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德怀:黄土高原上的新乡贤“余热生辉”

2017-01-24 18:11:31来源:新华网

打印 字号: T|T

册村威风锣鼓队员在老年活动中心门口休息
    新华网太原1月22日电(王亮)21日,农历腊月二十四,山西长治市沁县册村镇册村的“王氏祠堂”内,冬日暖阳里打扑克、下棋的老人们耳边不时响起威风锣鼓声,他们心里感觉到春节就要到了。
    这里是王德怀幼年读书识字的地方,也是退休后倾注心血建起的老年活动中心。犹如古代官员告老归家泽被乡里,王德怀“发挥余热”建设美丽乡村。册村党支书王建刚称这位新乡贤“在附近十里八村都很有威望”。
    1999年,60岁的王德怀从县教育局局长岗位上退休,携妻子返回家乡册村,但却“闲不下来”。
王德怀和他在河滩上种下的林子
    看到村里荒芜的河滩,他就承包下来种树。刨石、垫土、买苗、浇水……贴上他和老伴两人的退休工资,七八年忙碌后40多亩的杨树、槐树茁壮成长,绿满河滩。
    在种树的同时,王德怀还牵挂着孩子们上学读书的事。2010年前后,册村小学教学楼改造,但没有同步规划宿舍楼,“来册村小学读书的还有附近十几个村子的孩子,能不能也让家远的娃娃住得安心舒服?”
    王德怀学习关于教育新政策新精神,跑了34趟长治、30趟太原,到教育部门找熟人争取支持。功夫不负有心人,册村新宿舍楼与教学楼同步建设。
紧邻册村小学的幼儿园色彩斑斓
    现在的册村小学焕然一新。教室里的桌椅板凳、教学器材设备以及小学旁边色彩斑斓的幼儿园,无不倾注着王德怀的心血。
    距离学校不远的地方就是“王家祠堂”,以前的破败、冷清与现在的火热可谓天壤之别。
    为了给村里的老人张罗一个文化活动场所,王德怀和村里挣退休工资的十来个老人每人拿出5000元,整修祠堂。
    在中国传统的乡村文化中,祠堂是凝血脉、聚资源的场所。在村的、在外的“有钱出钱、有力出力”,475人为建设祠堂捐款220720元。
    然而,王氏祠堂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祠堂。在当地政府和资金的支持下,这里已经成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和文化大院。册村一百多个老人可以在这里下棋、跳舞、打太极拳、敲威风锣鼓……
    建设册村老年活动中心,王德怀捐款8000元,他的两个儿子每人也捐款2000元,这些都刻在了祠堂的“功德碑”上。(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