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王春梅:十七年扎根在最偏僻的乡村小学


她对学生一视同仁,总是满怀热情地鼓励和帮助每一个孩子,欣赏优秀的学生,关注性格内向的学生,关爱后进的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充满自信、健康地成长。她常说,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如果放弃了哪一个孩子,就毁掉了他们整个家庭。只要稍作留心,在教室里、办公室里或是校园操场一角,常能看到她利用课余时间无偿给孩子们补课、辅导的身影。
2013年9月,她所教班级里有四位同学,因学习较差,学习能力较弱,学习上面临很大的困难,她主动放弃休息时间,为他们无偿进行辅导。农忙时节,家长更是无暇问津孩子的学习,她便与家长商定由她来辅导这几个孩子的作业,刚开始,家长们还不相信,都说哪有天上掉馅饼的事情,王春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师爱的真谛。每天下午放学的辅导时间,雷打不动,儿子发高烧需要输液,老母亲胃痛需要照顾,她仍能“静下心”帮助这些渴望进步的孩子,直至把学生一个个平安交到家长的手中,再去照顾自己的亲人。一贯如是的她也因此留下了一生的遗憾。
那是一个夏天的下午放学后,学校附近的几名学生照例来到她的住处辅导功课,正准备给生病的儿子看医生的她,只好让儿子先等一等。刚给学生讲完一道题,三岁的儿子就偎在了她的怀里,可怜巴巴地说:“妈妈,我想睡觉。”她说:“自己先到床上睡一会儿!”儿子躺在床上说:“妈妈,我头疼。”她说:“儿子听话,妈妈给几位哥哥、姐姐讲完这几题,就带你去看医生。”她耐心地讲,学生认真地听,讲完后,又给几个学生做了个别辅导。
送走孩子,她才想起叫自己的儿子,可怎么叫也没有回声。走到床前一看,儿子小脸红得像熟透了的苹果,两只眼睛向上翻着,露出瘆人的白眼珠。她这才开始害怕,与丈夫两地分居的她,在一阵惊呆后,马上意识到自己必须镇静。于是,背起孩子拼命向医院跑,她只听到医生一句“赶紧抢救”,就瘫在了地上。闻讯赶来的公公、婆婆,用颤抖的手在病危通知书上签过字后,怒视着她,那种吓人的样子让她一辈子也记得。丈夫电话里一句:“以后你就跟学生在一起吧!”让她如箭穿心。经过医生一夜的抢救,儿子终于清醒过来了,但却留下了后遗症。看着以前聪明伶俐的的儿子,现在反应迟缓的样子,她痛苦万分。但她一次次把眼泪擦干,把痛苦藏在心里,义无反顾,依然全身心投入到她热爱的教育事业上,因为只要看到学生灿烂的笑脸,她就会忘记一切,感到幸福。
埋怨是埋怨,家人对王春梅还是尽力支持的。她与同是教育一线工作者的丈夫两地分居,夫妻俩聚少离多,每天早上第一个到学校的是她,晚上最后一个离开学校的也是她。丈夫每晚电话打来,除了关心,就是:“加油!”“认真干!”“共同努力!”,她的孩子很懂事,一天跟妈妈说不上几句话,却有办法暖妈妈的心。睡前,孩子总会在床前贴一张便条:“妈妈,水烧好了!”“妈妈,记得用热水洗脚!”“妈妈,你是我的骄傲!”……一阵阵暖流直涌心田,一份份歉疚只有画个“笑脸”弥补。

不管发生什么情况,她始终坚持用爱心去点亮学生的心灯,用爱心去演绎师爱。她曾经教的学生中有个叫于婷的孩子,母亲暴病突然去世,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孩子悲痛欲绝。当于婷的父亲含泪把这个不幸的消息告诉她时,她满怀悲痛和同情,毅然承担起母亲的所有责任,加倍呵护、关爱好这个刚刚失去母亲的孩子。孩子的衣食住行、身心健康、学习情况,她样样体贴入微。当天气有变化时,她提醒着要增减衣服;当于婷偏食时,她亲自做有营养的爱心餐;当于婷身体不舒服时,她陪着去医院看病输液;当于婷学习遇到挫折时,她给予信心与勇气;当于婷心情郁闷时,她倾听孩子的心声,并及时进行心理沟通疏导。孩子的喜怒哀乐时刻都牵动着她的心。孩子口中的“老师妈妈”让她终生感动,也是她的付出得到的最好的回报。
“不是亲人更胜亲人,不是母亲胜于母亲。”这是张通的爷爷握着她的手说的一句话。2004年9月她接任了一个住宿班,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学生十余人,她便成了这些孩子学习上的朋友,生活中的妈妈。从早晨六点学生起床开始,她的视线就没离开过学生,穿衣、洗刷、吃饭、上课……直到晚上八点学生入寝,她还舍不得离开,摸摸这个的额头,拉拉那个的被子,把所有的精力与爱心都投入给这班可爱的孩子们。一天晚上,所有的学生都已入睡,她安心地回家了。夜里十点多,突然接到宿管老师的电话,她班的张通发高烧。接到电话,她二话没说,丢下刚满周岁的孩子,骑着车往学校赶。看到小脸通红,哼唧难受的小张通,她心疼的泪水夺眶而出,抱起他就往医务室跑,等孩子输完液,已过半夜十二点。在回家的路上,她才发现,原本胆小的她,回家晚了都要人接,但这天夜里,不知哪来的这么大的胆量。
她是年轻教师的“领路人”
“甘为春蚕吐丝尽,愿化红烛照人寰”。这是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偏僻乡村小学任教十七载,王春梅老师一直起早贪黑,任劳任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够看到她忙碌的身影:日下教学辅导学生,灯下整理收集资料,爬高梯擦玻璃,蹲下身擦地板,抬脚扫尘,伸手捡纸……可贵的是,一位年轻女教师不嫌脏,不怕累,用心去刷厕所。学生厕所便坑内的污垢难以清除,她就用既刺鼻腐蚀性又高的盐酸冲刷,让人无法呼吸的气味一次次把她赶出厕所呕吐,但她还是又一次地返回厕所,因为她明白,学校的每一处环境都应该是洁净的,都应该是适宜孩子成长的,教师,就应该是环境的营造者。每一位同事,每一位学生看到这一场景,既心酸又欣慰。一面面挡板,一方方蹲座,一个个漏槽,被她的双手擦拭过之后,显得是那么干净整洁。她的付出虽然换来的是满身的污渍和万分的疲倦,但更收获了同事的赞赏和学生的敬爱。
特别是年轻的教师习惯称呼她春梅姐,她给人一种天塌有她都不怕的感觉。对于刚入小学的孩子来说,遇到她,是这帮孩子的幸运;对于刚踏上教育之路,初出茅庐的教师来说,遇到春梅姐这样的领导也是幸运的。常碧老师就是在春梅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二坝小学的。常碧说:对于春梅姐,我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与其共事才真正感受到,她不愧是教师中的楷模,教书育人,兢兢业业。一般每天第一个到校打扫卫生的肯定是她,下班后没什么特殊情况,最后一个离开校园的也必定是她!有时学校有活动需要加班,那熬到午夜一遍又一遍察看资料的也必然是她。常碧接手了两个她带过的班级,被她带过的班级都非常的有规矩,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说与春梅老师共事的每件事都记忆深刻,从她身上看到了善良,爱心,耐心与强烈的责任心!对待学生严爱相济,对待同事视同家人,这就是年轻教师眼中的这么一个又爱又值得学习的春梅姐!
“魂为学生所牵 梦为学生所绕”
能从事自己喜爱的事业是一件幸福的事,她深爱着教师这个职业,正是这种爱,使她以呕心的努力来换取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春天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她每个课间都记着进班检查教室的开窗通风情况;夏天教室里闷热,她会督促孩子们多喝水,并亲自买来水壶,放在教室里喷水降温防暑;秋雨绵绵季节,教室板报增设天气预报专栏,以提醒学生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增减衣物,避免生病;冬天闹流感,她及时买来板蓝根、米醋为学生消毒预防;学生遇到学习困难,她利用业余时间及时帮其解决,为每一个孩子扫清学习障碍,不让一个孩子落伍。教育工作上的全身心投入,已经使她成为一名“魂为学生所牵,梦为学生所绕”的教师。
正是这份执着,历年来,她所担任的学科成绩在统考中总是名列前茅,她辅导的学生在各级竞赛中多次获奖,让人吃惊的是2013年,她接管了一个学习基础较差的班级,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后,在全镇素质调研中,由大差距的最后一名跃到第二名,令所有的领导、同事、学生刮目相看。这些年来,王春梅老师的付出与坚持,换来了“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感动徐州教育人物”、“优秀教育工作者”、“农村学校学科优秀带头人”、“学生最喜爱的教师”等光荣称号。
人们常说,教师的工作平凡而伟大。平凡,是因其日复一日,具体而琐屑;伟大,是因其在点点滴滴中塑造着人的灵魂、人的未来。王春梅老师,一位年轻的女教师,一位舍小家顾学生的辛勤园丁,寒暑十七载,把汗水、知识和智慧奉献给了偏僻乡村的孩子们,乡亲们都说:“春梅老师扎根在咱这儿,是孩子的福气,是咱们的福气!”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