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毓仁灵柩迁葬记
王毓仁名钟麒,是我国近代著名文学家、南社重要成员,历主上海《申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神州日报》《民立报》《独立周报》等10多家报刊笔政,民国政府成立之初,曾任总统府秘书。民国《甘泉县续志》《民国人物大辞典》均有记载。海南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知名学者邓百意女士撰著的《王钟麒年谱》,对其生平历史有详细记述。
1913年12月23日,王毓仁病逝上海《独立周报》社寓所,年仅34岁,其夫人简慧贞挽联云:
痛哭我良人,十年言论,心血呕干,仅得文名称没世;
深悲妾薄命,四壁萧条,肝肠摧裂,顿成寡妇抚孤儿。
次年1月9日,王毓仁灵柩运归故里,仲春葬于扬州北郊“小茅山之阴,赵家庄之原”。墓圹有70平方米,周围植以四季常青的松柏,墓前立有两米高60厘米宽的墓碑,上勒隶书“江都王毓仁先生之墓”9个字(据其亲属讲,碑文出自于右任手笔),远远望去,蔚为壮观。每当清明,其夫人均来此祭扫凭吊,以寄哀思。
1982年春夏之交,因扬州三布厂扩建,遂将王毓仁灵柩出土迁葬至赵庄东侧。遗憾的是,在迁葬过程中,墓碑顶端从“江都”二字下断成两截,所幸碑文无损。同时出土一方“江都王君墓志”,长宽各40厘米,厚7.7厘米。志盖为篆书,志文为马浮撰书,全文如下:
君讳钟麒,字毓仁,更字无生,扬州江都人也。王氏之先,出于周胤,历祀绵暖,枝庶繁分。爰及清世,自歙居吴。君祖开焯、父均,遭咸丰之乱,是迁江都。世谱散阙,莫能详其旧望焉。君姿性敦敏,神采秀澈,耽玩艺文,早善辞笔,时人高其才艳,而君弃其幼志,既丧二亲,遂断干禄。于时俗化陵夷,诽议有作。君本其恻怛,形为讽喻,哀烝民以儆有位,语小不害其士,处和不忘其介。虽以仲长发愤于理乱、徐干流叹于谴交,比物殊星,义均纳约,然非君之所尚也。夫其秉心温悫、笃慕纯德,见过能讼,闻善斯服,将以求反躬之不远,循前圣之彝则,故朝夕之诫,诵之终身,冰渊之惧,犹存启足,秀而不实,其命也。夫年三十有四,昭阳赤奋若之岁,仲冬月在毕,遭疾陨灵,素蕴未弘,叡音永绝。近执摧恸,远识咨嗟。原君志行,莫不悲之。聚简氏,婉娩同心,君之良匹。有子曰灏,方在襁褓。以明年仲春,葬君小茅山之阴赵家庄之原,敛形复土,顺其终始,古之制也。其友马浮,式寻遗占,敬述斯志,俟诸百世,考迹怀仁,毋坏其宫,因埋石勒文,垂信幽壤。
该《墓志》曾刊于1914年第5期《雅言》,而《墓志》勒石则藏于扬州博物馆。
根据扬州城市发展规划,贯通古城南北的史可法路须进一步向北拓宽延伸,而位于路中的赵庄必须整体搬迁,葬于赵庄的王毓仁灵柩亦须再次迁葬。在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2016年10月2日上午,遂将王毓仁灵柩连同墓碑一同出土。其灵柩为黑漆楠木,虽沉埋地下一百余年,仍完好无损。拭去泥土,清洗干净,其题和“中华民国前总统府秘书毓仁王公之灵柩”17个金字,仍清晰如初,熠熠生辉。下午3时,王毓仁灵柩与墓碑运至位于赵庄东北七里许的小李庄,与其夫人简慧贞合葬于扬州市北郊墓园。王毓仁亲属简嘉耐、简庆闽、徐方奇、张玉媛、吴小华与赵庄队长郑国平以及笔者和部分村民见证了王毓仁灵柩迁葬的全过程。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