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王俊闳勘正《弟子规》之三:“兄友”当在“弟悌”先

《弟子规》中的“悌”道,主要强调的是弟弟要礼敬兄长的问题。但是古人在强调弟弟应奉行“悌”道的同时,也强调指出:兄友才能弟恭。《礼记•礼运》中说:“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史记•五帝本纪》也说:“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这些内容都是告诉我们,兄友在先,弟恭在后,兄长没有护弟之心,就不会有弟弟的尊敬之礼。颜之推更是直言: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意思是说:教育之事,应自上而下、自先而后的推行,所以父不慈子就不孝,兄不友弟就不敬,夫不仁妇就不顺。再次指出了父慈子孝和兄友弟恭的顺序关系。《左传•隐公三年》中的“兄爱、弟敬”也清楚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作为一个兄长,如果不能帮助、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弟弟,甚至对弟弟施以暴力,欲致手足于死地,这样的兄长,弟弟又如何能够对他生发恭敬之心呢?又如何对他尽行“悌道”,尽人伦之本分呢?因此,我们强调“悌道”的同时,一定要明白,奉行“悌”道的前提是“兄友”。
“兄友”中的“友”不是朋友的意思,不是说兄长要视弟弟如朋友。此处的“友”是帮助的意思,从甲骨文中“友”字的写法可以看出,“友”是以手相助之意,是说作为哥哥,要伸出手拉扶自己的弟弟,疼爱和保护自己的弟弟。
除了父母,兄弟姐妹之间是血缘关系最近的人,“兄友弟恭”体现的是一份骨肉亲情。兄弟姐妹之情同样是其他任何关系都无法替代的,是一种血浓于水、在人世间应当倍加珍惜的最真挚的感情。
王俊闳简介:
王俊闳,资深媒体人,著名国学学者;山西省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山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山西省政府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中国网传媒经济频道首席文化顾问。
著有中华优秀经典读物《弟子规密码》、周易释义类经典著作《大易至简》等多部专著。长期受邀在北京、山东、广东、上海、福建等全国各地从事《周易》及《弟子规》的授课教学工作。先后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和全国各地开展国学讲座180余场,受众近百万人。被誉为“弟子规作者研究第一人”、“隐身于政府研究机构的周易应用大家”。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