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王家人(三十二)
共建祠堂的临桂、永福十二家族王家人
座落在临桂两江军营村的王氏宗祠(祠堂)由军营村与社岭村、靠山与山头坪村、泉水庙村、高塘村、两江街、杨岭村、上西屋村、永福寿城瓦窑村、苏桥塘堡岭村、大洲坪村、银洞村、高雄村等共12个不同宗的王氏家族合建的祠堂。祠堂建筑分两期进行,第一期上厅五间建于光绪29年(1903),第二期下厅五间及左右厢房由军营村王乃昌(又名季文),社岭村王相民(后移居永福厄底村)二人(都是19世守字辈)操办,由各家族捐资出力,于民国36年(1947)建成,当年举行了盛大的祭祀庆典。全祠堂16间,面积600多平米。1978年两江供销社在本祠堂开设百货门市部,因失火右厢房被烧毁。直到1983年各家族筹资修复了右厢房,恢复了祠堂的面貌。1985年恢复对先祖的祭祀,并选举产生了祠堂会领导成员负责管理。由于祠堂年久失修急需维修。2013年发动群众集资,共筹集74000余元,全面进行了维修,原来的泥砖墙换成了火砖墙。霉烂腐朽的瓦棚、柱脚全部进行换新,使祠堂更加壮丽。本祠堂12个家族都不同宗共祖,没有共同的血缘关系。12个家族分居临桂、永福两县的42个自然村,现共有人口5600余人。各家族不管人多人少,权利义务平等。相互之间不是亲属胜似亲属,血缘不同俨似同胞,充分体现了王氏一家亲的精神。
各家族的概况如下:
临桂军营和社岭王家人
临桂两江军营和社岭王氏家族始迁祖云山,原籍山东省济宁府鱼台县(现属济宁市'沙河店村。云山公及其子懋才公都从戎戍边。明洪武3年(1370)云山公调征广西,洪武12年(1379)拨守桂林府临桂西乡塘背,驻扎在塘背、黄寨、黄帽三村。以防南蛮之兵侵犯。懋才公是一将领,始居塘背,后移居该部军营所在地,并将此处定名为军营村。后来部队调走,而懋才公留在军营村居,军营和社岭村王氏家族的始迁祖。居640余年。前七代世系如下:
云山生懋才,懋才生亮,亮生信、海、斌、纲、鉴。纲生友星、友明;鉴生友政。友政生朝通、朝贤、朝员;朝贤生振凤、振华、振表、振忠。七世祖振华住军营村,振表住社岭村,从此分成两大房。两房各专25代,现共435户2300余人,分布在:
临桂县有军营、社岭、两江街、茶洞、花岭、新欧村、六塘街。
永福县有厄底村、长塘口、滑石板、大波、船埠、双桥、石板江、里旺、喇茶沟、大枧、大日沟、小日沟、盘洞、安原、石化洞。
本家族的班辈,从始迁祖云山公至八世祖未编排班辈。从七世祖分成两大房即振华公的军营村支祖、振表公的社岭村支祖。分房以后从第九世代起编排了班辈。但两房的班辈只有部分相同。两大房内部的各小房少数班辈也有部分不同。具体班辈如下:
军营村(房)的班辈(各小房班辈略有不同)(字辈上面的数字是世代数)
一、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掌 奉 通 星 廷 以 福 者 天 尊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守 为 延 厚 泽 济 美 继 鸿 早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勉 乃 修 其 职 荣 华 享 有 常
二、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兴 隆 国 本 仁 文 明 光 治 道
29 30 31 32 33
兆 瑞 应 祥 麟
社岭村(房)的班辈(各小房的班辈略有不同)
一、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掌 世 顺 庆 现 子 才 尚 治 永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守 为 延 厚 泽 济 美 继 鸿 早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勉 乃 修 其 职 荣 华 享 有 常
二、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掌 世 顺 陛 宗 子 才 尚 治 永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守 为 延 厚 泽 济 美 继 鸿 早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勉 乃 修 其 职 荣 华 享 有 常
三、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掌 世 顺 陛 宗 子 才 爱 定 永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守 为 延 厚 泽 济 美 继 鸿 早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勉 乃 修 其 职 荣 华 享 有 常
云山公后裔除上述支系外,清初军营村一族人(不知名)去世后,其妻李氏携子改嫁到信果石板村龙家,后夫叫龙汝进,李氏之子随母下堂改名叫龙江。李氏再婚后生一男孩叫龙清。同母异父兄弟二人成年后各立门户。龙江成年后提出认祖归宗,母亲支持,继父认可,龙江便复姓易名叫王兴。至今已相传18代,现有人口108人,住地虽在石板村,家族属军营村房系。
本家族名人有:
家琛,军营村人,清进士,榜名宗焘,曾在山东、河南任过知县。
乃昌,又名季文,军营村人,生于1884年殁于1944年,曾任孙中山秘书、桂林安抚督办,川、滇、黔护法军总司令部参谋长,第四、五集团军司部卩顾问等职。(见临桂县志)
相民,字守真,号逊志,永福厄底人,生于1888年,曾任小学校长,县税务局长,扶绥、兴业县县长,广州第五路军驻粤办事处主任,广西省财政厅厅长等职。1947年病故于香港。
宪藩,军营村人,生于1902年殁于1943年,毕业于云南讲武堂,曾任云南游击、兴安县县长,第十六集团军中校副官等职。
临桂泉水妙王家人
临桂五通镇泉水妙王氏家族先祖旺积公于清朝时住两江渡头宿棠村。先祖原籍何地不清,据碑记属三槐堂。据老谱记载—先祖旺积公育四子:思康、思宁、思安、思成。思康育四子—金相、金莲、金华、金茂。金相、金莲迁居义宁县(今五通镇)泉水妙,金茂迁居永福石门村(无后)。原居住地渡头宿棠已无本家族人居住,泉水妙村家族现有人口233人。共分两支。本家族于民国33年修过谱。当时编排的字辈为:
钟富永同江,才勇石成旺,
思金振树敬,国正定安邦。
1987年与军营、社岭、靠山、山头坪、茶洞、永福镇等王家重新修谱,编定的字辈为:
思金振树敬,国正定安邦。
守为延厚泽,济美继鸿章,
勉乃修其职,荣华享有常。
从旺积公起已传15代,本家族现用字辈有守、为、延、厚、泽、济。最低字辈是“济”字辈。勉乃修其职,荣华享有常。
本家族历史上无名人,当代较有名气的有州保,生于1958年,1976年参军入伍。曾任团后勤处长,师后勤部科长、集团军后勤部处长,上校军衔。在服役期间荣立三等功三次。因成绩显著被42集团军、广州军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总政、总后多次授予先进个人荣誉奖。
临桂高塘王家人
临桂两江高塘村是一个古村,原住黎、霍二姓人,王姓人住后黎、霍二姓人先后外迁。现全村全姓王。王姓有二,即:子鼎公王家:子鼎号岭泉,高塘王家始迁祖之一,原籍江西吉安府安福县(今属吉安市)金田大宅村。于明嘉靖年间游学广西,入籍桂林府临桂西乡(今两江旧属西乡)定居高塘村,至今近500年,相传16代。头五代是:子鼎公娶黄、刘二氏,生四子,即大运、大憐、大凤、大年。其中大憐随生母黄氏回江西原籍,其后情况不明。大运公之裔孙道修公外出不知去向而失传。大凤、大年二房承嗣至今。二世祖大凤公妻粟氏,生三世祖之臣。之臣生四世祖世琦、世挂,世璋。琦、挂二房无继。世璋公生文信。其后子孙繁盛。五世祖道遵公率眷迁邻近的花车头村,现有人口160余人。五世祖道逵公仍居高塘村,现有人口250人。二世祖大年,生之、之、之、之、之。之生祖世瓛,世瓛生五世祖文浩;之球生世玑、世臻、世瑜。世玑生文杰、文俊。五世祖文俊公于清移居附近的下西屋村居住,现有人口130余人。
子鼎公现有后裔总人数410余人。清时修了家谱。编排的辈行是:
子大之世文 道定国安邦 天仁兆一方
清光兴祖德 明靖载宗章 吉福培家树
林高毓瑞兰 修为其可献 翔步上金鸾
子鼎公之兄子瑞公于同时定居永福苏桥波村,现有人口68人(不属子鼎公人数范围内)。清光兴祖德 明靖载宗章 吉福培家树
林高毓瑞兰 修为其可献 翔步上金鸾
高塘村另一支王家人始迁祖大伦公,不知与子鼎公是什么关系,原籍也是江西省安福县。此公于明嘉靖年间因安民卜居高塘村与子鼎公同住一村。大伦公配彭氏生二子:之圮、之玺。之圮生五男:锡嚼、锡履、锡珪、锡朝、锡辅。之玺一房无嗣。
锡嚼公生三男:学成、学耳号、学美。其后裔于清嘉庆二年(1798)迁居邻近的下西屋村。
锡履公生二男:文经、文伦。其裔孙邦奇公率眷迁花岭圩定居。据传锡字辈有一支迁永福寿城附近定居,现情况不明。
大伦公定居高塘至今近500年,历传14代,现有人口117人(包括下西屋、花岭村)。
本家族于清时修过家谱,字辈多与子鼎公字辈相同,但代数少了10代,共35代如下:
沙大之锡友,道定国安邦,天仁兆一方,
清光兴祖德,明靖载宗章,吉福培家树,
林高毓瑞兰。
现最低辈是“方”字辈。
清光兴祖德,明靖载宗章,吉福培家树,
林高毓瑞兰。
临桂两江街应学公王家人
两江圩(街)应学公王家其祖籍只知是江西,不知何州县。也不知何时何故迁来。据传说始迁祖经几次迁徙而至两江圩定居。应学公生三子:一鸿、一鸣、一鹤。各倶婚配,但二世祖一鸣、一鹤外迁失传。唯一鸿育四子:之相、之桢、之玉、之灵。三世祖之相育子国、子贤、子帮、子臣、子卿。四世祖子国育治平、治安、治隆、治盛、治明。五世祖治盛、治隆后裔各传14代,治平传13代。三房现总人口177人,都住两江街。本家族字辈:
应一之子治,仲大汝为彰,文明德世昌,
见纯宏守发,保善士民安。
现最低辈是“世”字辈。
见纯宏守发,保善士民安。
临桂杨岭村王家人
两江王家始迁祖王三公籍州(现属潍坊市)大竹巷,不知何时何故迁居临桂杨岭村(原)。三公配何氏生桂壮、桂涛、桂聪。二世祖仅桂涛公有后。桂涛公配阳氏,生龙海、龙珠。三世祖配生佑、石祥、石佐。四世祖石祥公生朝种。五世祖朝种配彭氏、周氏共生五男'添秀、添富、添贵、添德、添财。其中添贵移居永宁州(现寿城)瓦窑村,其后情况不明。添秀、添德续住杨岭村,已传21代。现共有人口127人,包括迁住河沙村的43人。
本家族最早的字辈为:三桂龙石朝天禹,至廷者国建邦仁,世守家中业。1948年与邻近的王氏联宗。因原字辈中有“守”字辈,老字辈至“世”字辈共15代,从16代“守”字
辈开始按新字辈排辈。新字辈是:
守为延厚泽,济美继鸿章,
勉乃修其职,荣华享有常。
现在最低辈是“济”字辈。新老字辈排到“济”字辈共21代。
勉乃修其职,荣华享有常。
永福苏桥塘堡岭王家人
苏桥塘堡岭原属临桂县现属永福县,与原庙头大桥西边村(现属临桂城区)王氏是同一家族人。始迁祖仁升公祖籍江西南昌县,不知何故迁至桂林府临桂庙头(后改庙岭)大桥西边村落户。传居10余代,裔孙承奇公(不知多少世)娶妻李氏。李氏娘家原住临桂大雄山,后移居临桂两江苏桥塘堡岭(1950年划归永福县管辖),承奇公住大桥西边村时因家境贫困,李氏携子政芳、政逵于清雍正四年(1726)移居塘岭娘家养鸭为生,后立家落户。其后子孙人丁盛旺。而李氏娘家则因人少转回大雄村居住了,塘堡岭便由承奇公之后裔落根。经过近300年的发展现有人口375人,包括在外居住的共约400人。而大桥西边村老家则只有10余人了。本家族原字辈:
仁梓世文国,承政时敬崇,有子老宏光,
平安德富贵,荣华佑吉祥,兴隆真茂盛,
福禄善寿昌
后与军宫村一起编排,改为:
平安德富贵,荣华佑吉祥,兴隆真茂盛,
福禄善寿昌
守为延厚泽,济美继鸿章,
勉乃修其职,荣华享有常。
本家族字辈从“平”字辈起,后面的字辈停用。新字辈中的“厚”字辈改为“光”字辈, 从“泽”字辈起用新字辈。
勉乃修其职,荣华享有常。
临桂两江上西屋村王家人
本家族上源情况不明,来桂林府后前八代流动性较大。始迁祖德贵公原住苏桥(原属临桂县,现属永福县),三世祖金振公移居苏桥的木村,四世祖文富公迁渡头的粟村上村岭。七世祖镇乾公有三子,一子迁永福龙江,一子迁临桂头(后改庙岭,现属临桂城区),上两子后裔情况不明。另一子龙机 (八世祖)从上岭村迁居上西屋村,至今已传15代。全村共有人口80余人。本家族字辈代:
文应天镇,龙国朝兴。
后续20代:
万世恩光远,千秋吉庆长,
风流蒙祖德,发达谢金康。
风流蒙祖德,发达谢金康。
现最低字辈是“秋”字辈。
永福镇大洲坪王家人
据先祖传说本家族始迁祖王用系山西人氏,不知其上源情况。因战乱始迁湖南,后不知何故再迁广西苏桥鹏庄屯。不知迁移时间,大约住了两三代,因村前小河溺死小孩,先祖荣德公由鹏庄屯迁居永福镇大洲坪屯。从此起已传10代。以此推算,定居时间大约是清朝中期,距今约200多年。现有人口340余人。本家族班辈:
子国方白荣,元岐与景智,
用延康臣明,端开任太良,
年高多厚德,益启后仁昌。
世代兴佳和,文献健吉祥。
用延康臣明,端开任太良,
年高多厚德,益启后仁昌。
世代兴佳和,文献健吉祥。
永福镇南雄王家人
永福镇南王家始迁祖德公及其兄化新原籍湖南宝庆府(今为邵阳市)邵阳县扑坝乡。以裁缝手艺谋生来到永福罗锦同古街定居。后在同古病故。其后人移居附近的大树底村。后又由大树底移居西岔崇明堂。传至六世祖的文俊公移居永福县城附近的南雄村。据谱传,一世祖为始迁祖德公,公生二世祖玄,玄生三世祖于靖,于清生四世祖章显,章显生五世祖肇基,肇基生六世祖之俊,之俊公生三子:廷伦、廷元、廷美。自之俊公定居永福镇至今已传九代,现共有人口130余人。本家族的班辈前20代是:
之廷秀开清,周世显文明,
先基增永绍,家业庆荣陞。
后20辈是:
先基增永绍,家业庆荣陞。
相卿诸侯爵,毕力治朝纲,
道德仁义颂,普天同兴邦。
现最低字辈是“文”字辈。
道德仁义颂,普天同兴邦。
永福镇银洞王家人
永福镇银洞村王家始迁祖问长公原籍广东梅县松源堡蕉岭村,于清咸丰年间率四子署星、和星、附星、梅星迁来永福。因始创香粉(制作线香的材料),故居住地原叫香粉村,后改今名为银洞村。长子署星,次子和星从香粉村迁居百寿石龙村,即现在的横岭村,现有人口83人。四子梅星返回广东老家居住,现情况不明。三子附星世居银洞村,共传10代,现有人口110余人。与横岭村合计共有人口约200人。
本家族字辈:
问星丙翰福永开,
传世业华大有财。
现最低字辈为“业”字辈。
传世业华大有财。
临桂两江靠山村王家人
临桂县两江镇罪山村王家的始迁祖是王积2o相传积云公约在明朝后期从湖南花园头迁人广西。积云公的上源情况不清,也不知道花园头在何处。据民国25年族谱记载,积云公来桂后首先在临桂西边的大雄山井头王家寨居住,配秦氏,生下四男,即见惟、见台、见珊、见堂。见惟生应科、应吾。应科生德贵,德贵生朝升。五世祖朝升公于康熙20年(1681年)迁居义宁县城(现临桂五通镇)生下国用,国用公于乾隆20年(1755年)移居靠山村居住,至今已250余年,共传17代。见惟公次子应吾公后裔世系:应吾一德枝(政)一朝卿一国栋一定弼、定坤。弼、坤迁居临桂镇僚村。本宗族见惟公支系(长房)现有总人口62户274人。其中靠山村36户153人。山头坪13户57人,僚田村1364。
据老谱记载:积云公次子见台公及其后裔:见台一应友一德和、德义。德和一朝进一国辅、国佐。国辅一定基一定谟。基、谟失传。
积云公三子见珊及其后裔:见珊一应茂一德柏一朝选一国泰迁居永福县城。
积云公四子见堂及其后裔:见堂一应华一德松一朝钰一国京、国臣。国京迁居永宁州百寿(今永福县寿城镇)清水塘。国臣迁居省城(桂林市)文昌门生定邑。
老谱对二房见台、三房见珊、满房见堂以及他们的后裔世系虽然写得很清楚,但多年经多方查找均无下落。本宗族的字辈:
积见应德朝,国定世文章,
邦绍纯仕良,开枝荆树乐,
垂后裕家昌。
现最低辈是“枝”字辈。邦绍纯仕良,开枝荆树乐,
垂后裕家昌。
本宗族无文物古迹。名人有清国学生、民国国会议员王树兰。
(王社龙)
永福百寿瓦窑村王家人
永福县百寿镇瓦窑村王氏家族始迁镇公原籍是浙江省宁波府慈溪县黄泥村。号景石,生于明嘉靖己酉28年(1549),初任北京军器局大使,次升江西于都县主簿,又调任湖广应山县主簿,历升广西靖江典宝,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永宁现 ,后一直定居百寿镇瓦窑村。一世祖景石公娶妻芮、叚氏,生三子,即应乾、应时、应椿。长子应乾未随父上任,一直定居在浙江省宁波府慈溪县黄泥村,芮、叚氏二夫人及次子应时、季子应椿等家眷随景石公上任。当一切安定后,季子应椿随芮、叚氏二母回原籍黄泥村,只留景石公与次子应时定居百寿。应时公生三子,即国忠、国孝、国殷。景石公于辛亥年万历39年(1611)孟夏辞世,安葬于百寿镇朝兑村沙牛岭之阳,二世祖应时公安葬于朝兑村斋公山之阳。
一世祖景石公来永宁上任至今已410年,传后有17代(至“武”字辈)。据2012年统计,全族有187户,共843人。以瓦窑村(百寿古城往西2公里)为中心,解放前建有王氏宗族祠堂(三间两进,中间有天井),“文革”前被小学拆除另建校舍,至今尚未归还我族。土改前全村(后分为3个生产小队)全是王家本族人,土改时分了少数异姓进村居住。此外,还有少数族人迁往茫洞、半洞、圩街“古城内“朝兑、安息以及龙江乡的拖江、里旺、滩底等地。
景石公上任永宁州定居瓦窑村后,从浙江带来族谱,辈分是“颜、应、国、大、试、化、年、臣、浩”9个字,后添补“超、宗、继、祖、显、文、耀、武、德、备、伏、雏、名、传、万、古”16个字。“文革”期间,我族族谱已遭损坏,无系统保存。1982年,十二世继纹老人根据墓碑及部分不全的材料重新编制了全族族谱。十二世继铨老人又续编了“先建根基远,高恩世泽长,光前裕后裔,百业庆祯祥”20个字辈。
2004年,十三世孙王祖柏逐户收集资料,经过四年的努力,终将现有人口统计、编制成新的族谱大图表,并又续补了“列代宏源正,昆人福禄增,雄心开伟绩,壮志展鹏程”20个字编人族谱辈分,邀集各支派代表组成新的族委会。近几年来,在新6勺族委会的带动下,每年清明节都由族委会有计划、有安排地组织全族人员去祭扫先辈祖墓,多次派代表参加临桂县两江军营村王氏宗族族会等活动,使我族活动走上正轨。
经整理,我宗族族谱辈分排列如下:
颜、应、国、大、试、化、年、臣、浩、超、宗、继、祖、显、文、耀、武、德、备、伏、雏、名、传、万、古。
先建根基远,高恩世泽长,光前裕后裔,百业庆祯祥。
列代宏源正,昆人福禄增,雄心开伟绩,壮志展鹏程。
本家族属“三槐堂”王氏。
(王祖柏)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湖南王氏源流概述
- · 山东文登王姓
- · 《湖南双峰县同德王氏》“湖广填四川”名单
- · 江西会昌王姓的迁徙流布概况
- · 湖北省蕲春县王姓概览之一
- · 云南镇雄王氏寻源
- · 江苏泰州王姓的来源
- · 海南王氏族谱
- · 山东乳山王姓村庄略
- · 广西博白王村王氏寻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