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探访晋江高霞村--机场边的高岑王氏

2013-01-25 09:35:17来源:原创

打印 字号: T|T

            中华东南王氏网编者按,月前,应晋江市太原学术研究会理事长王自力提出探访晋江王氏历史遗迹,发掘闽南祠堂文化的邀请,记者在高岑王氏后裔王清江的陪同下,首站走进高霞村。这里现称晋江市青阳街道高霞社区,有关资料介绍:[地理概况] 高霞社区地处晋东平区规划范围,为晋江市人民政府青阳街道办事处所辖社区,位于青阳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4公里,东南接新塘街道沙塘社区,泉州晋江机场坐落于社区范围。社区辖高岑、新岑、后街3个自然村,居委会设高岑,辖区内道路纵横交错,形成四通八达便捷网络。[村情概况] 社区有常住人口700多户、3000多人,高岑王氏达2900人,不包括在海外的1000多宗亲和迁居厦门同安等地的宗亲。流动人口达5千多人,小学1所、幼儿园1所,酒店1家,菜市场1个,并驻有空军地勤部队。 [经济状况] 社区有企业、厂家共40多家,主要以五金、纺织、鞋业、食品公司为主。多家已成规模企业,其它中小规模企业有汽配、发泡、鞋底、塑料、石材等项目。现企业年总产值已达2亿多元,外来流动人口达5千多人。社区有两委会成员10人,共同负责组织、协调、处理社区各项事务。社区群团组织健全,成立了老年人协会、调解委员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青团体、妇代会、计生协会、治安组、企业组等等,同时,还建立了“高霞社区流动人口一站式服务管理站”和“高霞社区租赁房屋旅馆式服务管理站”,以更好地为流动人口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地名含义] “高霞社区”早期称为高岑,是由莲屿及本县关西、福埔内宅、深坑、内厝等地王氏迁移来此定居,1958年因与霞埔村合为一个大队,各取村名第一字,即现今的“高霞村”。[历史沿革] 明、清属于二十七都,民国33年(1944年)属大同乡济原保。建国后,1956年属池店区融村乡;1959年属罗山公社高霞大队;1961年划属青阳公社;1985年改青阳镇高霞村委会;2004年改高霞社区居委会。
           高霞村据杏厝王氏谱牒载,明末清初,沿塘头王氏始祖崎山的八世孙王伯荣从沿塘头迁到现称“高岑”的地方住。岑,为郊外小山之意。新中国成立后,高岑村和霞埔村(现属罗山)组成一个行政乡,取高岑之高,霞埔之霞合称“高霞”。因乡政府设在高岑,故高岑又变称为高霞并沿用至今。街路名高霞街:村中街路,以村名命之。住居点地名机场边;地靠机场而得名。
           高岑也是侨乡,事业有成的海外赤子,对教育非常重视,为了报效桑梓,他们慷慨解囊建校兴教,村头的小学教学楼上就刻着捐资侨胞的大名。高岑欣逢盛世,地方建设日新月异,勤劳致富的王氏宗亲们没有忘记忠孝传家的古训,对三王非常敬仰,瞻拜祖宗十分虔诚,相继修建的联排祖厝和富丽堂皇的宗祠让人目不暇接,也增强了记者探究闽南王氏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欢迎所有爱好研究传统文化的志愿者和需要来高岑寻根问祖的宗亲积极参与探访,并可直接与高岑王氏宗长联系,他们电话是:王清江13905954107  王宗册13338572283

 

        高岑王氏渊源

          据《高岑王氏族谱分谱录》记载,高岑王氏开闽王第二十七世孙五房公良佳,良都于清乾隆中期从盈塘(今莲屿)迁入。后良都公五子克奏又重迁入盈塘,三子克枣率侄儿振贻及孙君摘移居台湾新竹县,分枝台湾,还有克兜长子振谋公之长字君标携螟蛉道湧湶也赴台湾定居。
     高岑王氏源遠流长,高岑后裔,子孙繁衍,枝繁叶茂,人丁兴旺遍布海内外各地,然木发千枝,总归一本,水流万派,总是同源。追溯渊源,缅怀先祖,以供高岑王氏裔孙寻根问祖之参阅。
     一世祖:崎山公传水磨、水汤、水木三男。明朝开基青阳银塘乡,分派高岑乡居住。
     二世祖:水磨公,号瑞公,系崎山公长子。
     三世祖:刚毅公,号元旺,系瑞光公之子。
     四世祖:胜福公,号厚塘,系刚毅公之子。
     五世祖:午生,号文明,系胜福公之子。
     六世祖:天受,号仰槐,系午生公之子。
     七世祖:玉泉,号源渊,系仰槐公之子。
     八世祖:舆良,号伯荣,系玉泉公之子。
     九世祖:论官,号世德,系伯荣公之子。
     十世祖:廷志,号纯古,辞世后与妈陈氏讳片娘安息于车厝乡杜蘊林。
     十一世祖:良都,号建邦,系廷志之次子。 从银塘(今沿塘)迁入高岑,寿年七十一龄,辞世后与母张氏讳赏娘合葬南安县三十三都岭边。
     良都公传克兜、克佑、克枣、克劳、克奏五男。
     克枣旅居台湾,子孙昌盛,辞世后叶落归根,魂归故里,葬身高岑大埔头。
     克兜传五子,次子振贻携螟蛉君摘随三叔克枣定居台湾新竹县山脚。
     振谋之子君标也携螟蛉道湧湶亦往台湾。
     君摘长子道居也定居台湾。道居曾从台湾回归故里为父母做功果,留后母及二间厝在高岑并抄族谱回台湾。
     高岑王氏族谱传世肃照(字辈)
     伯 世 廷 良 克 振 君 道
     三 槐 宗 支 复 兴 祖 业

 

       

 


     高岑王氏宗祠

     始祖三王,自唐入闽,开疆锡爵,播育文明。宋太祖勒封为八闽人祖,誉传遐迩。兹此瓜瓞绵绵,仁风浩浩。
     明末清初,伯荣公自沿塘分局而来,定里名为高岑。关西福全公,内厝锦水公,深坑科公,福埔后堡举业公,福埔前堡证业公,内宅忠志公,诸王氏宗亲相继集族而居。族人勤勉,同心同德,以三面环水,背依罗裳之地。辟荆嫀为良田,开塘渠以灌溉,种稻菽以自丰,植桑麻为衣帛,遂为青山秀水,鱼米之乡。
     民国二十六年,岁次丙子(公元一九三六年),高岑王氏裔孙,追思祖宗功德,先祖贤主事人王君量,王道赤,王槐叠,王三蛏首议。兴建宗祠以供春秋祭祀之所,于是八方筹资,择地施工,历尽艰辛,红砖白石,质朴静穆之王氏宗祠巍然而立。历经一个甲子,兼作学舍,嘉祉育才,新人辈出,福国利民,永为佳话。
     岁月沧桑,宗祠历经六十春秋,风雨侵蚀,多有损坏,公元一九九六年,又逢丙子仲秋,族贤倡议,名誉理事长:王槐达(菲)、王水源(菲),名誉副理事长:王宗港、王支战,名誉理事:王槐厚(印)、陈菲莉(菲)、王辉煌(菲)、王宗尚(菲)、李乌敏(菲)、王三助(新)王槐科(港)、王倩俊(港)、王丕尚(港)、庄丽华(澳)、王为进鼎力支持。
     海内海外,同气连枝,一致响应,慷慨解囊,鸠资重建,坐地遵依本源,规模由三间张扩为五间张。瑞应子绵孙衍,功满事成之气象,两厢护龙,供卫南北,尤显腾蛟起凤之雄姿。祠宇轩昂,飞檐流粉,画栋雕梁,鎏金溢彩,富丽堂皇。以光祖德,以证宗功。
     木发千枝,岂非一本,水流万派,总是同源。高岑后裔子孙繁衍,人丁兴旺,更有宗亲分枝海外,旅居港、澳、台,美国、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等地。海外赤子,艰苦创业,颇有成就,固本思源,牵挂根基,为桑梓公益事业历尽菲薄之力。
     公元一九九五年,时值三王入闽1111周年,高岑裔孙,缅怀先祖,恭迎三王圣驾入殿宗祠,翌年重建宗祠。感先祖庇佑,又于公元二OO二年,三王入闽1118周年,再次恭迎三王圣驾坐殿宗祠,从此人丁兴旺,气象万千。公元二O一一年,三王入闽1126周年,高岑裔孙三次恭迎三王圣驾入殿宗祠,保境安民,庇护吾里。
     高岑裔孙和睦共处,安居乐业,携手并进,英才辈出。王氏宗祠,开闽传芳,千秋万载,永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