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炽:背信是祸 诚信是金
王炽生于1836年,弥勒虹溪人(旧称十八寨),家境贫寒,14岁时丧父,辍学习商。王炽16岁时,母亲变卖首饰得银20两,交于王炽。王炽用这笔钱从家乡虹溪购土布挑至竹园、盘溪贩卖,又将那里的红糖购回销售。凭着天资聪颖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王炽不久便攒下了百多两银子。这笔银子成了王炽扩大经营的资金,王炽由此开始组建自己的马帮,在建水、泸西、师宗、丘北一带往返贩运土杂百货。由于王炽胆大机敏,为人侠义,重信讲诚,曾留下“人无信而不可以立”的商界名言,至他20岁余时已在滇南一带小有名气,人称“滇南王四”。
智勇令人称赞
据传,一次王炽的马帮满载川货从昭通南行到凹里时,遇到百余名劫匪,赶马人吓得四散逃命,但王炽却镇定自若,毫无惧色,指明要见匪首。匪首对王炽的勇敢机智大为赞赏,不但放走了王炽,还归还了一半货物与全部马帮。这件事传开之后,“滇南王四”名气更著,沿途各路山贼也对王炽马帮礼让三分,王炽的生意也更加兴盛,一方面借机树立声望,另一方面抓紧时机在叙府增设分庄,与席茂之合伙在昆明设立“同庆丰”商号。
王炽富而不惰,以身作则,亲自赶马运货到云南,又由云南办货至重庆,并在“天顺祥”逐步设立了一套已具民营企业特色的较科学的管理模式。在这种新的管理体制下,“天顺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商铺的发展使资金的周转变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于是王炽又想到了自己开设钱庄,但开设钱庄不仅需要官府批文及大笔资金,而且还需要树立人们对“天顺祥”钱庄的信任。就在这时,机会出现了。
光绪初,在云南做官多年的唐炯奉命督办川盐而被任命为盐茶道员。当时,为改善川盐生产,盐茶道急需白银万两,由于布政司无银可拨,唐炯只得向商界筹借。然而,由于多数商贾认为发展盐务并非三五年便可见效,因而不愿担此风险,无人愿借银给官府。王炽思量再三,认为此次筹银一方面可解盐茶道之急,借此结交唐炯,找到官场上的靠山,另一方面若“天顺祥”在十天内凑足十万两白银,则可向世人展示“天顺祥”的实力,促使人们放心来“天顺祥”存兑银两。
于是,王炽冒险应承十日之内凑足白银十万两。不出十日,王炽凑足了银两,并特意安排挑夫百余人,打出“天顺祥”的名号,列队敲锣打鼓绕城数圈后至官府送银,一时间全城轰动,妇孺皆知“天顺祥”筹巨款一事。
富敌半个云南
“天顺祥”的一炮打响使王炽身价更著,更重要的是,王炽找到了唐炯作为靠山,并由此走上了“官之所求,商无所退”的发迹之路。开汇号并代办盐运,与席茂之分伙独自经营,在昆明创设自己的“同庆丰”商号,并改组“天顺祥”,以“同庆丰”为总号,“天顺祥”为分号,“同庆丰”以汇兑业务信用好而成为民间和官府承办汇兑的首选。
除此之外,王炽在云南省州县较大的商品集散地亦设置“同庆丰”分号。自此,全国各商行或私人往来汇兑,均可在沿途钱庄凭票取款,“同庆丰”每年各省调剂云南协调及省宪解缴朝廷款项,便达数百万两之巨。“同庆丰”还在四川代办盐运,在昆明设“兴文公当”兼营房地产,修建昆明同仁街,在弥勒、宜良等地广置田产,年收租息千余石。
王炽不仅成为名震南北的“钱王”,更被誉为“执全国商界牛耳”的云南金融业开山鼻祖。而“同庆丰”、“天顺祥”则被誉为“南邦之雄”,有人认为王炽的钱庄足以与山西钱庄相抗衡。
对“商道”有独到领悟
“说我,羞我,辱我,骂我,毁我,欺我,骗我,害我,我将何以处之?容他,凭他,随他,尽他,让他,由他,任他,帮他,再过几年看他……”是王炽对“商道”独到的领悟。他在经营上不固步自封,善于借鉴世界先进经验,为强国奋争;在个人生活上,王炽富而不奢,始终保持勤俭家风。诚信与德行赢得了包括竞争对手在内的所有人的尊重,成为商界楷模。
不仅如此,王炽还仗兴疏财,以财力急国家之急,以振兴地方经济为己任,发展地方实业,热心公益事业。
王炽曾花巨资从法国人手里买回了滇越铁路的路权,使云南路权不受法国人支配。为保护地方工业不被洋人染指,王炽也曾冒险夺标,垫付数十万两白银与官府一同筹办云南铜、锡矿业。
晋、陕两省大旱,黄河断流,王炽捐银数百万两给工部兴修水利,被李鸿章称之为“犹如清廷之国库也”。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仓惶出逃,所带银两不足大队随行人员衣食,王炽认为爱国必须忠君,因此十万火急下死命令,慈禧人马所经之地,“同庆丰”分行须全力资助。慈禧回京后,国库空虚,资金短缺,王炽发动海外及国内各分行融资接济。见虹溪书院损坏,即捐资扩建;见地方无救荒之粮,便设义社以备振灾;见学子失学,便建义塾以教;见士子乡试无住宿,捐虹溪试馆以供住宿;见有的举子无钱进京赶考,就承揽了云南全部举子进京赶考的一切开销;见大渡河船渡常淹没人马,便捐巨金打造13根铁索修桥,供行人过江;为培养人才、振兴地方教育文化,王炽联合当地富绅筹办“兴文当”(后更名为“兴文银行”),将之作为“基金库”,以捐助当地教育事业发展,云南经正书院,今云南大学都曾得到资助。此外,王炽还开创昆明牛疫局,使不少婴儿免受疾病之苦。
当时清廷根据王炽的各种义举,先后赐他四品道职衔,恩赏二品顶戴,锆封“三代一品”封典,允许在紫禁城骑马。王炽所受荣誉远远超过晚清时声名显赫的巨商胡雪岩。
1903年12月28日,王炽在他创立的昆明“同庆丰”商号内溘然与世长辞,走完了他人生的68个春秋。时光流逝,他的生命早已化为尘土,然而,他的创业故事、营商谋略、浮沉轨迹、豪情义举,却一直流传于坊间,成为中国商业史上一段最灵动的记录,引人深思。
(文字整理本报记者/史晓芳)
(责任编辑:罗伯特)
智勇令人称赞
据传,一次王炽的马帮满载川货从昭通南行到凹里时,遇到百余名劫匪,赶马人吓得四散逃命,但王炽却镇定自若,毫无惧色,指明要见匪首。匪首对王炽的勇敢机智大为赞赏,不但放走了王炽,还归还了一半货物与全部马帮。这件事传开之后,“滇南王四”名气更著,沿途各路山贼也对王炽马帮礼让三分,王炽的生意也更加兴盛,一方面借机树立声望,另一方面抓紧时机在叙府增设分庄,与席茂之合伙在昆明设立“同庆丰”商号。
王炽富而不惰,以身作则,亲自赶马运货到云南,又由云南办货至重庆,并在“天顺祥”逐步设立了一套已具民营企业特色的较科学的管理模式。在这种新的管理体制下,“天顺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商铺的发展使资金的周转变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于是王炽又想到了自己开设钱庄,但开设钱庄不仅需要官府批文及大笔资金,而且还需要树立人们对“天顺祥”钱庄的信任。就在这时,机会出现了。
光绪初,在云南做官多年的唐炯奉命督办川盐而被任命为盐茶道员。当时,为改善川盐生产,盐茶道急需白银万两,由于布政司无银可拨,唐炯只得向商界筹借。然而,由于多数商贾认为发展盐务并非三五年便可见效,因而不愿担此风险,无人愿借银给官府。王炽思量再三,认为此次筹银一方面可解盐茶道之急,借此结交唐炯,找到官场上的靠山,另一方面若“天顺祥”在十天内凑足十万两白银,则可向世人展示“天顺祥”的实力,促使人们放心来“天顺祥”存兑银两。
于是,王炽冒险应承十日之内凑足白银十万两。不出十日,王炽凑足了银两,并特意安排挑夫百余人,打出“天顺祥”的名号,列队敲锣打鼓绕城数圈后至官府送银,一时间全城轰动,妇孺皆知“天顺祥”筹巨款一事。
富敌半个云南
“天顺祥”的一炮打响使王炽身价更著,更重要的是,王炽找到了唐炯作为靠山,并由此走上了“官之所求,商无所退”的发迹之路。开汇号并代办盐运,与席茂之分伙独自经营,在昆明创设自己的“同庆丰”商号,并改组“天顺祥”,以“同庆丰”为总号,“天顺祥”为分号,“同庆丰”以汇兑业务信用好而成为民间和官府承办汇兑的首选。
除此之外,王炽在云南省州县较大的商品集散地亦设置“同庆丰”分号。自此,全国各商行或私人往来汇兑,均可在沿途钱庄凭票取款,“同庆丰”每年各省调剂云南协调及省宪解缴朝廷款项,便达数百万两之巨。“同庆丰”还在四川代办盐运,在昆明设“兴文公当”兼营房地产,修建昆明同仁街,在弥勒、宜良等地广置田产,年收租息千余石。
王炽不仅成为名震南北的“钱王”,更被誉为“执全国商界牛耳”的云南金融业开山鼻祖。而“同庆丰”、“天顺祥”则被誉为“南邦之雄”,有人认为王炽的钱庄足以与山西钱庄相抗衡。
对“商道”有独到领悟
“说我,羞我,辱我,骂我,毁我,欺我,骗我,害我,我将何以处之?容他,凭他,随他,尽他,让他,由他,任他,帮他,再过几年看他……”是王炽对“商道”独到的领悟。他在经营上不固步自封,善于借鉴世界先进经验,为强国奋争;在个人生活上,王炽富而不奢,始终保持勤俭家风。诚信与德行赢得了包括竞争对手在内的所有人的尊重,成为商界楷模。
不仅如此,王炽还仗兴疏财,以财力急国家之急,以振兴地方经济为己任,发展地方实业,热心公益事业。
王炽曾花巨资从法国人手里买回了滇越铁路的路权,使云南路权不受法国人支配。为保护地方工业不被洋人染指,王炽也曾冒险夺标,垫付数十万两白银与官府一同筹办云南铜、锡矿业。
晋、陕两省大旱,黄河断流,王炽捐银数百万两给工部兴修水利,被李鸿章称之为“犹如清廷之国库也”。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仓惶出逃,所带银两不足大队随行人员衣食,王炽认为爱国必须忠君,因此十万火急下死命令,慈禧人马所经之地,“同庆丰”分行须全力资助。慈禧回京后,国库空虚,资金短缺,王炽发动海外及国内各分行融资接济。见虹溪书院损坏,即捐资扩建;见地方无救荒之粮,便设义社以备振灾;见学子失学,便建义塾以教;见士子乡试无住宿,捐虹溪试馆以供住宿;见有的举子无钱进京赶考,就承揽了云南全部举子进京赶考的一切开销;见大渡河船渡常淹没人马,便捐巨金打造13根铁索修桥,供行人过江;为培养人才、振兴地方教育文化,王炽联合当地富绅筹办“兴文当”(后更名为“兴文银行”),将之作为“基金库”,以捐助当地教育事业发展,云南经正书院,今云南大学都曾得到资助。此外,王炽还开创昆明牛疫局,使不少婴儿免受疾病之苦。
当时清廷根据王炽的各种义举,先后赐他四品道职衔,恩赏二品顶戴,锆封“三代一品”封典,允许在紫禁城骑马。王炽所受荣誉远远超过晚清时声名显赫的巨商胡雪岩。
1903年12月28日,王炽在他创立的昆明“同庆丰”商号内溘然与世长辞,走完了他人生的68个春秋。时光流逝,他的生命早已化为尘土,然而,他的创业故事、营商谋略、浮沉轨迹、豪情义举,却一直流传于坊间,成为中国商业史上一段最灵动的记录,引人深思。
(文字整理本报记者/史晓芳)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