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学者王俊闳勘正《弟子规》之三:“兄友”当在“弟悌”先

2015-11-26 11:08:34来源:中国网-传媒经济

打印 字号: T|T
    在《弟子规》中,“孝”与“悌”常常合提并论。“孝悌”也被先贤称为做人的根本。“孝”是维护父子关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而“悌”则是维护兄弟关系的桥梁与纽带。《弟子规》中的“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告诉我们:兄长关心、帮助、爱护自己的弟弟,弟弟尊重、礼敬自己的兄长,兄弟能够和睦相处,体现的是对父母的一份孝心。从中可以看出,“孝悌”之道是维护家庭关系的重要精神支撑。事实上,孝悌之道进一步放大,就形成了由爱父母、爱家人到爱天下所有人的博爱思想,因此“泛爱众”的前提必然是“孝悌”。
    《弟子规》中的“悌”道,主要强调的是弟弟要礼敬兄长的问题。但是古人在强调弟弟应奉行“悌”道的同时,也强调指出:兄友才能弟恭。《礼记•礼运》中说:“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史记•五帝本纪》也说:“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这些内容都是告诉我们,兄友在先,弟恭在后,兄长没有护弟之心,就不会有弟弟的尊敬之礼。颜之推更是直言: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意思是说:教育之事,应自上而下、自先而后的推行,所以父不慈子就不孝,兄不友弟就不敬,夫不仁妇就不顺。再次指出了父慈子孝和兄友弟恭的顺序关系。《左传•隐公三年》中的“兄爱、弟敬”也清楚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作为一个兄长,如果不能帮助、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弟弟,甚至对弟弟施以暴力,欲致手足于死地,这样的兄长,弟弟又如何能够对他生发恭敬之心呢?又如何对他尽行“悌道”,尽人伦之本分呢?因此,我们强调“悌道”的同时,一定要明白,奉行“悌”道的前提是“兄友”。
    “兄友”中的“友”不是朋友的意思,不是说兄长要视弟弟如朋友。此处的“友”是帮助的意思,从甲骨文中“友”字的写法可以看出,“友”是以手相助之意,是说作为哥哥,要伸出手拉扶自己的弟弟,疼爱和保护自己的弟弟。
    除了父母,兄弟姐妹之间是血缘关系最近的人,“兄友弟恭”体现的是一份骨肉亲情。兄弟姐妹之情同样是其他任何关系都无法替代的,是一种血浓于水、在人世间应当倍加珍惜的最真挚的感情。
    王俊闳简介:
    王俊闳,资深媒体人,著名国学学者;山西省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山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山西省政府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中国网传媒经济频道首席文化顾问。
    著有中华优秀经典读物《弟子规密码》、周易释义类经典著作《大易至简》等多部专著。长期受邀在北京、山东、广东、上海、福建等全国各地从事《周易》及《弟子规》的授课教学工作。先后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和全国各地开展国学讲座180余场,受众近百万人。被誉为“弟子规作者研究第一人”、“隐身于政府研究机构的周易应用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