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父子曾多次游历栖霞山 留下诗篇和石刻

徐铉、徐锴兄弟与栖霞寺有很深的缘分。他们不仅在公事之余,屡次游历此山,在邻近舍利塔的千佛岩石壁上,留下了兄弟二人的篆字题名,而且在栖霞寺西边有自家的园亭别墅。多年以后,同样喜欢文学的王安石来到栖霞寺,看到二徐兄弟的题名,仍然深有感触。他赋诗云:“百年风雨草苔昏,尚有当年墨法存。只恐终随峄碑尽,西风吹烧满秋原。”他又来到徐氏园亭,茂林修竹,青翠欲滴,环境宜人。在那里,王安石见到了徐家的后人。一番交谈之后,给王安石留下了相当好的印象。宋代人的笔记中,曾经提到徐铉无子,徐锴的后人在栖霞寺旁边,开了一家名叫“徐十郎”的茶肆,同时展出一些徐家世传的文物。
王安石还写过《游栖霞庵约平甫至因寄》:渺渺林间路,萧萧物外僧。高阴凉易入,闲貌老难增。官事真伤锦,君恩更饮冰。求田此山下,终欲忤陈登。此诗上句写景,下句写僧,都是引申首联之意。“伤锦”一词出自《左传》,写出诗人自己的担忧,即害怕自己因不熟悉政事而出任官职,将会贻误公务,于是难免有放弃之心思。尾联的典故出自《三国志》,意思是说当此之际,如果能效仿许汜求田问舍,恐怕会被陈登那样的高士瞧不起吧。王安石善于用典,这几处典故引用十分精妙,“伤锦”与“饮冰”对偶尤为工整。一般人来游栖霞寺,往往都是逃离官场,摆脱俗务,不免心生出世之念,王安石却始终未能放弃“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即便“高处不胜寒”,也坚守自己的理想志向。
多年以后的1074年,王安石的儿子王旁,字元泽,也到过栖霞山,在山中石壁上留下了“熙宁七年九月二十八日王旁”的摩崖石刻。王旁天资敏慧,未成年已著书数万言,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后迁龙图阁直学士,才高志远,惜年33岁而卒。身为北宋宰相的王安石及其儿子王旁,多次游历栖霞山,作为父子,能留下诗篇和石刻,也传为一段佳话。杨文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