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爱岗敬业老工商王卫华

2016-03-30 10:15:20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打印 字号: T|T
    他是经检办案能手,参加工商工作的32年里,解决无数次消费纠纷,处理过无数次大小的违法案件。他是消费者的贴心人,只要接到投诉,都会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他是良师益友,工作中,传授经验知识。他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坚持学习。他就是安徽省固镇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经济检查执法局副局长、第三执法大队长的王卫华。
    消费者贴心人  尽职尽责。
    第一次见到王卫华时,已经过了中午十二时,他正在市场监督经济检查执法局第三大队办公室接待一位操着外地口音的某白酒代理投诉者。望着投诉者亢奋而且焦急的状况,一边记录一边听取着投诉者的诉说,并不时的劝慰道: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就是我们经检人员的神圣的天职,我们会尽快调查核实处理,给你们一个满意的结果。午时13时15分,随后他顾不上吃饭,就带着投诉者马不停蹄奔赴违法经营现场。
    “这样的事情对于王局来说,就是家常便饭,是一位工作狂,为了消费者的利益,不知道放弃了多少次的节假日休息,五十多岁的人不知道什么叫做疲倦”。三大队的一位同事评价道。
    2015年7月份,正是江淮大地最热的时节,人走到马路上感觉喘不过来气,稍微活动一下就会大汗淋漓。早上八点25分接到12315转来的投诉举报称:县境内任桥镇清凉街,一邱姓农资经营户销售假冒某品牌的玉米种子,数量大,引起了本地农民群访事件。案情就是命令,王卫华带领分局四位年轻人八点50分就赶到20公里外清凉街道。只见邱某某农资店前被大约几百名农民模样,围的里三层外三层的,群情激昂,愤怒的表情写在脸上,几位年轻的执法人员没有见过这个场面,一时不知所措。老王同志一方面安排人员首先锁定现场证据,同时指派对于现场的农民购买玉米数量一个不漏的登记核实,整整三天吃住在现场,查清了邱某销售假冒玉米种来龙去脉。并将邱某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因过度疲劳,老王不堪重负,血压飙升至220mmHg,躺进了医院。
    2014年固镇县被安徽省蚌埠市市政府授予无传销县称号。为了获得这一殊荣,上级领导极为重视,上下联动。老王忙的不亦说乎,准备迎查材料。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整整半年的时间,走社区,下乡镇,跑机关,加班加点。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如愿以偿了。
    良师益友   言传身教
    工作中的王卫华,可以说是个传道授业的严师。赵军同志,有文化,理论知识丰富,2013年2月从机关转入经济检查执法局。他告诉记者,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有差别的。“记得头一次在做现场检查记录时,不知道如何记录,老王同志就语重心长的说,现场记录就是违法现场情况把你看到的再现,丁是丁卯是卯,做到准确精炼。”赵军坦言道。老王经常帮助他,辨假识假,调查定性,撰写文字材料等方面多年方面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他耐心细致、不厌其烦的帮助下。赵军很快成为执法检查局的骨干力量。
    较真,是贴在王卫华身上的又一个标签。去年调查张某虚假小麦种宣传案件中,基本案情已经明朗,当事人也供认不讳。但是为了确保案件违法事实的翔实准确,不含糊。老王没有顾忌身体不适,硬是上济南,下江苏,走访农户,询问专家。
    2014年处理朱某网络销售减肥瘦身保健品虚假案件时,因为是外地转来的投诉函,具体情况交代的不详。网络销售隐蔽性强,附近的人平时不注意。老王同志硬是跑完了县城十几家小区,一家家打听,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在某小区找到朱某的销售场所。
    “他对工作认真责任的态度,是我们年轻人学习的榜样。”陈宏彬说。
    与时俱进   学无止境
    虽然是执法局的“老资格”了,王卫华还是深感自己的知识水平不够。从来没有停止过学习的脚步,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种培训外,先后自费参加县财政局组织的会计函授培训班、县党校组织的经济与管理培训班,参加干部在线教育,每当新的法律颁布或有修改变动时,他都是挤出时间学习领会。而且时常主动为年轻的同事解惑答疑。被称为经检局的“活词典”。
    有人看不惯,揶揄道,你都五十多岁了,船到码头车到站了,那么拼命图的啥。老王同志坚定的说,打假保优是职责,打铁须得自身硬,不学习怎么能更好的尽职履职。
    随着知识的积累沉淀,王卫华的工作能力、工作业绩也水涨船高。2015年创造了经济检查执法局成立来三个“第一”,处理消费投诉第一,处理违法案件数第一,打传规直工作评比三县六区第一。(赵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