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王杰

2016-07-20 11:20:08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打印 字号: T|T
  人物卡片
  集团公司特等劳动模范、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现任尼罗河公司副总工程师兼任苏丹6区项目副总经理。
  在苏丹项目工作期间,首次完成15天内上千万吨级油田紧急关停,保全了超10亿美元国有资产;成功组织应对多起安全、防恐事件,并保持了高危环境下HSSE“三零”目标。
  1998年4月,王杰怀揣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满腔热情,踏上了苏丹这片热土,从此扎根异国他乡,赤诚奉献。今年7月,当他手捧“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红色证书时,在南苏丹工作生活的种种历历在目。
  18年来,他亲历了苏丹项目从创业探索到快速发展、规模发展,再到二次创业四个阶段,他参与了苏丹124区、苏丹六区、南苏丹37区三个主力项目的开发建设……他是苏丹项目的见证者,更是奉献者。
  18年的海外创业经历让他充分感受到这一奋斗过程的快乐与艰辛,也让他深刻体验到生命的价值。
  万般艰险皆不怕,最怕油田停产
  在南苏丹,令王杰害怕的不是恶劣的自然环境,不是时有发生的武装冲突,“即使炮弹落在油区,我也不害怕。”王杰说,“但我最害怕油田停产。”
  18年来,油田生产安全时刻牵动着王杰的心。由于当地社会依托严重不足,物资极其匮乏,交通落后,在国内当天就能运到的物资,在苏丹却需要近半个月。而南苏丹37区的原油倾点高,一旦出现问题,很容易造成输油管道凝管,导致整个油田生产受到影响。
  每当遇到油田发生意外,王杰总是冲在第一线,现场指挥抢险。2008年9月12日,37区油田联合站供电系统大部分电路模块烧毁,150多口油井停产。王杰立即带领油田监督、技术人员赶赴现场。因为现场没有备件,当地雇员已经乱作一团。
  王杰一边安抚大家,一边和技术人员诊断、磋商。最后决定连夜派直升机到250公里外的中央处理站运取配件。然而,中央处理站并不具备夜间降落直升机的条件。无奈之下,只好临时调集几十辆汽车,围成一个圆形,打开车灯,指引直升机降落。
  直升机运回备件已是凌晨3时,王杰和同事连夜更换。经过12个小时的工作,37区油田联合站成功启动,油井陆续开启,生产恢复正常,成功避免可能造成全油田管线凝结的重大事故。
  战火中坚守,保障油田正常运营
  “现在一听到枪炮声,就本能地‘扑通’原地卧倒。”对王杰来说,扎根苏丹项目的18年,应对战乱和局部武装冲突已成为常态。18年来,他成功组织应对多起安全、防恐事件,保持了高危环境下HSSE“三零”的目标。
  最难忘的是2013年12月15日发生的一次武装冲突。当时,战势已危及油田生产安全,王杰严格落实上级要求,应对部署,组织773名中方员工以及近2000名当地员工,依靠空中通道紧急撤离,兑现了“确保员工生命绝对安全”的庄严承诺。
  为了保证油田正常生产,王杰主动请缨,率领23名党员干部奋战一线,保证了南苏丹37区主力油田在战火中傲然挺立。世界级千万吨油田再次在王杰及所在队伍的奋斗和付出中得以保全,中国企业、中国态度、中国形象在战火中再次彰显。
  技术报国,全力破解油田开发难题
  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王杰以最真实的事例体现了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在日常工作中,他脚踏实地深入研究,通过技术手段为油田增储上产贡献一己之力。
  2014年10月底,王杰调往苏丹6区担任项目副总经理。当时的苏丹6区主力油田已进入开发中期,综合递减与综合含水上升加快,油田采收率也大幅下滑。面对如此难题,王杰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综合施策提升管理,特别是围绕提高油气产量,加强油藏与生产精细管理,确定了块状油藏细分层系和水平井挖潜、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等一整套稳产、上产思路和措施,奏响了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的序曲。
  在王杰的带领下,油田积极推动稠油热采、控砂冷采、稀油开采、注气注水等新技术、新手段,有效破解了油田稳产、上产和应对低油价等难题。2015年,油田取得了良好的利润指标,为尼罗河公司二次创业,实现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