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三槐堂”王氏枝繁叶茂

2014-09-07 15:13:27来源:开封日报吕树建

打印 字号: T|T

——“客家与开封”世界客属第27届恳亲大会特别展览探营之十五

  

赵匡胤陈桥兵变有系马槐、山西洪洞县有大槐树、《天仙配》中也有会说话的槐树……在古代,槐树文化是中华文化之一,槐树是吉祥和祥瑞的象征。

《周礼·秋官·朝士》载:“面三槐,三公位焉。”就是说在门前或院中植槐,子孙就会“位列三公”的意思。五代和宋初的官员王祜,曾在位于现曹门外三教堂的庭院中手植三槐,希望子孙能发达,出达官贵人,位极人臣。后来,他的孙子果然不负期望,当上了高官。由此,“三槐堂”成了后世王氏家族中很重要的堂号。

8月28日,市博物馆馆长、文史专家曾广庆把开封“三槐堂”王氏的故事细细道来:王祜(924年~987年),字景叔,以文章著称于世。先后在后晋、后汉、后周为官,在北宋为监察御史。北宋乾德三年(965年)至开宝二年(969年)间举家迁居京城开封。王祜有三子王懿、王旦、王旭,均为官。王旦在“三槐堂”王氏中影响最大,在宋真宗朝担任了12年宰相,死后葬在开封市东郊乡边村村东。王旦有三子王雍、王冲、王素。宋哲宗元六年(1091年),王素之子王巩、王懿曾孙王震率族人在京师开封曹门外建王氏宗祠,定名“三槐堂”。北宋末年,靖康之难发生,京城开封陷落,官民遭难。王旦曾孙王皋把王氏家谱连同牌位一起装运南迁。

就像不择水土、生命力极强的槐树一样,“三槐堂”王氏子孙把异乡当家乡,几经迁徙,吃苦耐劳,把家族发扬光大。南宋理宗时,王旦的八世孙王钦哉兄弟,随父做官至广东潮州,其父任满后,留寓程乡(今属于梅州市,梅州是客家大本营之一)石坑。明清之际,开封“三槐堂”王氏的后裔支系日渐兴旺。王姓目前是台湾的第六大姓。梅州市兴宁市庆源王氏的堂号就是“三槐堂”, 兴宁庆源王氏以王旦为51世祖,以59世王钦哉为迁兴宁始祖。

据谭志亮所撰《台湾县志》载,王姓于明代中后期跟随郑成功渡海来台,明末永历年间来台的兵部左侍郎王忠孝,就成为台湾王氏早期的开基始祖之一。清代,南方诸省王姓大族纷纷下南洋谋生,如清道光年间王晋卿定居泰国,在泰国办医局、设学堂、开矿场。此时,王姓后裔子孙遍布东南亚各地,有的还远徙欧美。

“三槐堂”王氏枝繁叶茂、兴旺发达,其后裔人口至今已有三千万人以上,以忠诚、仁义、宽容、善良为核心的“三槐文化” 展现了开封悠久的历史文脉,也成为华夏文化的一种象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