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联播》报道王能珍:用生命守护圩堤
61岁的共产党员王能珍,面对大堤上出现的管涌险情,他一次次跳入水里奋力封堵,险情被排除了,他却再也没能上岸。
安徽芜湖濮阳圩大堤是王能珍用生命守护的地方。时间回到7月7号一早,巡堤的村民发现大堤有一处出现了管涌,正忙活着加固另一段大堤的王能珍听说后赶紧过来帮忙。这时候已经有3个年轻人在水里堵漏,但效果不太明显。芜湖县桃园村村民袁明新向记者描述:“王能珍说你们赶紧上来,给我来搞。”4米多深的水里,王能珍拿着沙袋一次次扎进去,再一次次浮上来,两个多小时,他上上下下潜水20多次,终于堵住了这处管涌。
袁明新向记者介绍说,“上来之后,我感觉他体力就有点不支了,他走路就像这样(摇晃),感觉那个劲已经用得差不多了。”可就在这时,距离第一处险情不到50米的地方又出现了管涌,还没休息的王能珍光着脚就跑了过去。“村民们都劝他不要下去,岁数都这么大了,让他不要下去。”可王能珍说:“我不下去,你们能搞得了吗?”
村民们想取一根竹竿递给他以备不时之需,可等不及取竹竿的两分钟,王能珍再次跳入水里,由于管涌口的吸力太大,他被洪水的旋涡吸住,再也没能上岸。
而实际上,就在这次抗洪前,王能珍还在宁波的儿子家探亲,家乡的汛情让他一直很牵挂。王能珍的女儿王志萍回忆:“他问家里的水大不大,大我就赶紧回去了。”当地的村民都说:“年轻时参加过海军的王能珍是个热心肠,村里遇到抗洪灭火,帮助贫困户这些事儿,他都抢着做。”
据桃园村党总支书记梁友文讲述,每次抗洪抢险都是王能珍带头冲下去,这对他来讲并不偶然。从1983年开始,1998年、1999年这里都发了洪水,他每次都是冲锋陷阵。
(据7月30日央视《新闻联播》)
安徽芜湖濮阳圩大堤是王能珍用生命守护的地方。时间回到7月7号一早,巡堤的村民发现大堤有一处出现了管涌,正忙活着加固另一段大堤的王能珍听说后赶紧过来帮忙。这时候已经有3个年轻人在水里堵漏,但效果不太明显。芜湖县桃园村村民袁明新向记者描述:“王能珍说你们赶紧上来,给我来搞。”4米多深的水里,王能珍拿着沙袋一次次扎进去,再一次次浮上来,两个多小时,他上上下下潜水20多次,终于堵住了这处管涌。
袁明新向记者介绍说,“上来之后,我感觉他体力就有点不支了,他走路就像这样(摇晃),感觉那个劲已经用得差不多了。”可就在这时,距离第一处险情不到50米的地方又出现了管涌,还没休息的王能珍光着脚就跑了过去。“村民们都劝他不要下去,岁数都这么大了,让他不要下去。”可王能珍说:“我不下去,你们能搞得了吗?”
村民们想取一根竹竿递给他以备不时之需,可等不及取竹竿的两分钟,王能珍再次跳入水里,由于管涌口的吸力太大,他被洪水的旋涡吸住,再也没能上岸。
而实际上,就在这次抗洪前,王能珍还在宁波的儿子家探亲,家乡的汛情让他一直很牵挂。王能珍的女儿王志萍回忆:“他问家里的水大不大,大我就赶紧回去了。”当地的村民都说:“年轻时参加过海军的王能珍是个热心肠,村里遇到抗洪灭火,帮助贫困户这些事儿,他都抢着做。”
据桃园村党总支书记梁友文讲述,每次抗洪抢险都是王能珍带头冲下去,这对他来讲并不偶然。从1983年开始,1998年、1999年这里都发了洪水,他每次都是冲锋陷阵。
(据7月30日央视《新闻联播》)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