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汉满用奋斗给青春留下印记

2017-04-21 10:41:03来源:中国网山东

打印 字号: T|T
 中国网山东胜利油田4月19日讯(王芳 王淑梅)一米九的个头,一身红工衣常年不离身,整天奔波在玉皇庙油田的井场上。他就是胜利油田鲁明商临采油管理区注采六站站长王汉满。
  2009年,从城市里长大的王汉满刚参加工作就被分配到商河采油管理区,看着这么偏远艰苦的环境,还真有点不适应。不过转念一想,身边有的师傅已经在这干了十多年,是什么精神支撑了他们?
  为了尽快熟悉工作,他当起了老师傅的小跟班,抢着去干活。不管是单井更换压力表、抽油机更换皮带,还是对每口井测试功图和液面、维护保养井上设备,他十分珍惜这些边学边干的机会,积极的从零开始学习。为保证产量顺利完成,他注重单井的“一井一策”工作分析,从基础资料入手,完善单井档案,制定单井管理措施卡片,确保资料数据录取真实、准确、全面,为生产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多年来他所在的夏八项目组克服困难,出色的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原油生产任务。为了保证现场三标,他带领着员工,把自己管理的油井一口井一口井的进行整改,一台设备一台设备的过滤,最终把夏八管理区做成了管理区的标杆。
  从技术员到副队长、指导员,队长,这个小伙子几年的时间内快速成长起来。如今,王汉满的身上也埋下了这苦干实干、三老四严的老石油精神,今年30岁的他已经成了好几名青工的师傅,乐观积极的心态和亲和的性格,让青工们愿意向他学习。
  2015年7月份,商河公司改制为商河采油管理区,而王汉满的职务也从夏八作业区的经理变成了注采二站站长,从带领一个队到带领一个班,王汉满的思想也随之发生了转变。看起来管的人少了,油井少了,其实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注采二站目前管理的油井28口,占据着商河采油管理区一大半的产量。低油价的寒冬期,怎么算账,怎么创效,成了王汉满的一件心头大事。
  近两年油价持续低迷,油田开始推行“三线四区”管理模型,那作为基层的一个班站长也必须转变观念,要从“会干活”到“会算账”。在管理区的经济活动分析中,王汉满首次体会到了“三线四区”经济运行模型的魅力:原来每口井都能算出收入和产出,原来每口井都有一个账本。他积极向专业人员取经,搞清楚每个指标的算法和分解办法,学会了给每口井算细账。如此一来,在王汉满的眼里,处处都是效益点。
  2016年初,他摸索将站内的高含水油井加温倒油周期从10天改为4天,在保证了生产正常的情况下,每天节约气量320方,节省燃气费704元。
  这年夏天,王汉满带领员工对站上的油井低产低液井、供液不足井进行摸索,实施间开实验,最终确定了4口井的间开制度,年可创效2.78万元。
  “现在成本紧张,不管干啥活咱都要做到先算后干”,王汉满的“效益经”也影响了站内的员工们,他们积极的在自身岗位上挖创效“金点子”,而注采二站的班会就成了“献宝会”。
  今年2月份的又一次改革,商河采油管理区和临邑采油管理区合并后,王汉满所辖的站更名为商临采油管理区注采六站,管理的人员没有太大的变化,但产量近乎占整个管理区的一半。
  对这个不服输的年轻人来说,压力就是动力。他认为最重要的是带好队伍管好油井,首先就是要和员工一起练好“内功”,特别是实施“四化”后,要强化学习和应用,实现减员增效。目前正在梳理清退临时工后的一些工作,优化各个生产节点,在保证安全顺利生产的情况下,用最少的人干最有效益的活。
  “自从当了注采六站的站长后,王汉满变的更爱琢磨事了。”员工们如此评价。结合之前冬季夏八区域气量不足的问题,他反复分析,重新对气网进行了摸索,摸清集输站新增的液量和加温周期,提出用夏19-平5套管气供应夏八队部做饭,集输站可以不用停气。适时憋压,延长集输站夜间供气时间,不仅解决了双方用气问题,还提高了集输站员工的工作效率。
  青春的汗水换来的是成长的收获。7年来,王汉满先后获得了油田三等功、局级文明建设先进个人、局级优秀共产党员、鲁明公司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今年更要好好干,管理好30多口老井的同时还要管理好下一步要打的12口新井,争取超额完成管理区下达的任务。”王汉满工作越干越有劲,还给自己定下了这样的目标。
初审编辑 赵文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