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感动中国王宽走进河南农大 与大学生共话道德力量

2016-06-03 14:13:57来源:人民网-河南分网

打印 字号: T|T


王宽老师讲述自己花甲之年从头学艺的艰辛经历

人民网郑州6月2日电 (戚艺芳)“重返舞台,放不下人间悲欢;再当爷娘,学的是前代圣贤;为救孤,你含辛茹苦十六年......”日前,河南农业大学大礼堂流动着满满的正能量,洋溢着道德的力量。《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王宽夫妇应邀与广大师生分享“王宽家”的感人故事。

王宽老师是原河南省郑州市豫剧团业务团长,国家一级演员,1998年退休后,和妻子王淑荣陆续收养了6名老家的孤儿。为了供养这些孩子吃饭穿衣、读书学艺,王宽夫妇拿出了家里所有积蓄,不惜放低身段,去茶楼卖唱,一唱就是17年。

谈及王宽放下国家一级演员的“面子”走进茶馆卖唱、为筹集资金花甲之年从头学艺汗湿重衣、演出现场力竭不支晕迷倒地的往事,王淑荣几度落泪,哽咽难语。别人问图啥,王宽夫妇的想法异常地简单:“决不能让这些没家的孩子没吃没穿!”

 
河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程传兴发表感言

河南农大党委书记程传兴听了王宽家的故事,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们的报告没有高深的理论,没有华丽的语言,但他们的故事让我们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都深受感动、深受教育。在他们平凡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人间榜样!”

程传兴谈到“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一所大学,绝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科学研究,更在于文化传承、立德树人。一名大学生,绝不仅仅是学习文化知识、找到一份工作,更在于明德修身、奉献社会。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王宽夫妇的大爱精神与河南农业大学的传统品质高度契合。百余年间,学校育人以德为先,涌现出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道德模范。比如郑祥义教授6年如一日投入民权苹果产业,积劳成疾,献出宝贵生命;魏克循教授退休后,20多年坚持奔走在乡野间,一直服务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河南蔬菜之父”张绍文教授10年间长驻新郑市八千村,随叫随到,有问必答……

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褚金海说,一代又一代的河南农大人用步履丈量着河南的山山水水,将希望播撒在中原大地上,铸就了农大人的道德丰碑。希望每一位农大人向王宽夫妇学习,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学会行善事、做好人,从身边事做起,做大爱之人。

王宽夫妇的故事,让河南农大的师生们满眼感动。牧医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牛娟听后发表感言时说:“你不冷漠,这个世界就温暖。”今后会以王宽夫妇和身边的道德模范为榜样,从自己开始,做一名有温暖情怀的人、有坚定信仰的人,做一名用实际行动弘扬、传递爱与真诚的人。 

今年4月份,机电工程学院学生魏国胜因十几年坚持照顾母亲,被授予“河南农业大学道德模范”的称号。他说:“我在想,两位王老师十几年如一日,照顾和自己没有血亲关系的孩子尚且如此拼命。作为儿子,照顾自己的母亲,床前尽孝是理所应当,当然是要尽心尽力。”

学生尉翔栋谈到,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我们应该明白的是,我们不仅要有过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重要的是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王宽老师崇仁厚德、大爱无私的精神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正是我们每一个人需要学习的模范。

当日,王宽老师还现场为大家演唱了经典豫剧片段,并手书“高情远志”、“大爱无疆”等墨宝,寄语青年大学生珍惜大学时光,勤奋学习,修身养德,立志成才,奉献社会。王海龙也以一曲《让梦飞翔》诠释了自立自强、追求梦想的不屈精神。


河南农业大学道德讲堂现场

王海龙献唱诠释梦想与追求

师生代表发言

听过王宽夫妇的演讲,河南农大的师生们感动不已

王宽老师为大学生送上殷切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