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岁王承洲:幸福就在自己心里

走出山村来到青岛 基层历练
今年81岁的王承洲出生在山东荣成一个小山村里,自幼学习成绩优异,由于童年身处战乱,加上家庭条件所限,高小毕业后他就开始了工作。 “在老家教过书,种过地,补过渔网,但都做得不好,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就联系了当时在青岛工作的一位老乡,我就来到了青岛,参加了革命工作,走出了我人生的第一大步。 ”王承洲介绍,他的父亲非常严厉,母亲十分慈祥,父亲的身教教他“公正”做人,母亲的“心教”教他“爱心”待人。 “公正”和“爱心”成为他一生的追求。
16岁时,王承洲来到青岛,在交际处当上了一名服务员。由于年龄小,精力旺盛加上勤快,工作中的粗活、累活他都抢着干,每天生活都很充实。 “我虽是远离家乡,远离父母,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城市,但却丝毫没有感到孤独,它反映了共产党领导下社会面貌的新变化。 ”他一生与服务结缘,他接待了众多人士,其中不乏有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让他学到了在书本里难以学到的人生哲理。
从交际处到黄海饭店 重任在肩
在交际处从事了一年半的服务工作后,由于王承洲有文化,被安排到秘书科,从事文书工作。 “文书对于一个只有高小文化的我,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我自知不懂便请求到有关单位学习,不多日便掌握了文书工作的所有技能。”王承洲说。1954年1月,王承洲加入中国共产党,期间他不断学习,到七中、九中,上完初中课程上高中课程。后来,王承洲又分别担任了秘书、招待所所长等职务。
1982年,黄海饭店建设初期,由于资金短缺,店内各项设施简陋,要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外宾客相当困难。关键时刻,王承洲义无反顾地担任起了黄海饭店总经理职务。 “当时虽然感觉压力很大,但我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相信一定能够管好这个大饭店。 ”王承洲说。说干就干,他带领部分职工南下香港、广州,北上北京、大连等地,学习大型饭店现代化的管理经验,然后又自办“黄海饭店大学”,自己培养经营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同时多方筹集资金对饭店进行改造装修。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终于走出困境,逐步实现了建造一座国产化、现代化饭店的心愿。他在黄海饭店工作十年,后来担任了青岛市机关事务局领导,仍然十分关心饭店发展。“年轻时,我就想中国人一定能管理好一个现代化的大饭店,为此我奋斗了大半生。 ”王承洲说。
读书看报练习书法 宁静致远
退休后,王承洲看书读报,关心国家大事,坚持练习书法。由于年轻时过度劳累,因胃病曾经动过三次大手术,但他都顽强地战胜了病魔,如今他特别喜欢安静,这样的环境更便于他思考,总结人生智慧。
日前,王承洲在整理书稿时,看到了自己工作时的笔记、日记、报告之类的材料,里面不但有黄海饭店从创办到发展的全部资料,而且有他的个人感悟,他将这些整理成册,取名《我的幸福》。 “我觉得我的一生都是幸福的,小时候成长在新中国诞生之际,工作中受到党和国家的培养,如今感受着国家的日益强大,民族复兴,幸福就在自己心里。”王承洲说。图为黄海饭店三十年店庆时,王承洲(左一)受邀参加。 记者 张磊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