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儒:忠贞虎将视死如归


位于澄迈县文儒镇良田村的王文儒烈士纪念碑旁,第四代后人(曾孙)王和进在讲述先人的英勇事迹。本报记者 宋国强 摄
■ 本报记者 李佳飞 金昌波 通讯员 宋祥达
核心提示一条蜿蜒的马路穿过阵阵林荫,跨过田园阡陌,从澄迈县城金江镇出发,去往文儒镇的沿途满目苍翠,生机勃勃。
今年30岁的王和进是王文儒堂兄的曾孙,虽隔了四代,但说起王文儒骁勇善战的一生,小伙子滔滔不绝。
“不仅仅是王氏家族后人,整个文儒镇及其周边,应该没有不知道王文儒的,他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牺牲,如果没有像他一样英勇的革命战士,就不会有我们今天安稳幸福的生活,他是我们文儒人的骄傲。”王和进说。
少年穷苦
造就其坚毅的性格
绵延的青山脚下一片水稻田,挂满了沉甸甸的稻穗,岸堤上,一栋一格三间的旧式瓦房,围墙已经斑驳,墙角的苔藓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这里是王文儒烈士故居,位于澄迈县文儒镇良田村,距离金江约40公里,王文儒从小生活在这里。据说始建于清代,后损毁,上世纪80年代,由政府拨款重建。
“他那时候过得并不好,吃了很多苦。”王和进说,出生于1899年的王文儒12岁时父母就相继病逝,生活无着只好投奔亲戚家,3年后又到西昌圩一户财主家打长工,经常被压迫和凌辱,因不堪忍受而出逃。
时值局势动荡,有志之士纷纷从戎,澄迈民军统领陈继虞所部驻扎在坡尾峒竹寮村,王文儒投奔至此,成为一名通讯员,因其英勇果断,屡立战功,两年后被提升为排长,并被选送到嘉积民军举办的“将校团训练班”学习,在这里,他的眼界进一步开阔,坚毅的性格也给不少人留下了印象。
1923年,王文儒随部渡海北上接受国民革命军改编,1925年在广东省国民政府缉私卫商团任一营一连连长,同年11月,经徐成章、杨善集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列宁传》、《新青年》等进步书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共产 主义信仰在他的心里生了根、发了芽……
骁勇善战
打得敌人闻风丧胆
王文儒烈士纪念碑距其故居约1公里,坐落于文儒镇加雕坡村金江至屯昌的公路旁,四周群山环抱,挺立的石碑上,红色的印刻文字让人联想起他浴血不屈、骁勇善战的戎马生涯。
“他曾用两个营的兵力和部分赤卫队,打退了敌人两倍于己的兵力,并缴获两挺轻机枪、30多支步枪和一批弹药,是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澄迈县党史研究室主任王邦照提到,王文儒在1930年琼崖红军“红五月”攻势中,可谓一战成名。
这年5月,国民党第8集团军总司令陈济棠命令海军第四舰队司令陈策,兼任琼崖“剿匪”司令,限期“三个月内将共军肃清”,但并未得逞。
8月的一天,时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二团团长的王文儒带领部队,在澄迈和琼山交界的羊山一带活动。陈策的海军陆战队调了一个团和一个加强营的兵力,将100多名红军层层包围在定安的丁指岭上。王文儒闻讯,立即带上一个营赶到丁指岭下,用猛烈的炮火打开一个缺口,帮助被困红军成功突围后,他又连夜指挥部队将敌人分段包围,激战三天三夜。最后,敌人被迫撤兵,红军突围而去。
“当年,王文儒多谋善断、用兵如神的故事几乎传遍了琼崖,令敌人闻风丧胆。”澄迈县党史研究室原主任孙仲积对王文儒善战的故事颇印象深刻,他在《澄迈革命斗争人物录》一书中,用了整整4页的文字对其进行记述。
1931年夏,独立师师长梁秉枢调离海南,由王文儒接任师长,随后,该师发展到2000多人,并成立了“红色娘子军”连队,琼东(现属琼海)、澄迈等7个县相继恢复和成立苏维埃政权。
在王文儒的指挥下,独立师在琼崖各地端掉敌人一个个顽固堡垒,使得敌兵每遇风吹草动都心惊肉跳,提起王文儒的名字就害怕,夜里通常不敢外出,而是乖乖地躲在炮楼或营房里。
坚贞不屈
高呼“共产党万岁”
独立师的壮大和军威让敌人震惊之余,也心怀恼恨,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史料记载,1932年7月,陈济棠派警卫旅旅长陈汉光率三个团和一个特务营,配合空军第二中队一个分队共3000多人来到海南岛,疯狂“围剿”琼崖苏区和红军,战斗中,红军损失惨重。
这一年的12月21日,王文儒带领10多名战士退向白水磉山地(今属琼海市阳江镇),途中又遇敌人伏击,腿部中弹,但仍坚持战斗。冲出埋伏圈后,身边只有警卫员王信。晚上,他派王信回家取食物,不料王信经不起家人劝诱,向敌军自首叛变,因饥饿和伤痛而昏厥的王文儒不幸落入敌手。
“王文儒被捕后,陈汉光觉得他是个人才,很想争取过来重用,便亲自出马,向他许以高官厚禄,千方百计想诱使他投降,但是王文儒并不为之所动。后来,敌人又用手指插竹签、灌辣椒水、烤红的铁板烙等手段,也都无法使他屈服。”王邦照说,有一次,陈汉光提审王文儒时,把国民党《中央日报》、广州《国华报》和琼崖《国民日报》等几家报社记者叫来旁听,声称只要王文儒承认共产党已经完全失败,在报上发表声明,就可以马上放他,甚至可以给他当官,但却遭到王文儒义正辞严的喝斥。
王和进回忆,两年前,族中前辈还找到了当年《国民日报》的复印件,上面印有王文儒受审时的照片,他手上、脚上都戴着镣铐,但是坐姿端正,头颅高昂。
1933年7月的一天,敌人将王文儒押赴刑场,一路上,他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1957年,澄迈县为纪念王文儒烈士,将他的家乡“北雁乡”更名为“文儒乡”,即今天的文儒镇。1958年,澄迈县人民委员会在他的家乡建造了王文儒革命烈士纪念碑。
(本报金江6月27日电)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