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琅琊王氏王元上溯源流及下源——固始王氏

2020-02-29 13:33:29来源:南方鱼人

打印 字号: T|T
1、王子晋,东周灵王长子,被立为太子,人称“太子晋”。后因直言敢谏触怒灵王,(坚意自)废为庶人。但晋深受百姓拥戴,虽然最终没能登上王位,人们仍尊称其为“王子晋”,称其家族为“王家”。后来,晋的后人便以王为姓,尊晋为系姓始祖。

2、王宗敬,晋之子,曾任周司徒。因周室衰微,天下大乱,宗敬遂告老致仕,避居太原,成为太原王氏始祖。宗敬死后,葬于晋阳城北五里,人称“司徒冢”。配妻姜氏系司隶校尉姜元女,生子凤,一名仕蠲。

3、王仕蠲,(一名凤,崇敬长子)封彭城开国男。配妻太原守郭显女,子覃、石,覃生渠;石生诩(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号“鬼谷子”)。

4、王知瑜,(一名覃,凤之子)曾任周司徒,娶温氏。

5、王 恙,(一名渠,覃之子)曾任周司徒,娶刘氏。

6、王 昱,(一名丰,渠次子)家谱载:为智伯家臣,智伯灭,随入东都,为封人。  

7、王 颖,(一名芝,丰子)家谱载,任东都城守,娶钟氏,生子亿。

8、王 荣,(一名亿,芝子)曾任周司徒,娶戴氏。

9、王 错,周赧王时任大将军,封于魏。后仕魏为上将军,官至上军大夫。

10、王 坟,错长子,宰相世系表作贲,家谱云:魏中大夫,配范氏,子渝。

11、王 渝,坟子,魏上将军,配妻上官氏,生子息。

12、王 息,仕秦,官至司寇,卒封忠烈侯。
 
13、王 恢,仕秦,娶刘氏,封伊阳君。
 
14、王 亢,字典羽,仕秦,官至中军大夫。后辞官退隐,屡召不就。
 
15、王 颐,素有才志,累召不仕。
 
16、王 翦,仕秦,为大将军,北征燕,东平楚,南击百越,攻无不克,战功显赫,始皇时与蒙恬齐名。赠武城侯。《史记》中有《王翦、白起列传》。
17、王 贲,字典武,王翦之子。仕秦,为大将军,封武陵侯。
 
18、王 离,字文明,王贲之子,娶孙氏。秦末蒙恬失兵权,王离任大将军,与项羽战于巨鹿 ,兵败自殉。
 
19、王 元,王离长子,因避秦末之乱,迁居琅邪皋虞城(今山东即墨),为琅邪王氏始祖。王元之弟王威留居晋阳,汉代曾任扬州刺史,子孙散居各地。
 
20、王 忠,王元子,《王羲之家世》中(下同)家谱云:“避秦乱于梁地,仕汉为后将军。配孙氏,武信君孙知之女,生子浑。
 
21、王 浑,王忠子,字元仲。家谱云:“汉高祖五年,诏拜将军。守河内,封睢阳侯,后临沂城都乡广昌里,寿七十。配钟氏颖川公钟瑾之女,生子三:曜、晖、皎。
 
22、王 曜,王浑长子,字明德,家谱云:“汉秦州牧,寿七十九。配彭城刘氏,尚书刘智之女,生子袭。
 
23、王 渊,字光杰,(王袭,字公武,曜子)仕汉,为兵部侍郎。家谱云:“汉武帝时为秋官,拜中书舍监。元封二年出守太原,加后将军,卒于官,葬晋阳,许详志其铭。配许氏,侍中太常许毗之女,生子二:广、吉。
24、王 吉,王袭次子,字子阳,家谱云:“汉明经,举贤良方正,为临邛令,后举孝廉,为昌邑尉,汉昭帝时任太师。汉宣帝时为博士,后至谏议大夫。其家自身皋虞迁至临沂,其后为临沂之祖。元帝继位,复遣使征之,道病。卒年八十七,时初元(疑为始元)元年三月也,葬即墨县东皋虞社。琅琊诸葛丰志其墓,崇祀名宦乡贤。吉《汉书》有传。配刘氏,生子二:崧、骏。生女一,适槐里令朱云。崧早世。
 
25、王 骏 字伟山,王吉次子,以孝廉举为郎,后任京兆尹、御使大夫。家谱云:“受易于梁邱,贺以孝廉。为郎左曹,拜司隶校尉,迁谏议大夫,为幽州刺史,历京兆尹,代薛瑄为御史大夫,汉之左右相也。崇祀乡贤。”骏《汉书》有传。配贡氏,生子二:崇、游。
 
26、王 崇,王骏长子,字庆安,又字德礼,历任刺史、郡守、大司空,封平阳侯,以清廉闻名。家谱云:“以父任为郎,历任刺史、郡守。治有能名,代彭宣为大司空,封扶平侯,时王莽摄政,谢病归。为傅婢所毒,薨年六十三,葬虞社祖茔之右,崇祀乡贤。”崇《汉书》有传。配解氏,生子遵。
27、王 遵,王崇子,字伯业,娶翟氏,东汉时为中军大夫,封义乡侯。家谱云:“ 后汉中大夫,封义乡侯。薨年六十一,葬沂州神峰山。”配师氏,大司空师丹次女。封乡君。生子二:时、音。
 
28、王 音,王遵次子,字少元。家谱云:“后汉永平初举明经,为大将军掾。元初中卒,年八十六。”配谭氏,生子:仁。生二女,长适乐安任照;次适北海滕延。”(网上缺音,而少一代)。
29、 书。音次子。
 
30 、 荪。仕东汉为中大夫。
 
31、仁。荪子,字周望,一字振之后,后汉青州剌史。家谱云:“少修清节,汉元嘉初举茂才,历青州刺史。葬神峰山。” 娶茂才郑元女,有贤行。生子四:谊、睿、典、融。生女一,适山阳满宠。仁《山东省志》有载。👨
 
32、王 融,王仁四子,字巨伟(一作景彰)辟公府不就,官至散骑侍郎。家谱云:“博涉经史,公府拜不就。卒年五十八,葬沂州抱渎岗。”娶高平薛氏,生子祥。继娶芦江朱氏,生子览。
 
33、王 览,王融次子,字玄通(一作元通),生于东汉建安十年(205)卒于晋武帝咸宁四年(278)。初为咸阳令,有廉名。后历任刑曹、光禄大夫,封即丘子。晋武帝时为太傅,卒谥贞荣。“卧冰求鱼 ”的大孝子王祥是其异母兄。祥生五子,三个早世,两个官为太守,第三四代官五品。家谱云:“(览)性至孝,名亚于兄,及兄仕进遂应本郡之召,稍迁司徒西曹掾,历清河太守、五等建封即邱子,拜宗正卿、光禄大夫。年七十三,晋咸宁谥曰贞。葬沂州北乡,高平虞菁薄志其墓,崇祀乡贤。”配金氏,封乡君。生子六:裁、基、会、正、彦、琛。世称“临沂六房”览《晋书》有传。正子旷,旷子王籍之、王羲之(右将军)。
 
34、王 裁,王览长子,字士初,史称览后人“奕世多贤才”裁本人官至六品,曾任抚军长史,袭即丘子爵。生子三:导、颖、敞。次幼早卒,导为琅琊王氏家族史上的重要人物。
 
35、王 导,王裁长子,字茂宏,小字阿龙(276-339)。晋元帝司马睿为琅琊王时与王导友善,司马睿即位后王导任宰相,王氏族中人多任要职,握重兵,故当时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王导历元、明、 成三帝,皆居宰辅,是调节南迁士族与江南士族关系,稳定东晋统治的重要人物。咸和五年 (330)卒,谥号文献。生子六:悦、恬、洽、协、劭、荟。《中国历代名人辞典》、《王羲之家世》详载。
 
36、王 洽,王导三子,字敬和,与大书法家王羲之同为王览曾孙。王洽历任散骑中书、吴郡内史、中书令,卒谥宪公。生子三:浩、珣、珉。👨
 
37、王 珣,王洽次子,字元琳,小字法护,京字阿瓜。曾任侍中,封开府东亭献穆侯,加散骑常侍,并曾都督琅邪水陆军事4年,卒谥献穆。生五子:弘、虞、柳、孺、昙首。
38、王昙首,又名王昙,王珣六子。南朝宋时任长史,助文帝义隆即位,任侍中、太子詹事。与兄王弘共掌朝政,深受文帝宠信。卒于元嘉七年(430),封豫章县侯,谥文公。生二子:僧绰、僧虔。
 
39、王僧绰,王昙首长子,袭父爵为豫章县侯。娶南朝宋文帝长女为妻,任尚书、吏部郎,掌选举,累官至侍中。后因反对太子劭谋位被害,时年31岁。追赠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谥曰悯。生子二:俭、逊。
40、王 俭,王僧绰长子,字仲宝。自幼好学,被南朝宋明帝选为婿,官至吏部郎。南齐时为尚书仆射,累迁至中书监、尚书令、太尉,参掌选事,袭豫宁侯。精研三礼,卒谥文宪。生子二:骞、暕。
 
41、王 骞,王俭长子,字思寂,一字玄成。生于南朝宋元徽元年(473),卒于南朝梁武帝普通三年(522) 。曾任给事中、侍中、中书令、封南昌安侯,卒赠金紫光禄大夫,谥曰安。
 
42、王 规 王骞子,安威明。任南朝梁,任秘书郎、太子洗马。诏侍东宫昭明太子,寻迁侍中。又出为吴郡太守,回朝后任散骑常侍、左户部尚书,封南昌章侯。卒赠光禄大夫,谥曰文。
 
43、王 褒,王规子,字子渊。举秀才,仕南朝梁,初为秘书郎,累迁至吏部尚书、左仆射。入西魏后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入北周后为光禄大夫、少司空。后出为宜州刺史,卒于官。好文学,与庚信齐名。封石泉康侯。
 
44世:鼒,字玉铉,隋安都通守,石泉明威侯。酏刘氏,子八:宏让、宏直、宏庆、宏仁、宏义、宏训、宏道、宏艺。
 
45世:弘让,字敬宗,中书舍人,专掌机密。有三子:方土,字玄逸,临邛令。仲子:方则,字玄宽,光禄卿。季子:方泰,子玄敏,太府少卿。方则的长子王景,兰州刺史,有六子;绾、绮、纯、绪、练、纾。
宏直,字长宗,唐袭石泉侯。配魏氏,子五:缄、绩、缋、纯、綝。
 
46世:綝,字方庆,宏直五子,(?--702)唐左庶子。子十:曦、晦、晊、曒、晔、晈、皑、昕、~,晖
     
      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