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长虹:视事业如生命的忠诚卫士

2017-03-29 10:30:22来源:人民公安报

打印 字号: T|T
 13年刑警生涯,他攻坚克难、屡破要案,锻造了雷厉风行、智勇双全的壮士情怀;2年的驻村帮扶工作,他扶危济困、心系百姓,造就了牢记宗旨、乐于奉献的志士风范;15年的公安警卫工作,他忠贞无畏、执着坚守,塑造了处事不惊、临危不惧的勇士气魄。他就是济宁市公安局警卫支队支队长王长虹,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公安警卫优秀忠诚卫士”荣誉称号,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他带领的警卫支队先后荣立集体二等功2次、集体三等功2次,并被评为全国公安警卫基层基础工作先进单位。
  面对疾驰而来的汽车,他一个箭步冲上去
  “大家快闪开……”2015年初的一天,在执行一起警卫任务时,一辆汽车因倒车速度过快,直冲一名工作人员而去。危急时刻,王长虹没有任何犹豫,跨前一步推开那名工作人员,自己却被重重地撞倒在地,当场血流如注,浸透衣裤,左腿髌骨骨折、髌韧带损伤、左膝内侧半月板永久性损伤,后被评定为10级伤残。
  面对艰巨繁重的勤务任务,王长虹不顾伤痛,忘我工作,始终冲在勤务任务一线。每有任务出发前,他都会紧裹绑带,贴上止痛膏,带着止痛片,虽然有的任务要持续到深夜才结束,但回到办公室后,他一定会先安排其他民警休息,自己则忍着伤痛,连夜赶制第二天的任务时间表,实在累了困了就在办公室的椅子上打个盹,随后又出现在警卫现场。
  为最大限度提高警卫工作的整体战斗力,王长虹带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感悟,拖着伤残的身体,开展培训授课。一堂课下来,王长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马上去卫生间,换下被汗水浸透的绑带。这些年累计授课120余场次,培训民警15600余人次,全市16个县市区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和汗水。
  15年的公安警卫工作,1200余次的警卫勤务中,王长虹用坚韧和毅力始终坚守着岗位,用忠诚和热情耕耘着事业之田,也在通向荣誉之路上迈出了坚实的足迹。
  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和挫折,他仍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无论是刑事侦查工作、驻村帮扶工作,还是公安警卫工作,王长虹始终视事业如生命,忘我工作,勇于担当,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和挫折仍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创造出一流的工作业绩。
  王长虹从事刑事侦查工作不久就遇到了严峻考验。当时,邹城东部山区发生一起影响极为恶劣的特大案件。由于当时刑事科学技术还比较落后,一切工作从零开始。王长虹临危受命,立即缜密分析案件性质、确定侦查方向,反复研究现场物证,连续两天通宵达旦、废寝忘食,根据相关信息的关联和碰撞终于使案件侦破出现转机。随后,王长虹和同志们顺藤摸瓜,扩大线索,连续转战数千公里,先后将潜逃多地的多名犯罪嫌疑人悉数抓获。
  警卫任务瞬息万变,越是关键时候越能体现出指挥员的担当精神和应变能力。2015年6月,在一次重要警卫工作中,他接到通知,临时决定增加4个视察现场。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化打乱了既有的警卫计划。关键时候,王长虹冷静指挥,根据时间、路线、现场以及关键环节立即提出“错时滚动”的警卫部署新方案,从而确保了各项警卫措施的落实到位、各警种部门的无缝衔接,安全圆满、顺畅有序完成了警卫任务。随后,这种“错时滚动”的战时机制也被固化下来,成为警卫应急的新对策。
  驻村帮扶,建成警民大道、警民市场、警民小学
  对于“亲民”的诠释,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而王长虹以忠诚为民、默默坚守、非凡勇气、无私奉献对“亲民”作出了最朴实的注解。
  “出门泥巴路,种地得靠天”,这是人们曾经对地处黄河滩区的梁山县小路口镇东雷庄村的形象描述。2001年,王长虹背着被褥、踏着泥泞来到这里,带着组织重托、带着感情开始了蹲点包村的一段崭新历程。王长虹积极与村两委干部主动沟通,出主意、想办法、找门路、上项目,帮助群众解决了行路难、赶集难、上学难的问题,完成了警民大道、警民市场、警民小学3个工程。
  黄河滩区留深情,初衷未改续征程。当王长虹结束包村工作踏上回归的路途时,40余名村民扶老携幼、夹道相送,送上自家的鸡蛋、花生等土特产,使他更加体验到了警民关系的分量。同样,在15年的警卫工作中,王长虹也深深地体会到,要做好警卫工作必须心中装着群众。警卫工作的基础在群众,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工作才能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