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虎:扎根农村四十余年 为民解病痛
坚守在太仓市沙溪镇直塘卫生院,王金虎医生用尽所学为当地老百姓解除病痛。“王医生医术高、态度好!”口碑越传越远,相邻村镇的群众赶来找他看病,外来务工人员也把王金虎当成了最可信赖的人。
日前,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发布:王金虎当选为2017年5月份“苏州最美人物”。
从“赤脚医生”学起一心求医为民
“人活在世上,可以是一个很平凡的人,但一定要为别人做点有益的事,否则就是虚度了年华。”今年69岁的王金虎说。
王金虎,男,1948年11月出生,太仓市沙溪镇直塘卫生院医生,他被沙溪及周边地区的老百姓称为“好人”。
上世纪60年代,王金虎从太仓卫校学成归来,在村卫生室行医,从一名普通的“赤脚医生”开始,踏上了一条求医为民之路。
他回忆,刚工作那时,医疗条件艰苦,老百姓家里有人生病,半夜三更到他家里去敲门,大风大雨走半小时去看病都是正常的。但是,王金虎从来没有叫一声苦,有求必应。
正是凭着孜孜不倦、乐于奉献的精神,王金虎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他对医学知识的渴望也越加强烈,他继续拜师学医,到苏州深造学习,努力钻研业务技术,更新和吸收新的医学知识,学习新技术新方法,从普通的“赤脚医生”成长为知名一方的全科医师。
王金虎的名气越来越大,吸引着众多本村和周边乡镇的患者前来求医。2000年初,征得王金虎医生本人同意,他来到了直塘卫生院。村民们很尊重王医生,没病时也来拉拉家常,有的村民甚至帮他做些事情,表达对王医生的感谢之情。
专心为村民诊疗一干就是四十多年
不知不觉,王金虎已到了退休年龄,但是他放不下他的患者,停不下对医学事业的追求,他热爱他的岗位,喜欢他的专业。
在太仓市沙溪镇直塘卫生院,每天早上,患者们在挂号窗口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今天王医生在吗?”其实,除了春节到苏州和儿子一家过年团聚,王金虎天天在卫生院,没有双休日,没有节假日,不管白天黑夜,无论刮风下雨,哪里有病人的呼唤,他就在哪里。他还送医送药到家,田埂头村道上,到处可见他的身影,他把自己的青春、热情都奉献给了农村卫生事业,奉献给了千万患者。
干一行爱一行,王金虎扎根在农村医疗事业,一干就是四十多年。为了能专心诊疗,他谢绝了平常的交友和应酬。他说:“时间不够用啊,放不下这么多的病友。”
一次,一位老同学来看望王金虎,赶到了卫生院。但是,大半天时间里,王医生一直忙着给病人看病,竟腾不出时间陪老同学喝一口茶。到了下午1点,王医生才稍有空闲,请老同学到街上吃个午饭,并表达歉意。老同学非常不解:“你每天这么生活,过得这么辛苦,不懂得享受生活,几十年下来,不觉得枯燥乏味吗?”王医生说:“我满脑子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病情,哪有空去吃喝玩乐呢。我跟时间在赛跑啊!”
农家的“贴心人”常陪病人去大医院诊断
在王金虎看来,农村很能体现人生价值。在大城市,医生和病人多是纯粹的医患关系,但在农村,村民们却把医生当成了家人。他从不接受病人的“小意思”,正是他这种心中只装着患者,毫不计较的精神,赢得了病人的爱戴。
他遇到带钱不足或忘了带钱的患者,总是拿出自己的钱帮病人先垫上,让病人先取药治病,下次来就诊时再还上;遇到难诊治的病人,他会亲自陪病人去苏州大医院诊断治病,确定治疗方案,其间挂号、付款、取药他都一一代为办好。在这个过程中,王金虎也在一旁专心学习,研究苏州大医院是如何诊疗和用药,把一些重要信息记录在本子上,不断提高自己的医术。
王金虎的诊疗小本子还记录了重要患者的信息。沙溪当地有个近80岁的老人,患有慢性病,王金虎不仅不收钱,还通过聊天,记录他的家庭生活状况。有时,他会抽空去这位老人家中,指导他改善有利于康复的生活习惯。
如今,王金虎医生依然默默工作在自己热爱的岗位上,不计名,不计利,全身心地奉献着!他说:“当医生,我实现了人生价值,虽然辛苦,但也幸福。这一辈子,值了!” (张帅)
日前,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发布:王金虎当选为2017年5月份“苏州最美人物”。
从“赤脚医生”学起一心求医为民
“人活在世上,可以是一个很平凡的人,但一定要为别人做点有益的事,否则就是虚度了年华。”今年69岁的王金虎说。
王金虎,男,1948年11月出生,太仓市沙溪镇直塘卫生院医生,他被沙溪及周边地区的老百姓称为“好人”。
上世纪60年代,王金虎从太仓卫校学成归来,在村卫生室行医,从一名普通的“赤脚医生”开始,踏上了一条求医为民之路。
他回忆,刚工作那时,医疗条件艰苦,老百姓家里有人生病,半夜三更到他家里去敲门,大风大雨走半小时去看病都是正常的。但是,王金虎从来没有叫一声苦,有求必应。
正是凭着孜孜不倦、乐于奉献的精神,王金虎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他对医学知识的渴望也越加强烈,他继续拜师学医,到苏州深造学习,努力钻研业务技术,更新和吸收新的医学知识,学习新技术新方法,从普通的“赤脚医生”成长为知名一方的全科医师。
王金虎的名气越来越大,吸引着众多本村和周边乡镇的患者前来求医。2000年初,征得王金虎医生本人同意,他来到了直塘卫生院。村民们很尊重王医生,没病时也来拉拉家常,有的村民甚至帮他做些事情,表达对王医生的感谢之情。
专心为村民诊疗一干就是四十多年
不知不觉,王金虎已到了退休年龄,但是他放不下他的患者,停不下对医学事业的追求,他热爱他的岗位,喜欢他的专业。
在太仓市沙溪镇直塘卫生院,每天早上,患者们在挂号窗口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今天王医生在吗?”其实,除了春节到苏州和儿子一家过年团聚,王金虎天天在卫生院,没有双休日,没有节假日,不管白天黑夜,无论刮风下雨,哪里有病人的呼唤,他就在哪里。他还送医送药到家,田埂头村道上,到处可见他的身影,他把自己的青春、热情都奉献给了农村卫生事业,奉献给了千万患者。
干一行爱一行,王金虎扎根在农村医疗事业,一干就是四十多年。为了能专心诊疗,他谢绝了平常的交友和应酬。他说:“时间不够用啊,放不下这么多的病友。”
一次,一位老同学来看望王金虎,赶到了卫生院。但是,大半天时间里,王医生一直忙着给病人看病,竟腾不出时间陪老同学喝一口茶。到了下午1点,王医生才稍有空闲,请老同学到街上吃个午饭,并表达歉意。老同学非常不解:“你每天这么生活,过得这么辛苦,不懂得享受生活,几十年下来,不觉得枯燥乏味吗?”王医生说:“我满脑子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病情,哪有空去吃喝玩乐呢。我跟时间在赛跑啊!”
农家的“贴心人”常陪病人去大医院诊断
在王金虎看来,农村很能体现人生价值。在大城市,医生和病人多是纯粹的医患关系,但在农村,村民们却把医生当成了家人。他从不接受病人的“小意思”,正是他这种心中只装着患者,毫不计较的精神,赢得了病人的爱戴。
他遇到带钱不足或忘了带钱的患者,总是拿出自己的钱帮病人先垫上,让病人先取药治病,下次来就诊时再还上;遇到难诊治的病人,他会亲自陪病人去苏州大医院诊断治病,确定治疗方案,其间挂号、付款、取药他都一一代为办好。在这个过程中,王金虎也在一旁专心学习,研究苏州大医院是如何诊疗和用药,把一些重要信息记录在本子上,不断提高自己的医术。
王金虎的诊疗小本子还记录了重要患者的信息。沙溪当地有个近80岁的老人,患有慢性病,王金虎不仅不收钱,还通过聊天,记录他的家庭生活状况。有时,他会抽空去这位老人家中,指导他改善有利于康复的生活习惯。
如今,王金虎医生依然默默工作在自己热爱的岗位上,不计名,不计利,全身心地奉献着!他说:“当医生,我实现了人生价值,虽然辛苦,但也幸福。这一辈子,值了!” (张帅)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