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81岁王承洲:幸福就在自己心里

2016-12-23 15:09:58来源:青岛全搜索电子报

打印 字号: T|T
    在美丽的青岛汇泉湾畔,座落着这个城市最早的一家四星级酒店,它背靠青山,面朝大海,登楼远眺,美丽的汇泉湾风景区和八大关风景区以及第一海水浴场、中山公园、小鱼山公园、鲁迅公园等各路美景尽收眼底。这便是黄海饭店,在上世纪80年代初,66米高的黄海饭店曾是青岛市、山东省乃至整个长江以北的第一高楼。如今,这里名厨荟萃,在青岛有“食在黄海”之美誉。日前,记者采访了黄海饭店第一位总经理王承洲老人,他依然心系黄海发展,热爱生活。
走出山村来到青岛 基层历练
    今年81岁的王承洲出生在山东荣成一个小山村里,自幼学习成绩优异,由于童年身处战乱,加上家庭条件所限,高小毕业后他就开始了工作。 “在老家教过书,种过地,补过渔网,但都做得不好,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就联系了当时在青岛工作的一位老乡,我就来到了青岛,参加了革命工作,走出了我人生的第一大步。 ”王承洲介绍,他的父亲非常严厉,母亲十分慈祥,父亲的身教教他“公正”做人,母亲的“心教”教他“爱心”待人。 “公正”和“爱心”成为他一生的追求。
    16岁时,王承洲来到青岛,在交际处当上了一名服务员。由于年龄小,精力旺盛加上勤快,工作中的粗活、累活他都抢着干,每天生活都很充实。 “我虽是远离家乡,远离父母,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城市,但却丝毫没有感到孤独,它反映了共产党领导下社会面貌的新变化。 ”他一生与服务结缘,他接待了众多人士,其中不乏有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让他学到了在书本里难以学到的人生哲理。
从交际处到黄海饭店 重任在肩
    在交际处从事了一年半的服务工作后,由于王承洲有文化,被安排到秘书科,从事文书工作。 “文书对于一个只有高小文化的我,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我自知不懂便请求到有关单位学习,不多日便掌握了文书工作的所有技能。”王承洲说。1954年1月,王承洲加入中国共产党,期间他不断学习,到七中、九中,上完初中课程上高中课程。后来,王承洲又分别担任了秘书、招待所所长等职务。
    1982年,黄海饭店建设初期,由于资金短缺,店内各项设施简陋,要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外宾客相当困难。关键时刻,王承洲义无反顾地担任起了黄海饭店总经理职务。 “当时虽然感觉压力很大,但我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相信一定能够管好这个大饭店。 ”王承洲说。说干就干,他带领部分职工南下香港、广州,北上北京、大连等地,学习大型饭店现代化的管理经验,然后又自办“黄海饭店大学”,自己培养经营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同时多方筹集资金对饭店进行改造装修。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终于走出困境,逐步实现了建造一座国产化、现代化饭店的心愿。他在黄海饭店工作十年,后来担任了青岛市机关事务局领导,仍然十分关心饭店发展。“年轻时,我就想中国人一定能管理好一个现代化的大饭店,为此我奋斗了大半生。 ”王承洲说。
读书看报练习书法 宁静致远
    退休后,王承洲看书读报,关心国家大事,坚持练习书法。由于年轻时过度劳累,因胃病曾经动过三次大手术,但他都顽强地战胜了病魔,如今他特别喜欢安静,这样的环境更便于他思考,总结人生智慧。
    日前,王承洲在整理书稿时,看到了自己工作时的笔记、日记、报告之类的材料,里面不但有黄海饭店从创办到发展的全部资料,而且有他的个人感悟,他将这些整理成册,取名《我的幸福》。 “我觉得我的一生都是幸福的,小时候成长在新中国诞生之际,工作中受到党和国家的培养,如今感受着国家的日益强大,民族复兴,幸福就在自己心里。”王承洲说。图为黄海饭店三十年店庆时,王承洲(左一)受邀参加。 记者 张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