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钢成:排粪总得有人干,我不能往后退

2017-04-28 11:30:55来源:北京晨报

打印 字号: T|T
十五年如一日 基层环卫的全国先进工作者
59岁的王钢成就要退休了,他曾是一位优秀的汽修工,2002年转岗到石景山区公厕粪肥管理处粪便排放站。一晃15年过去了,当初一接触粪便就呕吐的王钢成,现在会毫不犹豫地跳进粪池里抢修机器,任粪水落在脸上,流淌在嘴边。这位全国先进工作者笑称,他也没想到,自己的最后一份工作是和粪便打交道。
最初三个月根本吃不下饭
王钢成的工作地点是一座无名大院,不时进出的环卫车辆告诉了人们大院的身份。因为设备正准备升级换代,粪便排放站迎来了短暂的休整期。
“最忙的时候从早上8点开始,到下午5点,吸粪环卫车会在门口排队等着进来。”回忆起往昔忙碌的时光,王钢成很是感慨。“全区300多座公厕,粪便都要往这里运,不能按时完成消纳任务,外面可就乱了套了。”
王钢成曾是石景山八角村的农民,1981年农转工干起了汽修。先在北京橡胶厂,1989年调入石景山环卫局。在做了20年汽修工之后,2002年,他被派到新建设的石景山区公厕粪肥管理处粪便排放站,承担日常管理工作。
刚开始接触粪便处理工作的王钢成,无论是心理和生理,都迎来了巨大挑战。虽然干农活和做汽修也是整天一身尘土或油污,但粪便排放站的工作最初还是差点让王钢成崩溃,那种工作环境一般人根本无法承受。
吸粪车来了先过地磅称重,然后开始卸料。这时,工人要把排放站的管道与吸粪车管道对接。这只是与粪便接触的第一步。接下来粪水进入固液分离机,将粪液与垃圾分离开来。如果分离机被垃圾卡住,就需要工人进入粪池将垃圾掏出来。这才是排放站里最具挑战的一项工作。
王钢成坦言,第一次机械发生故障时,粪池的盖子一打开,一股强烈的恶臭涌上来,自己一下子就吐出来了。“根本忍不住,完全就是自发的生理反应。”王钢成说,刚来排放站前三个月,整天头昏脑涨,饭是根本吃不下。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是简单吃点面条填饱肚子。
护士女儿曾经不愿接近他
石景山区公厕粪肥管理处粪便排放站,是一座依据机械设备形状搭建起来的简易小楼。小楼像个躯壳,包裹着大型设备。一楼是工作区,二楼是办公室和监控室。走进小楼,能闻到一点淡淡的消毒水味儿。工作区和办公区同样干净整洁,地面一尘不染,机器设备擦拭得整洁明亮。
王钢成说,整个粪液处理过程是全封闭的,不会闻到异味,保证不会污染周围空气和环境。但他们这些操作设备的工人,可就不能避开粪液了。
初到排放站工作现场的人往往适应不了这里的环境,处理粪便排放时控制不住会翻江倒海地呕吐。这些王钢成都不怕,他有一股子倔劲儿,越是不适应越是往操作间里扎,有活儿没活儿都到现场转转,没几天他就闯过了身体适应关,呕吐渐渐止住了。
生理上承受住了,心理上也得挺住。王钢成工作的大院还有环卫系统的兄弟部门,每天中午,只要他带着几个工人去食堂打饭,周围的同事就自动给他们让出一大片空间,有人索性跑出了食堂。
同事躲着他不说,更难的是家里人也要适应。尽管每天下班后洗澡换衣服,可那股粪便的臭味就是除不干净,自己适应了,没什么,但回到家里别人受不了。王钢成说,女儿是医院的护士,最爱干净,根本无法接受他身上的味道,有一段时间都不敢靠近他了,家里做饭更是绝不让他沾手。爱人看王钢成挺委屈,就劝他换个工作。有汽修的手艺,好多单位都抢着要呢!王钢成一时讲不出太多的道理,只是说:“这个工作总得有人干,领导信任我,派给我了,我能往后退吗!”
改造设备19次解难题
走进粪便排放站工作区,王钢成打开了固液分离机的盖子,指着里面的螺旋状传送器说,那个就是卷龙光轴,它的作用是在粪便处理过程中,把固体物传送到储渣箱。在排放站开始运转的时候,这个卷龙可没少给大家出难题。
王钢成说,厂家按照常规标准制造的设备,面对一些特殊情况就出现了问题。石景山区有不少城乡结合部,这些地区的公厕俨然成了垃圾站,粪便里夹杂着各种各样的垃圾。“木棍、破衣服、卫生巾、砖头,还有破碎的井盖,这些东西一起卷上来,一下子就把卷龙上面的出渣口堵死了。”
固液分离机出渣口一旦被堵死,只有人工下到粪池里清理。王钢成说,出渣口在斜上方,人蜷在狭小的粪池里掏取垃圾,沾在设备上的粪水就不住地往身上脸上掉,掉进嘴里也是常事。“谁尝过大粪的味道,我就尝过。”王钢成笑呵呵地说,虽然他经常把这种艰苦的工作当成笑话对别人讲,但心里却暗暗琢磨,得想办法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尽量改善工作环境。
王钢成每天盯在出渣口前琢磨,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想出了在光轴上加装绞刀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难题。各种固体垃圾在刀刃的分离疏导之下,顺利通过了出渣口。
还有,以前垃圾废料从出渣口排出后,工人要用一个大垃圾袋在下面接着。接满一袋子之后,用小推车推出工作区,运到垃圾站。不仅效率低,还大量耗费人力。王钢成设计了一个垃圾箱,直接对接在出渣口。垃圾装满后,可直接拖出,既方便快捷又节省了人力。
多年来,王钢成苦心研究并结合实际情况,对消纳站的大型设备改造19次。他许多精巧的发明改造,或被设备厂家采用,或应用到了北京市其他粪便排放站的改造中。
一心扑在工作亏欠家庭
王钢成只有高中文化,负责现代化程度比较高的新设备的运行和维护,对他来讲是个挑战。可他是个勤奋的人,不懂的可以学,技术上遇到难题就向技术人员请教。目前,石景山区公厕粪肥管理处粪便排放站准备进行又一次设备升级改造,王钢成对这一次改造也是充满了期待。
王钢成说,现在排放站的日消纳能力是300吨,分离出的粪液要输送至附近的污水处理厂。在这次引入新设备后,排放站可以直接将粪液净化至中水程度,看上去和清水一样,将给污水处理厂减轻不小的压力。王钢成透露,新设备很快将开始安装,在此期间原来的消纳任务暂时由周边排放站分担,预计年底前可投入运营。他下定了主意,要在退休前把新设备研究透了,将来也好和同事们交接,把自己总结的经验留给大家。
这些年王钢成一心扑在排放站的工作上,对家里人亏欠不少。特别是2003年“非典”疫情暴发的时候,粪便消纳成了高危部位,作为班长的他50多天没有回家睡过一次觉。这期间,年迈体弱的父亲正需要人照顾,可他根本顾不上。一次爱人打电话来说父亲病重快不行了,他赶忙放下手中的活赶回家把父亲送到医院,安排好家里人照顾后,马上回到单位继续工作。
后来父亲去世了,王钢成每每想到连父亲临终前都没能好好照顾一下,心中就有一种说不出的酸楚。“对妻女的愧疚可以在自己退休后补偿,对父亲的愧疚一辈子也补偿不了了。”
档案
王钢成,石景山环卫中心公厕粪肥管理处粪便排放站管理班班长。曾荣获全国建设系统先进工作者、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201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他用行动赢得尊敬
当黑瘦壮实的王钢成笑着说,他尝过粪便的味道时,记者心里猛的一震。他从事的工作就是与粪便打交道,也许很多人会对他退避三舍,但听过了这句话,没有人敢轻视这位即将退休的环卫工人。他做的工作是这个社会不可或缺的,是绝大多数人做不了的。
王钢成做这份工作显然不是为了钱,我们都清楚环卫工人的收入。他也不是走投无路借此谋生,在这个到处挤满小汽车的城市里,我们也都清楚一个优秀汽修工的价值。
在王钢成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基层劳动者的朴实与执着,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硬汉本色,也许热爱工作的人才有这种超于常人的素质。历经几十年的磨砺,王钢成的那股子朴实与执着没有变,那种硬汉本色依然令人震撼。
有人把王钢成比作时传祥,他笑了,说自己比不了时传祥,时传祥可是用背篓背粪,相比起来,排放站的工作显然轻松干净多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