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商王炽
比赚钱,此公或许不是第一,讲急公好义,当时却无人能出其右。
世人只知胡雪岩,岂知云南有王炽。
说到红顶商人,胡雪岩只是二品,而王炽是一品;说到有钱,英国《世纪大典》把王炽评为上世纪10名世界首富中的第四,此排名中没有胡雪岩;说到下场,胡雪岩家破人亡,而王炽则得善终,李鸿章称其为清廷之国库。
王炽,云南弥勒虹溪人,1836年生,1903年过世,享年68岁。
王炽的第一桶金很干净,是母亲变卖镯子,换来的十两银子做了本钱。王炽从家乡虹溪购土布挑至竹园、盘溪贩卖,又将那里的红糖购回销售。攒下了百多两银子,王炽开始组建自己的马帮,在建水、泸西、师宗、丘北一带贩运土杂百货。王炽胆大机敏,为人侠义,至他20岁余时已在滇南一带小有名气,人称“滇南王四”。在组织马帮于重庆、云南两地贩卖烟盐土杂、皮毛药材的日子里,连穷凶极恶的土匪也不会找他马帮的麻烦。
1866年,王炽在四川设立天顺祥,开展银两及资金的转运承兑业务,因信用昭著,天顺祥先后在全国15个省设立了分号,此外还在香港设立分号,在越南海防设办事处。1872年,王炽在昆明创立总号同庆丰,各埠天顺祥为分号。因参股开发东川铜矿、个旧锡矿,同庆丰富过半个云南。
王炽凭什么比胡雪岩还拔尖?因为他是商人中义气的典范。在这位晚清赫赫有名的巨商的简历中,记载更多的是好人好事,大有商圣的风采。
光绪初年,在云南做官多年的唐炯被任命为盐茶道员,奉命督办川盐政务。为改善川盐生产,唐炯急需白银万两,由于布政司无银可拨,只得向商界筹借。但当时,无人愿意借这笔银子给官府,偏偏王炽冒险应承:十日之内凑足白银十万两。不出十日,王炽凑足了银两,并特意安排挑夫百余人,打出“天顺祥”的名号,列队敲锣打鼓绕城数圈后至官府送银。
光绪九年,法国出兵犯境,云南巡抚岑毓英督师出兵抗击,需饷甚巨,一时筹应不及,独有王炽毅然借垫巨款白银60万两做饷银。
光绪年间,晋、陕两省大旱,黄河断流,王炽捐银数百万两给工部兴修水利。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仓惶出逃,所带银两不足以采办大队随行人员衣食,王炽火急下命令,慈禧人马所经之地,“同庆丰”分行须全力资助。慈禧回京后,国库空虚,资金短缺,王炽又发动海外及国内各分行融资接济。
爱国之外,此公尚热爱故土,热爱文化事业。见虹溪书院损坏,王炽即捐资扩建;见地方无救荒之粮,王炽便设义社以备振灾;见学子失学,王炽便建义塾以教;见士子乡试无住宿,王炽捐虹溪试馆以供住宿;见有的举子无钱进京赶考,王炽就承揽了云南全部举子进京赶考的一切开销;见大渡河船渡常淹没人马,王炽又捐巨款打造13根铁索修桥,供行人过江。
此外,王炽花巨资从法国人手里买回了滇越铁路的路权,使云南路权不受法国人支配。为保护地方工业不被洋人染指,王炽冒险夺标,垫付数十万两白银与官府一同筹办云南铜、锡矿业。
比赚钱,此公或许不是第一,讲急公好义,当时却无人能出其右。王炽坚持“穷死三不走,烦死三不沾”的原则,再穷也不贩卖鸦片,不贩卖兵器,不贩卖人口,再烦也不沾赌,不沾嫖,不沾烟枪。这样的人,怎么还会有敌人呢?
王炽死后归葬故里,墓地选在连绵千里的乌蒙山这条巨龙的上嘴唇上,气势超过昆明园通山上的云南都督唐继尧墓。(作者系复旦大学教授)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