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闽台许氏同根同源

2015-08-17 16:22:28来源:第二届海峡两岸民间谱牒文化论坛文集

打印 字号: T|T
闽台许氏同根同源
许春安
    一、许氏考源
    许氏原为上古三皇之一,炎帝神农氏之苗裔。炎帝神农氏居于姜水之滨,因以姜为姓,故源出自姜姓。其子孙缙云氏,曾为黄帝之夏官,共工氏之后孙,伯夷佐帝尧,使掌四岳,主持祭祀,为诸侯伯,率四方诸侯助禹治水有功,及后姜氏子孙分为:齐、许、申、甫四国,尧时之四岳,名曰伯夷,号称太岳。宋宰相王安石《许氏世谱叙》:伯夷系神农之后也,佐尧舜有大功,赐姓曰姜,其后见经者四国:曰申、诗所谓申伯者是也;曰吕、书所谓吕侯者是也;曰齐、曰许,春秋所书,齐侯许男是也。周武王时封文叔于许国(亦曰姜信),遂以国为姓,许国故城在今河南省许昌县,上古高士许由之居住地也。许氏子孙奉许由为远祖,文叔公为许姓开国始祖。许国至元吉公为楚所灭,从此子孙分散,自容城迁居翼州高阳县,今河北省高阳北新城县都乡乐善里,其子孙传衍各地。
    据唐林宝所著,元和姓纂及邓世古今姓氏书辩证,将许氏分为六支:
    (一)高阳许氏:始自秦末(公元前207年)隐士许猗之裔孙,汉大司农许据。据子允,曾任魏中领军镇北将军;生武、奇、猛三子。猛为晋朝幽州刺史;子式,晋平原太守;生子皈,为晋司徒;迈,为晋东海太守;二人分为大江南北二支之祖,而南支尤盛。
    (二)安陆许氏:起自高阳南支许皈之子,许询之五世孙君明,曾任梁朝楚州刺史。君明生宏周,宏周生法光、法光生绍,为唐陕州刺史安陆公,从此显赫。安陆,即今湖北应山。
    (三)汝南许氏:以前汉许商及后汉许劭着称,汝南人誉为平舆渊二龙,好论人物,时称“月旦评”。许据之父许德,后汉时,曾官汝南太守,亦居平舆。此支与高阳一支有密切之关。
    (四)太原许氏:即汝南许,因官太原而落称。
    (五)晋陵许氏:汉有徐州刺史圣卿。晋陵,今江苏武进也。
    (六)中山许氏:邓名世作安陵,谓汉有许傅,着有傅经。中山今河北定县,而安陵则河南鄢陵西北也。
    二、河南许氏九次直接入闽
    第一次,始自西汉武帝时(距今2140多年),左翊将军许滢,字符亮,奉旨入闽平乱,驻师营城,开辟同安。系开闽地许姓之先河,古云“未有同安,先有许督”。同安县志记载:许滢有子十五人,分镇闽地,子孙繁衍生息。宋代许滢后裔,许西安捐资造同安县城西安桥、建西安街,使西安街成为同安商业中心,许西安的后裔许顺之与朱熹在同安营城办书院,治学兴教。原菲律滨第七任总统科拉松•阿基诺夫人,1933年出生于菲律滨马尼拉市,许氏第四代华裔,祖籍系福建省龙海市角美镇鸿渐村人、原台湾海基会副董事长、世界许氏宗亲总会理事长许胜发,原台湾考试院院长许水德,台南市市长许添财,马来西亚榔城首席部长许子根,新加坡卫生部部长许文苑等均是许滢公的后裔。
    第二次,汉许商,汝南人,十九世孙唐许陶,与子许天正,于总章二年(669年)随玉铃将军陈政出镇泉潮,开基漳南,故闽粤许氏以许陶为漳南一世祖,天正公为漳南二世祖。
    第三次,唐景龙二年(708年)许辅干为唐高宗己卯科进士,由中州来闽任武荣洲(泉州)第一任刺史,就任五个月因病而卒,葬于莆田壶光山。其子懋文、懋武二兄弟,先居山南。现莆田东峤高阳境、东井埔,后皆移居晋江。懋文后裔,许稷及后成名,帝赐其读书之山曰“赐恩山”。许稷为莆田东峤高阳境许厝,东井埔和晋江埭边村许氏开基始祖。
    第四次,唐荆州刺史许昶,避乱入闽,领长子许钦迁居福建莆田,次子许钟随伯父许永迁居江东丹阳,许昶公被奉为莆田仁德里楼头村始祖。
    第五次,闽泉郡许爱公,于唐禧宗中和年间,公元882年至884年,入闽镇守漳泉二州,是石龟瑶林许氏开基始祖,官居唐侍御特晋银青光禄大夫兼金吾卫将军,堂号:太岳传芳,灯号:瑶林衍派。公生三子,长子达公居大房,次子川公居浯坑花里,三子泮公同次子郎公出居湖厝东安,先祖开拓闽疆,宗支繁衍,裔孙播居闽南三佰多个村庄,人口46万多人,是闽南许氏一大望族。许泮系唐五代瑶林二世祖,许泮陵园1998年3月15日由福建省晋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公布纳入文物保护单位。许泮派下,传至瑶林八世祖许真人,名帝卿,相传真人用天书圣符,为农圃旱灾施降雨霖,智斩蛟孽保护龙宫,猛歼海寇拯救众生,行仁为善威灵显赫,宋孝宗时府第诰封“九使真人”,海内外善男信女,立庙塑像以境主奉敬,泉南地区有三十多个村庄奉许真人为当境敬祀,台北市深坑木栅许氏宗祠,台中、基隆、高雄许氏宗亲总会、新加坡许氏宗亲总会、印度尼西亚许氏宗亲总会均奉敬许真人,尊称将军公。保安大帝、许真人故居和遗址,1999年4月6日清明节,由福建省晋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公布列为文物保护单位。许真人裔孙十八世祖许柴佬,奉明成祖朱棣圣旨,荣任吕宋国总督二十载。任期内,上忠朝廷,下效黎民,励精图治,身体力行,传布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较先进科学技术及伦理道德,这不但是中华民族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光辉史绩,而且是中菲友谊之结晶。许柴佬祖籍地是晋江市深沪镇吕宅村顶厝份人,系由泉州府晋江县十四都湖厝狮头十六世祖适南,同十七世长子毓奇、次子毓甫,父子三人分居十七、八都龙湖镇浯坑村,后再由浯坑村迁徙深沪镇吕宅村顶厝份。
    第六次,许延一、许延二,于中唐宣宗时,弃官隐闽,延一公卜居建宁祭头村,延二公初居建宁东湖,后徙居政和县梧桐乡开基繁衍,延二公生九子,家族兴旺,子孙分布闽北各地。
    第七次,许令骥,世称十一公,领长子十二公,迁居闽清三都传衍,为闽清三都许氏开基始祖。
    第八次,河南光州固始人,许泓钦、许文镇二人均为王绪、王潮农民军将领,率军队入闽,且以军功荣任汀州刺史,为闽北许氏开基始祖。
第九次,始祖由河南光州迁兴化,传至北宋十一世孙璋公,于宋庆历二年,壬午(1042年)中进士,为晋江十都大房蓬山始祖。
    三、福建许氏播衍台湾、金门、澎湖
    据族谱记载,许姓入闽时间甚早,上自西汉许滢,下迄北宋许璋,先后共有九次。这批许氏先祖,不同时期从河南直接来闽,扎根生息,建设福建,遍布漳洲、泉州、晋江、莆田、仙游、三明、南平、闽侯、闽清、台湾、金门、澎湖以及广东等地,为东南海疆的巩固安宁,生产发展,社会文明、创造了辉煌业绩。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姓氏研究项目2006年元月经新华社公布的调查报告,全中国100大姓排列表,许姓排第26位。福建先后有200余支系许姓分居台湾、金门、澎湖。千百年来,许氏先祖在闽省繁衍生息,福建成为许姓播迁开拓台湾、金门、澎湖和海外的源头祖地。今闽粤以及台湾、金门、澎湖各地的许氏宗亲,皆奉祀文叔公为开国始祖。据金门县许嘉立宗长的统计,金门县有《许氏族谱》27册,许姓人口1万多人;澎湖县有《许氏族谱》16册,许姓人口8千多人;台湾省有《许氏族谱》27册,合计金门、澎湖、台湾《许氏族谱》70册。据2004年6月,台湾内政部户政司统计资料,许氏人口522652人,占全台湾人口总数排行第11位。
    四、中华许氏郡望、堂号、灯号
    “郡望”与“灯号”是中华独特的姓氏文化,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秦、汉时期的地名,“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用以表示某一地区的名门大族,意指郡中望族。
    中华许氏郡望
    一、汝南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省上蔡)
    二、河南郡:汉高帝时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省洛阳)
    三、高阳郡:东汉桓帝时置郡,治所在高阳(今河北省高阳县东)
    四、会稽郡:秦始皇时置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
    五、太原郡:秦庄襄王时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省太原西南)
    六、安陆郡:唐陕州剌史安陆公置郡,治所在安陆(今湖北省应山)
    七、晋陵郡:汉徐州刺史圣卿置郡,治所在晋陵(今江苏省武进)
    八、中山郡:汉许傅置郡,治所在中山(今河北省定县)
    九:颍川郡:置郡在今河南省许昌市
    十、丹阳郡:置郡在今江苏省南京市
    十一、长兴郡:置郡在今浙江省长兴县
    十二、安陵郡:置郡在今陕西省咸阳东
    中华许氏堂号
    一、太岳堂,也称太岳传芳。二、汝南堂
    三、高阳堂 四、得仁堂 五、训诂堂
    自立堂号
    一、纶恩堂 二、孙清堂 三、垂德堂 四、湖光堂 五、静居堂 六、孝恩堂
    七、澄江堂 八、澄塘堂 九、修德堂 十、龙源堂 十一、东龙堂 十二、珊宝堂
    闽南许氏灯号
    一、蓬山衍派 二、西话衍派 三、瑶林衍派 四、赐恩衍派 五、金门衍派 六、凤山衍派(瑶林分支)七、三山衍派(瑶林分支)八、萧山衍派(瑶林分支)九、澄江衍派(瑶林分支)十、澄塘衍派(瑶林分支)

    六、据闽南许氏有关资料记载,下面部份先祖入垦台、金、澎的大陆具体乡里,待闽台许氏宗亲共同落实后再补登记公布:
    1、明永历末年:许点飞入垦台南市,后移居台北县淡水;
    2、康熙年间:许志远入垦台南县太子宫堡,并建太子宫;
    3、干隆20年:许廷瑄入垦南投县竹山林圯埔;
    4、干隆中叶:许久入垦南投县竹山;
    5、干隆年间:许镜、许妈葺、许文璋三兄弟入垦屏东县东港;
    6、干隆末年:许文章入垦南投县草屯,后裔移居南投县国姓;
    7、 干隆末年: 许振哲入垦彰化市;
    8, 嘉庆年间: 许坛入垦台北县南投区;
    9, 嘉庆年间: 许渊入垦云林县元长;
    10、 道光年间: 许侵润入垦苗粟县竹南;
    11、 道光初年: 同安人许犀生入垦彰化县田尾乡;
    12、 康熙年间: 南靖县许天成入垦嘉义县后裔移居桃园县大园乡;
    13、 康熙中叶: 南靖县许若麟入垦彰化县田中镇;
    14、 乾隆中叶: 南靖县许达天入垦南投县;
    15、 嘉庆年间: 南靖县许品入垦台中市;
    16、 乾隆36年: 漳浦县许山河入垦苗粟县竹南;
    17、 嘉庆年间: 漳浦县许佛德入垦南投县;
    18、 康熙50年: 平和县许居入垦台北市内湖区;
    19、 乾隆中叶: 龙溪许三平入垦彰化县二水乡;
    20、 嘉庆中叶: 龙溪许纯端入垦彰化县田尾乡;
    21、 雍正年间: 绕平县许玉聚入垦嘉义市;
    22、 乾隆中叶: 绕平县许纯正入垦彰化县埔心乡;
    23、 乾隆中叶: 绕平县许阿顺入垦南投县;
    24、 嘉庆年间: 绕平县许文丙入垦彰化县埔心乡;
    25、 康熙末年: 长泰县许玉苍入垦高雄县桥头;
    26、 明世宗嘉靖年间:揭阳县许超及其裔孙许南英清末进士入垦台南市;
    27、 乾隆末年: 镇平县(今蕉岭)许克增、许克谋、许克让三兄弟入垦桃园县大园乡。

(作者系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许氏委员会会长)
(责任编辑:王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