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马固王氏文化
郑州马固王氏文化
(解说词)
(解说词)

马固王氏的第一代人王谏,祖籍太原府太原县西南,离城五里王家庄(今太原市),是太原世系的名门望族。由于是官宦门第,居无定所,先后把家安在元城(今河北大名一带)、济阴(今菏泽一带)。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大宋王朝,又把家安在都城开封清河坊居住,很有才能,官拜西京作坊副使。利用业余时间研究唐史,著有《唐史名贤论断》20卷,卒后追赠太子太傅。
马固王氏的第二代人王世安,精通周易八卦之术,把家安在马固村,参与皇陵的选址定位工作,不辞劳苦,精推细算,卒后追为太子太师,葬于自选莹地——孟州汜水县万山之阴(今上街区峡窝镇),预言:“我子孙必有文武兼备之才,官出一斗芝麻之数。”从而奠定了马固王氏兴旺发达之根基。
马固王氏的第三代人王博文,字仲明,自幼聪敏勤学,是宋初三大勤学儿童之一。《宋史》载:“年十六,善属文,举进士开封府,以回文诗百篇为公卷,人谓之王回文。”可见少年王博文已具很高的文才和造诣。宋太宗以年少罢归。后经州守刘蒙叟推荐,做了安丰主簿,南丰尉,很有政绩,调南剑州军事推官,改大理寺丞。后经陈尧咨推荐,为三司户部判官,后任河北转运使、陕西转运使、梓州转运使,权召三司使,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后迁给事中,同知枢密院事。64岁去世,仁宗皇帝亲临哭奠,赠尚书吏部侍郎,封郑国公。《宋史》在总结王博文一生时说:“博文以吏事进,多任剧繁,为政务平恕,常语诸子曰:‘吾平生决罪,至流刑,未尝不阴择善水土处,汝曹志之。’”可见王博文不但担任多项职务,日理万机,尽职尽责,为国家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还是教育后代清正廉明、忠厚传家的楷模。
王博文生二子,长子王田,次子王畴。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二人同科进士及第。王田,字介然,初试秘书省校书郎、许州临颖尉,四迁太常博士,历工刑兵三部郎中,凤翔节度判官,户部院事等职。73岁以太常少卿致仕,皇家给予上护军赐紫金鱼袋荣誉。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水运仪象台的复制者苏颂为其撰写的墓志云:“公为人淳厚、恭谦不自标,置接人必尽诚礼,见亲戚与宾客无少长尊贵贱,皆局句然,奉之不少…”是对其君子人品、风范的概述。“…所历十三官,皆以善职著称,无毫毛过失,其人心善不忍,盖出天性,非疆励所致…”是对其近半个世纪仕途生涯的真实写照。从中可以看出马固王氏善良朴实的良好家风。王田前后三娶,皆显族,秘书监高志宁之女、刑部郎中许申之女早亡,不及诰封。毫州刺史李用和之女诰封为夫人,生九子,全部进士及第。长子王峋,任太子置善大夫,次子王歧,、三子王岯(pi)、四子王崿(e)皆京司官,五子王崌(ju)任瀛州乐寿尉,六子王嵎(yu)、七子王峄(yi)、八子峤王峤(jiao)皆补选官,九子王岷未仕。王田公寿75卒于清和坊私宅,葬于万山之阴先祖茔地。
王博文次子王畴,字景彝,中进士第,累迁太常博士。以文辞严丽的史学大家,参与《新唐书》的编修十余年。后历三司度支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以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英宗即位,王畴以远见的卓识、非凡的智慧和魄力,同韩琦一起处理了英宗和曹太后之间的隔阂和矛盾,使曹太后撤帘,英宗亲政,维护了皇朝内部的团结。总之,王畴公言可治国经纶,行可为众人师。《宋史》赞曰:“朝廷以畴论事有补,帝与执政大臣皆器异也。”后升为翰林学士,尚书礼部侍郎,同提举诸司库务,后拜枢密副使。可惜,正当王畴以非凡的才智为国家效力之时,突然去世,年仅59岁。帝甚悼惜之,临驾哭奠,赐白金三千两,赠兵部尚书,谥忠简公,是英宗在位亲奠大臣的二位之一。《宋史•列传》曰:“畴名臣子,性介特,厉风操,喜言朝廷事。好治容服,坐立嶷然,言必文,未尝慢戏,吏治审密,文辞严丽。”是对王畴一生的最恰当评价。因之,被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撰写到《隆平集》名臣50人之中,同其父王博文皆被收入《名人大词典》。王畴生三子,长子王岘(xian),字义山,任枢密副使朝散郎;次子王屺(qi),字文山,任工部员外郎;三子王屿,字道山,任秘书省校书郎。
由于马固王氏的三、四、五代人在枢密院掌职,王田公的九个儿子都中了进士,故马固王氏被世人誉为“三朝枢密院,九子进士宫”,登仕籍者四十余人,可见马固王氏的名望不菲。辽金入侵,元军扫荡,王姓乃大姓,屡遭异族掳戮,殉难尽节者数以万计,又历明朝战乱,幸存者仅第十四代人小大、小二、小三三人。世居马固者,唯小二一人。有鉴于此,至明万历年间,马固第二十代人王汛,字大化,倡导修盖王氏家庙,将马固王氏先祖供奉祠里,使子孙万代永远缅怀先祖遗德和功绩,把王氏美好家风发扬光大。
祖庙系砖瓦式结构,座北向南,单进三口双院落。由台阶、门楼、影壁、厢房、拜殿、库房和休息室组成,庄严、肃穆、古朴、中的匾额书曰:“三朝枢密”,蓝底金字熠熠生辉。登上台阶,站在门外就可以看到影壁上的砖雕,其主体是吉祥瑞兽麒麟甪(lu)端,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几个地方才有这种图案。因之被荥阳市政府、上街区政府先后列为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现正在申请待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两边的对联曰:“大梁清和状元古门第,京洛鱼陵枢副旧世家”。横额是“朝笏满床”,从另一个侧面告诉人们马固王氏的历史和辉煌。绕过影壁,就看到庙宇的主建筑—拜殿,这是一座两进卷棚式建筑,里殿用砖券合成,供奉着马固王氏始祖及元明清诸祖神道碑、列祖列宗画像、牌位。里殿门上方的匾额是“大宋世家”,表明马固王氏起源于宋,距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外殿是王氏族人拜谒(ye)祖宗,上香行礼的地方。红漆的柱子上挂着满清汜水县令潘思光赠送的对联:“三朝枢密簪缨世胄传百代,九子进士科第家风表千秋”。每当清明诸节来自郑州地区,河北、山西部分地区的王氏宗亲,不远千里来祭拜祖宗,香烟缭绕,纸香阵阵,凝聚着王氏子孙缕缕思祖敬宗之情和睦族敦亲之谊。东西两厢房是存放碑碣和重要文档资料的地方,西院是仓库和休息室。
马固王氏英才辈出,明清之际,为国家民族作出重要贡献者不乏之人。第20代人王汛,第21代人王读、王良宾、王佩玉,第24代人王永祚,第31代人王德魁、王明优…。他们之中或威震敌胆、屡战沙场的将军,或抵御流寇英勇献身的忠烈,或以清廉著称的“父母官”,或满腹经纶、才高八斗的学者,不一而论。
当代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卓有成就的有:王警钟,字友唐。王景川,字魏伯。兄弟二人,早年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转战南北,解放后,王友唐任文化部纪检书记,魏伯任国家城建局局长。王荣先,字耀祖,早年赴延安参加革命,解放后任西南局党校要职。王光临任河南省社会处处长。
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加之交通和通讯落后,马固王氏宗亲外迁失去联系者甚多:南下杭州的,西迁宝鸡的,移居鄢陵、扶沟的,迁居裕州、许昌的,外迁瀛州的,定居南阳、信阳的,上均州的,回曹县的,返太原的,上淇县的不计其数。
马固王氏是中华王氏乃至世界王氏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兴旺和繁荣离不开王氏子孙的努力。跨入新世纪,马固王氏将以饱满的热情,振奋的精神,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利用省会郑州、古城洛阳的地理优势,以中国长城铝业公司河南分工司为依托,发展经济,繁荣社会。诚恳期望世界各地人士,到马固投资、经商,希望世界各地的马固王氏宗亲到祖居地省亲、拜祖。马固王氏的明天一定会更灿烂和辉煌。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