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宿城区王官集镇敬老院

记忆的闸门慢慢拉开,王宜夫似乎回到了从前。他讲述着自己的故事,有些激动,又带有一丝岁月冲刷后的淡然。“小时候真是太穷了,为了补贴家用,很小就出去谋生。”老人对打仗之前的事情已经记不得多少了,只记得当时自己经常饿着肚子东走西串,卖一些零零碎碎的小东西,一天下来也赚不了几个铜板。但提到自己应征入伍的时候,他的眼睛开始变得炯炯有神,显出异样的神采,语气也更加庄重。“当时我家周围经常动乱,1942年,我22岁,年轻气盛,正赶上征兵,一心想着这是报效国家的好机会,胸口便顶着一口正气,都没有和家人商量,便直接报名了。”

最让王宜夫难忘的,还是在他加入共产党原138师骑兵连,成为一名骑兵后的一次炸碉堡的行动。记者发现,他之所以对这件事情念念不忘,是因为此次战斗中,大家是抱着必死的决心,采用智取的方法,最终用较少的兵力取得了胜利。“当时是打外围,我是自愿报名参加这次秘密行动的。”王宜夫说,他们组成了一支“敢死队”,几个人挖一条隧道,将炸药放在棺材里,通过隧道往前推。“爆炸成功后,我便冲出去射击,当时日本鬼子死伤无数。”提及那次行动,王宜夫脸上充满自豪。

这位95岁的老人最后告诉记者,他曾担任过华东政治局部长警卫员,参加过孟良崮战役,黄河战役,济南战役,高作战役……战斗中的很多细节因为太久他已经记不清了,但回忆起曾经的首长,他内心仍充满感激。他说,参加过淮海战役,解放徐州之后,因为自己是家中独子,首长特意让自己回家探望。
1950年5月退伍后,王宜夫回到了宿城老家,仍参加了地方武装组织……
关于过去,老人似乎意犹未尽,他的目光飘得很远很远,似乎又回到了那段峥嵘岁月,回到了那些奋勇杀敌的日子。王宜夫说他感谢自己生在了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尽管贫穷,尽管饥饿,尽管居无定所,尽管出生入死,但当无法选择出生年代与环境的时候,至少自己曾经勇敢地面对,正是这种面对,铸就了他钢铁般的意志和淡然面对一切的心境。
“英雄是每个人都想当的,特别是年轻的时候,大多有着英雄情结,但我不会去特别追求当什么大英雄,我也从来不认为自己是英雄,只要自己无怨无悔地活过,就足够了。”
老人的话让我深思,临别时,夕阳下,老人“啪”地立正,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这一幕久久地留在记者的脑海中。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