月的基础训练,他便指派参加绍兴市青少年跆拳道竞标赛,竟然毫无压力地拿下了35公斤级别的冠军,这让所有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我第一次参赛没有什么经验,一招一式都是按照教练传授的方法应对对手,想不到能拿到冠军,这对于我刚半只脚踏入体育圈子的人来说,无疑是极大的鼓励和信心。”稳重、少言寡语的王银军一谈到熟悉的踢拳道话题,便滔滔不绝地讲述第一次获奖情形,那是开启他一路披荆斩棘夺冠的序幕。
坚持运动梦想,踏上外出学习之路
王银军(左二)获得省级跆拳道冠军
命运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仅仅在实验小学学习不满一学期的王银军,因为出众表现,立马被浙江省重点体校之一的绍兴市体育运动学校看中,吸收成为当时学校的年轻种子选手。
进入专业体校的他,付出了比同龄人更大的努力和更多的汗水。尤其是伴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身体对营养的渴求和比赛规定体重相互矛盾时,他不得不在保证训练的同时,挖空心思地控制饮食和消耗能量。这对于每一位少年运动员来说,无疑是噩梦般的煎熬。幸好,他咬牙坚持了下来。
不过,控制体重对于王银军并非难事,他可以在炎炎烈日下穿着大棉袄、戴着帽子通过跑步消耗能量,他可以在下雨天坚持夜跑,他也可以每餐只吃压缩饼干、苦瓜控制体重,可对于缓慢的长个儿速度却无能为力。在专业跆拳道教练看来,身高是职业跆拳道选手的一大要求,而王银军在各方面条件出色的情况下,竟遇到了身高劣势,实为可惜。
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二年级,一直在绍兴体校训练的王银军为了突破身高的局限性,另辟蹊径地在高难度动作上花费精力和心血。如何弥补身高劣势?在教练指点迷津的同时,他比其他学员花双倍时间,训练高难度、高得分的“双飞”、“后旋”等专业技术动作。他说,既然身高局限了得分,那就利用小型体格的灵活度,将脚部爆发力、腰部力量和胯部力量练得出神入化,也能找到一条属于他自己的得分道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先后斩获浙江省青少年跆拳道锦标赛冠军等多个省级冠军。随后在教练推荐下,他进入更为专业的武汉体育学院学习,向着国家队的目标努力靠拢。“进入更为广阔的学习天地,我深感从前的自己就像井底之蛙,一直受狭隘的思想局限着。在武汉体育学院,虽然受身高影响没有走上长久的职业道路,但我学习了更为专业、系统的训练方法和理念,让我一直受益匪浅。”他毫不保留地吐露心声,虽然斩获浙江省跆拳道锦标赛50公斤级别冠军,却止步于国家一级运动员,可他对跆拳道的热爱不减当初。
传承跆拳道精神,回乡创建道术跆拳道
告别学校学习,王银军一直坚持着最初的梦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说服了父母,进入杭州、宁波、绍兴等地的跆拳道馆成为一名职业教练,并将这份爱好推广出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学员。在他的学生当中,有不少的人如同他一样,从最初的懵懂变成现在的从心底的热爱。在王银军眼里,跆拳道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运动,更是一种精神,一种生活态度。
由始至终,跆拳道都崇尚“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尚武精神。无数跆拳道练习者在修炼跆拳道技艺的同时,也参悟到了跆拳道精神。对于王银军而言,跆拳道已经变成了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懵懂的10岁少年到怀揣梦想的19岁青年,他已将训练变成了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更将跆拳道精神融入到了生命和血液里。
“在我10多年的运动生涯里,除了感谢默默支持我梦想的父母,最想感谢的是始终在各方面引领着我的教练陈月文,没有她在学习上的指导和生活上的关照,就没有如今的我。”回到家乡的王银军,为了将跆拳道精神传承给更多人,他创建了道术跆拳道。
他总结出武道教育的心得:对待每一位学员和家长,都需要用六颗星,分别是爱心、热心、用心、细心、操心和虚心!教跆拳道,不仅仅是传授技术,更是要传授正确做人和做事,明白学员的天赋秉性和成长步伐。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王银军坚信梁启超先生书写的《少年中国说》里的这段话,这也是王银军一直以来的梦想,他一直秉承“强我少年,兴我中华,培育精英,使命必达”作为使命,将继续为中国强国之梦而坚持不懈奋斗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