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建平:十堰警界“拼命三郎”

2016-12-22 13:45:17来源:人民公安报

打印 字号: T|T
   拳击训练,加强上肢力量。 赵 伟 摄
  身高1.7米出头,脸庞消瘦,出生于1974年、拥有22年从警经验的湖北省十堰市公安局特警(反恐)支队二大队大队长王建平,因工作“拼命”、训练“拼命”、业绩“拼命”,被大家称为“拼命三郎”。
  抓捕一线,他总是冲锋在前
  一天深夜,已经在寒风中蹲点守候了6个小时的王建平手脚几乎僵硬了,但他仍一动不动地蹲在楼梯口一个黑暗的角落里。他不敢走动,生怕惊动了犯罪嫌疑人。
  一阵阵脚步声由远及近传过来。“有人下来了,准备行动。”王建平轻声提醒了一下战友后,便第一个冲出去。
  还没等嫌疑人反应过来,王建平便将其中一人牢牢控制住。这名嫌疑人身高马大,无论是个头,还是体型,王建平都和对方相差很远,而且这名嫌疑人刚刚吸过毒,非常兴奋,反抗异常激烈。
  在制伏嫌疑人的过程中,王建平膝盖受了伤,但他忍住剧痛,死死按住对方。3名嫌疑人全部落网后,王建平才发现血已浸湿了裤子,而被他抓获的那名嫌疑人身上还有一把子弹已经上了膛的手枪。
  在王建平的从警生涯里,这样的抓捕经历经常发生。尤其是从事特警6年来,他先后参与多次重大抓捕任务,圆满完成了各类大型活动和国家领导人警卫任务40余次,先后配合市公安局多个部门和城区各分局,执行押解、缉捕、堵截盘查、反扒等勤务20余次,参与处置各类突发事件100余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50余名。
  辛勤的付出,王建平也获得了一串串的荣誉,先后荣获十堰市政法系统先进个人等荣誉,6次荣记个人三等功。
  训练中,他一直没有下过“火线”
  特警支队成立之初,王建平被组织安排到特警支队突击大队牵头人的位置上。当时,他完全是一名“门外汉”,对特警训练工作知之甚少。大队成立之初,王建平带领20名队员到北京学习。而作为带队负责人,王建平把自己当成了一名普通队员。只要有训练,王建平便会准时出现在队员身边,和队员们一起完成各种训练。几次冒雨训练后,王建平发高烧了,当大家都认为第二天他会在宿舍休息时,却发现最早到训练场的那个人还是他。
  “特警队员都很年轻,他们就像一张‘白纸’,我们就像在这张纸上画的‘第一笔’,画好了,将使他们终身受益。”平时的训练中,王建平经常对大家说,“我要带好头。”
  王建平要求大家做到的,他一定会先做到。2014年,湖北省举行“特警三项”比武。如何让大家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参加比赛,王建平压力很大。那段时间,他基本上整夜失眠,体重也一下掉了十几斤,但他仍然坚持训练。他腰椎间盘突出的毛病又犯了,连弯腰系鞋带都困难,回到宿舍后无法爬上高架床,需要队员们把他抬着放到床上。尽管如此,王建平没有落下一场训练课。那次比赛中,他们夺得了好成绩。
  他对队员无微不至地关怀
  由于工作繁忙,王建平难以顾全女儿的成长,就连女儿小臂骨折住院时,也未能照顾。然而,对特警队员们而言,王建平既是严师,又是兄长。
  2010年,有名家在外地的民警因病需要手术,因手头拮据迟迟没有办理住院手续,细心的他发现后主动垫付了1万多元住院费。这位同事住院后,他上班忙工作,下班就赶到医院帮忙照料。自己没时间,就让家人到医院帮忙。
  一次,他带队赴外地执行安保任务。他和战友们一起连续奋战了8个小时。执勤回来,已近零点,队员们早已饥肠辘辘,他二话不说,自掏腰包,买来泡面为队员充饥。
  在他的眼中,每位队员都像自己的孩子,每次勤务,总是见缝插针地优先让队员适当休息、就餐。看到队员们有心事,他就耐心细致地和他们谈心,直到队员解开思想疙瘩。在队员眼中,他没有架子,训练场上和队员们一起练,生活中和队员们吃住在一起,是无微不至的“好大哥”。 (记者 彭 栋 通讯员 赵伟 陈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