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泉州王氏最大聚居地之一安溪长坑乡
繁衍1059年 王氏裔孙达10万人
公元954年,安溪长坑乡开基始祖管斌公和他的弟弟们,跟随父亲迁至长坑并在此繁衍生息。如今,长坑王氏裔孙已经多达10万人,长坑乡王氏常住人口达2.4万人,长坑乡俨然已是开闽三王入闽后,王氏在泉州的最大聚居地之一。近日,记者走进长坑乡,探访背后的故事。
寻访古迹
“草苑”建成1059年 系长坑王氏“根据地”
寻访长坑王氏的历史印迹,有一个绕不开的“根据地”——长坑乡华美村城门口的草苑大宗祠。这里既是安溪长坑王氏的发源地,也是敦宗睦族、寻根谒祖的圣地。
近日,记者来到长坑乡华美村。进入村子后,徒步百余米,一座富有闽南建筑特色的大宗祠映入眼帘。屋脊燕尾高翘,墙壁梁栋装饰人物故事、花鸟瑞兽,更显金碧辉煌。祠内存有祖传文物“进士”、“武魁”等匾额,还有台湾政界名人王金平所题赠“源远流长”匾额。
长 卿王氏宗亲理事会会长王猛旺介绍,安溪长坑王氏的开基始祖管斌公是开闽王王审知的曾孙,因祸乱不断,他和四个弟弟在随父亲移居南安英都两年后,迁至长坑并 栖身此地。公元954年,管斌公选址城门口,择穴筑祠,取名“草苑”。“当时这地方是一片草地,地形就像‘蜘蛛结网’,这在风水学上是‘富地’的象征。”
时光荏苒,1059年过去了,草苑大宗祠成为长坑乡王氏祭祖谒拜的祠堂。
2010年5月,为举办大型迎祖祭祖活动,全族出动重新修葺,在厅里铺上板材,柱子、神龛等全部油漆,内外埕沟廊铺上条石,所有联对鎏金。埕前还征用了1000多平方米土地,建为广场,四周绿化。古祠重光,雄伟壮观。
1998年,草苑大宗祠被安溪县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授石碑立传;2000年,草苑大宗祠被评为“泉州名祠”,授铜牌留芳。
如今,长坑乡华美村、长坑村、文坪村、下林村等四个村庄,以及邻近的玉湖村,共2万余村民以此为祖祠。每年农历十一月初二,草苑大宗祠都要举行隆重的官式祭祀活动,慎终追远,缅怀先祖。
走访村落
长坑王氏贤达辈出 有双进士文武举人
长坑盛产名茶铁观音、药材淮山和无毒马铃薯。这里几乎家家户户种茶卖茶,这里的铁观音销往北京、上海、天津和广州等大中城市,受到客户的欢迎;这里加工药材淮山也有数十年的历史,大批淮山在加工后从这里销往全国各地。
“一 千多年来,安溪长坑王氏历经40余世,王氏后裔开枝散叶,遍布海内外。”王猛旺介绍,长坑是安溪人口最多的乡镇之一,其中王氏就有2.4万人,分布在华美 村、长坑村、文坪村、下林村、玉湖村等地,而连同旅居海内外各地的长坑籍宗亲则有10万人规模。而且长坑的其他姓氏祖先,大多是唐末跟随三王入闽,后来定 居长坑的后裔。
长坑王氏出过不少名人,古代有双进士和文武举人,现代有政界人物、博士、专家学者、企业家以及旅外贤达。记者在草苑大宗祠看到,祠内墙壁上悬挂有不少匾额,其中仅博士就有7个,他们有的是清华大学博士生,有的是留美博士。王猛旺介绍,还有一些博士或贤达未“张榜告示”。
不少王氏宗亲,事业有成后不忘奉献,他们纷纷慷慨解囊,为长坑的各项事业捐资。
公元954年,安溪长坑乡开基始祖管斌公和他的弟弟们,跟随父亲迁至长坑并在此繁衍生息。如今,长坑王氏裔孙已经多达10万人,长坑乡王氏常住人口达2.4万人,长坑乡俨然已是开闽三王入闽后,王氏在泉州的最大聚居地之一。近日,记者走进长坑乡,探访背后的故事。
寻访古迹
“草苑”建成1059年 系长坑王氏“根据地”
寻访长坑王氏的历史印迹,有一个绕不开的“根据地”——长坑乡华美村城门口的草苑大宗祠。这里既是安溪长坑王氏的发源地,也是敦宗睦族、寻根谒祖的圣地。
近日,记者来到长坑乡华美村。进入村子后,徒步百余米,一座富有闽南建筑特色的大宗祠映入眼帘。屋脊燕尾高翘,墙壁梁栋装饰人物故事、花鸟瑞兽,更显金碧辉煌。祠内存有祖传文物“进士”、“武魁”等匾额,还有台湾政界名人王金平所题赠“源远流长”匾额。
长 卿王氏宗亲理事会会长王猛旺介绍,安溪长坑王氏的开基始祖管斌公是开闽王王审知的曾孙,因祸乱不断,他和四个弟弟在随父亲移居南安英都两年后,迁至长坑并 栖身此地。公元954年,管斌公选址城门口,择穴筑祠,取名“草苑”。“当时这地方是一片草地,地形就像‘蜘蛛结网’,这在风水学上是‘富地’的象征。”
时光荏苒,1059年过去了,草苑大宗祠成为长坑乡王氏祭祖谒拜的祠堂。
2010年5月,为举办大型迎祖祭祖活动,全族出动重新修葺,在厅里铺上板材,柱子、神龛等全部油漆,内外埕沟廊铺上条石,所有联对鎏金。埕前还征用了1000多平方米土地,建为广场,四周绿化。古祠重光,雄伟壮观。
1998年,草苑大宗祠被安溪县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授石碑立传;2000年,草苑大宗祠被评为“泉州名祠”,授铜牌留芳。
如今,长坑乡华美村、长坑村、文坪村、下林村等四个村庄,以及邻近的玉湖村,共2万余村民以此为祖祠。每年农历十一月初二,草苑大宗祠都要举行隆重的官式祭祀活动,慎终追远,缅怀先祖。
走访村落
长坑王氏贤达辈出 有双进士文武举人
长坑盛产名茶铁观音、药材淮山和无毒马铃薯。这里几乎家家户户种茶卖茶,这里的铁观音销往北京、上海、天津和广州等大中城市,受到客户的欢迎;这里加工药材淮山也有数十年的历史,大批淮山在加工后从这里销往全国各地。
“一 千多年来,安溪长坑王氏历经40余世,王氏后裔开枝散叶,遍布海内外。”王猛旺介绍,长坑是安溪人口最多的乡镇之一,其中王氏就有2.4万人,分布在华美 村、长坑村、文坪村、下林村、玉湖村等地,而连同旅居海内外各地的长坑籍宗亲则有10万人规模。而且长坑的其他姓氏祖先,大多是唐末跟随三王入闽,后来定 居长坑的后裔。
长坑王氏出过不少名人,古代有双进士和文武举人,现代有政界人物、博士、专家学者、企业家以及旅外贤达。记者在草苑大宗祠看到,祠内墙壁上悬挂有不少匾额,其中仅博士就有7个,他们有的是清华大学博士生,有的是留美博士。王猛旺介绍,还有一些博士或贤达未“张榜告示”。
不少王氏宗亲,事业有成后不忘奉献,他们纷纷慷慨解囊,为长坑的各项事业捐资。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