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文登王姓
据荣成市原卫生局长王福明(0631-7880559)先生考证:大约在元朝至正元年至三年时在今荣成市埠柳镇东古车至夏庄一带形成“十王坟”家族,其后家族人口发展特别多,墓地集中面积相当大,在1958年修埠柳水库时平整,在水库之下。十王坟用石头砌筑坟墓,人们又称呼“石王坟”。明朝时一支迁入荣成南斥山一带,由斥山分别迁入今文登的十王坟后裔在祭祀祖宗的庙联时,常称:斥山世系,东海人家。
王福明先生考证十王坟王姓系琅琊王氏。 《王氏源谭》载:琅琊王氏世代祖居琅琊临沂都乡南仁里,即今山东费县东。
王应麟在《姓氏急就篇》“王氏”注中说:“王氏,太原、琅琊,周灵王(前571~545)太子晋之后”来自姬姓的王氏,主要有两大支,一支是王子晋,另一支是开国时周文王的十五子姬高。周灵王太子晋的后代以王为姓比较早,但他们在春秋战国时期基本生活在魏国和秦国,他们迁徙到山东地区也是秦汉时侯的事。荣成市埠柳镇东下村十王坟王姓第十八世78岁王永贵讲:十王坟占地五亩有余,有石砌坟近百座。莹地前有石雕旗杆两个,旗杆前右侧有房屋一处,莹地左后角有房屋数间为守墓人居住。莹地中有汉白玉石碑若干,1958年大炼钢铁时,在村干部带领下将石碑砸碎拿去炼铁了。现十王坟原址已经被改为农田。农田中有雕刻花纹的石块历历在目。
(哈尔滨道里区新华社区王光全 13503683398)灵王五传至周考王,将弟弟揭封于王城(今洛阳市王城公园),人称桓公。国亡之后,子孙迁到河南伊川和临汝,揭的后裔遂以王为氏,史称河南王城王氏。王姓来自中州(河南一带),迁入时间当在宋代以前。元代斥山寨巡检王直,志书明确记载为“邑人”。1275年(元至元十二年),杨庭有王氏(王庆)一姓,“王姓祖居太原,楚汉之际迁杨庭”。元延佑二年(1315年)峰南村西千户所知事王世贤碑云,王世贤先任云南千户所知事,后迁芝罘所知事,后迁官至文登县,任长会寨千户所知事,其后裔分布城东、因寺桥、庙东、靳家店、崖下等村。
河北昌黎官庄有王姓某(不知名)任过指挥同知,在过河因救“圣驾”而溺死,谥号“贞勇子”,其子王启袭职,启死后由长子王信袭职,正统二年(1437年)四月初六由陕西调威海,升任指挥使,十四年(1449年)七月随英宗北征蒙古瓦刺部阵亡,改由启之继子(弟)王铭自昌黎到威袭替,于景泰二年(1451年)九月十六日到任。王姓后代多居于威海北上夼、曲家河、福德庄、槐云等村。王姓由威海北上夼迁入文登县西寨,北上夼北偏东2公里,明正德年间 ,1506~1521年,明威海卫指挥使王信后代由威海卫城里迁此定居。因地处山夼,地势较高,名上夼。1930年后,始名北上夼。王佳贵兄弟4人由文登县西寨迁入侯家西厫,由文登县西寨迁入龙山泊子等村。 栖霞市道西、下门楼、安子夼、河西夼、东山根,北照、上庄、会头、范家沟、郭家埠头、文登市二十里铺等村王氏皆同族共宗、、、、道西村有水桃茔,乃十二村祖茔。、、、、何以为问其始祖皆范然,耶盖吾邑有于七之乱,先人避之,因失焉。(99)清初由栖霞门楼迁入界石西岭西;
王姓在当代中国为第1姓,2007年4月24日公布有9288.1万人,占全国总人口7.25%,在文登2007年底统计78122人,为第1姓。素有:“无王不成庄”之说。1隋时迁入汪疃王疃;2宋末(明初)由荣成斥山十王坟(十王坟元末形成)迁入宋村草埠子;3元初迁入候家大百户;4元时迁入文登营岚宅;5元至元时由文城迁入文登营前百风口;6元末由环山八里张家迁入大水泊歇家夼;7元初由乳山少山子迁入葛家昆阳宫家庄;8元时迁入米山管山;9元末由寿光古城迁入七里汤北龙山李家汤后;10元末明初由栖霞丁楼迁入汪疃王家产;11明以前王姓居住张家产麾艮;12明朝洪武二年开村祖王敬,二世王贯,三世王栋由荣成埠柳镇车古十王坟迁入大水泊(口子)陈驾埠;13明洪武时由荣成荫子北石崖迁入文登营牟家庄桥西头;14明洪武初由莱阳岘子湾迁入泽头西团岚埠;15明洪武时由泽头爬山后西团岚埠迁入米山郭格庄郭家庄;16明洪武十七年由荣成迁入文登营止马岭;17明建文时由福建迁入小观紫草泊;18明初由小云南安徽省迁入泽头北桥北庄;19明初王浩先由荣成十王坟迁入天福大五里头;20明初由栖霞迁入界石王家庄;21明初由荣成石岛迁入界石北鲁家埠;22明初由云南小后街迁入小观大芦头;23元末明初由威海南石王家夼迁入界石固山后;24明初迁入蔄山道北店;25明初由烟台午台迁入文登营西;26迁入小观;27明成化时王世贤六世孙王萃由文登城东凉水湾迁入昌阳城东门外宋村城东;28明成化时迁入昌阳河上游河西岸张家产登登口;29明成化时王福由泽头道口迁入蔄山王埠庄王福庄;30明成化时迁入文城南磨山磨山大磨山;31明景泰时由宋村岭东迁入葛家西宋格小刘家;32明弘治时由宋村青龙夼迁入泽头东望仙庄;33明弘治时王雄由小云南迁入建天福南潘家夼;34明中期迁入大水泊杭里;29明中期由荣成立驾山迁入大水泊石夫人石夫人后;35明中期(清初)由龙山李家汤后迁入龙山王家疃王家庵;36明中期由栖霞迁入界石西院下;37明中期由牟平北关迁入葛家大背后大碑后;38迁入葛家黄龙岘;39明崇祯时由张家产嶅山迁入葛家背眼;40明末由栖霞门楼迁入蔄山二十里堡;41明时由即墨迁入泽库滩西头;42明时由环山八里张家迁入大水泊歇家夼;43明嘉靖时由荣成靖海卫迁入侯家寨前杨家;44明嘉靖时由文城迁入环山帽埠耩帽羊耩;45明嘉靖时由莱阳岘子湾迁入乳山冯家小碾,后由乳山冯家小碾迁入小观东里岛;46元至元年间,山西省鸡头村王尔心迁莱阳县岘子湾,明永乐年间后渐次东移,先后居夏村、乳山寨、樗树崖、石疃王家、育黎、哨里,明嘉靖时由乳山石疃王家迁入小观垒子北耩;47明嘉靖时由乳山碾头迁入小观波罗岛;48明嘉靖时由大水泊前北风口迁入临獐子山大水泊章子山;49明嘉靖末年时由福山古岘王家迁入米山小耩葛子耩;50明嘉靖时由荣成埠柳(靖海卫)迁入葛家王官屯;51明嘉靖时由宋村小寨迁入侯家马家夼;52明万历时由天福凉水湾迁入百佛寺北张家产因寺桥迎寺桥;53明万历时王克贤由张家产因寺桥迁入靳家店子东头黄花庙北高村庙后王家;54明万历时由文城迁入泽头岛集南平埠庄岛集南庄;55明万历时由云南迁入高村绿杨炉上;56明崇祯元年(1628年)由威海风林迁入文城文山;57明崇祯时由葛家东孙疃迁入葛家南长岚;58明崇祯时迁入葛家背眼;59明末由牟平渠格庄迁入小观才院;60明末由葛家下口迁入界石王家泊子;61明末由小云南迁入昌阳县城东郊小营寨宋村小寨;62明末由宋村小寨迁入宋村大寨;63明末由文登营教场东迁入文登营驾山窑;64明末迁入文登营驾山寨;65 明中期由荣成十王坟迁入文登营前百风口;66明末由文登营前百风口迁入文登营沟王家,67明末由文城北凉水湾迁入大水泊青石河;68明末由侯家大百户迁入大沙河下游草夼边高村下夼;69明末由高村下夼迁入张家产军营;70明末由侯家大百户迁入大水泊小台;65明末由荣成斥山迁入米山凤凰屯东南东下庄;71明末由界石鲁家埠迁入文登营林家店;72明末由界石鲁家埠(文登营林家店)迁入文登营东屯营东屯;73明末由荣成大疃迁入大水泊大河;74明末由荣成迁入侯家小洛小里;75由威海北夼迁入侯家小洛小里;76明末由荣成十王坟迁入大水泊岭上王家青石岭;77明末由福山迁入大水泊西堡子后;78明末由大水泊西堡子后迁入大水泊金家庄;79明末由文城迁入城顶山佛爷顶山后大水泊山后王家;80明末迁入泽库辛旺庄;81明末由**迁入侯家张家庄草地;82明末迁入泽头于林庄王家庄;83由小云南迁入乳山海阳所,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由乳山海阳所迁入小观二王家;84明末兄弟五人由乳山汤上迁入小观垒子;85明末由荣成斥山迁入小埠后再迁入小观北稻地湾;86明末由荣成斥山十王坟王迁入乳山海阳所,清初由乳山海阳所迁入小观南稻地湾;87明末由陕西迁入葛家上卧龙;88明末由陕西省迁入五道河泮葛家下卧龙;89明末由葛家议城迁入界石软栆林;90明末由陈家埠迁入文登营后北风口;91明末由即墨迁入泽库小葛家;92明末由陈家埠迁入蔄山管山;93明末由张家产大官庄迁入高村香山;94明末由小观东浪暖口迁入张家产大永福。95明崇祯时由大水泊山后王家迁入大水泊大乔家;96明崇祯时由文登县城东迁入张家产南圈;97清初由福山来村迁入大水泊西堡子后;98清初由福建古田迁入邹山西头大水泊西邹山;99清初由栖霞门楼迁入界石西岭西;100清初由张家产泊石迁入文登营前驾山;101清初迁入张家产安子泊;102清初王聘迁入高村后平泊后泊;103清初迁入葛家西窑;104清初由宋村小寨迁入张家产东汤村;105清乾隆时由侯家马家夼迁入张家产东汤村;106清初迁入小观风口集;107清初由牟平迁入界石石头河;108清初由蓬莱北旺庄迁入蔄山西刘章肋巴刘章;109清初由招远新庄迁入文登营营前;110清初由荣成柳树崖迁入文登营泊邓家;111清初由荣成占家庄迁入文登营后长湾;112清初由荣成十王坟迁入文登营西北岔;113清初由大水泊前北风口迁入文登营刘马庄;114清初由高村礼格庄迁入张家产董家店;115清初由米山西下庄迁入葛家于家埠。116清初由小观菠萝岛迁入黄垒河东岸小观生家埠犍子埠;117清初由莱阳蚬子湾迁入泽头东团岚埠;118清初迁入汪疃上夼;119清初由海阳行村附近瓦罐寨迁入葛家上卧龙;120清顺治时由宋村青龙夼迁入葛家院东;121清顺治时由乳山邵村迁入葛家南石山头;122清康熙时由泽头北庄迁入葛家姜新庄;123清康熙时由米山大耩迁入米山耩北头场北头;124清康熙时由埠口下冷家迁入大水泊团山王家庵;125清康熙时有任文登营副将致仕入籍仁和坊;126清康熙时由云南迁入大水泊毕家店;127清康熙时由张家产嶅山迁入侯家南学;128清雍正时由七里迁入葛家东孙疃;129清乾隆时由福山古岘迁入葛家杭格庄;130清乾隆后迁入城北王家庵;131清乾隆时由宋村城东迁入候家潘家;132清乾隆时由牟平迁入蔄山沟道头;133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由荣成十王坟迁入小观万家寨;134清乾隆时由文城石马街迁入距文城东南十里坡西张家产西泊石;135清初(中期)由宋村草埠迁入小观七甲;136清中期由界石固山后迁入界石王家庄;137清中期由昌邑县迁入界石永平;138清中期由荣成埠柳迁入蔄山中床;139清中期由埠口上冷家迁入侯家北石韩家;140清中期由侯家西泥沟迁入侯家北石韩家;141清中期由高村虎山迁入侯家北石韩家;142清中期由张家埠迁入蔄山东武林;143清时由福山古岘迁入大水泊西邹山;144清时由福山古岘王家迁入大水泊东堡子后;145清时迁入文城梁家沟王家疃;146清嘉庆时由文城帽埠耩迁入界石新庄;147清嘉庆时由大水泊大河迁入埠前头;148清嘉庆时由小观稻地湾迁入埠口上埠前;149清嘉庆时由陈家埠迁入大水泊朱家岭;150清道光二年(1822年)由文登营驾山窑迁入建大水泊方池泊;151清道光时由荣成南沙迁入侯家北鱼池;152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由大水泊大乔家迁入建汪疃王家庵看护山林草场;153清咸丰三年(1853年)[五年(1855年)由大水泊小庄子迁入大水泊山前埠菜园子;154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由文登营驾山窑迁入大水泊方池泊;155清咸丰十三年(1863年)王胜由威海风林迁入蔄山二武林;156清同治时由米山郭格庄迁入米山长耩;157清光绪四年(1878年)由龙山西汤后迁入龙山十里庄鸦雀河;158清光绪时由文登营毛家沟迁入环山小嵛岭王家庄,189清末一支由下徐村迁入环山小嵛岭附近看山庵,新中国并入小嵛岭;159清光绪时由龙山十里头迁入蔄山黄庄;160清光绪时由南上夼迁入蔄山沟道头;161清末由桥头院夼迁入大水泊乐园;162清末由大水泊团山迁入大水泊歧阳;163清末由张家产杏林庄迁入侯家西泥沟;164清末由宋村小寨迁入葛家董家庄; 165民国1947年由大水泊团山迁入大水泊集东;166新中国1973年由蔄山东武林迁入蔄山新权;167由威海天东迁入蔄山山马头;168由小观波罗岛迁入葛家山北头;169由王家庵迁入蔄山汶口;170由营西王家迁入东蔄山;171迁入葛家生格庄;172迁入葛家议城;173迁入葛家赤金泊;174迁入宋村臧格庄;175迁入宋村南马;176迁入宋村;177迁入大水泊大台; 178迁入米山大耩;179 迁入大水泊崖下;180由威海北上夼迁入文登县西寨;181王佳贵兄弟4人由文登县西寨迁入侯家西厫;182由文登县西寨迁入龙山泊子;183由宋村城东迁入宋村李仙庄;184清末由葛家生格庄迁入米山大山前;185迁入天福文山;186迁入环山西楼;187迁入天福城北;188迁入环山生产;189清末由下徐村迁入环山小嵛岭附近看山庵,新中国并入小嵛岭。
臧格庄王姓辈份派字:白云洪福寿,殿玺陆家祚,翰彦继先惠,远辉永余馨,锦焕*普霈。 荣成十王坟、草埠王姓五行相生辈份派字:树爃培锦(金)泽。 荣成十王坟、陈驾埠、小庄子、西武林村、管山、高村的东南角,泽库周家,止马岭,汪疃东黄埠整村,初家大半等王姓辈份派字:培钜鸿树熙,基钟汶荣焕,增。 峰南王世贤后裔、凉水湾、城东、李仙庄、因寺桥、庙东、靳家店、崖下字辈:铖,洪桂炳培钦。小耩、郭格庄、泊子、峰西、西马王姓字辈:书,培锡(夕)浴(玉)树兆。 生格庄、大山前王姓字辈:天增福 。威海北上夼、县西寨、西厫王姓字辈:有声启初,本祖敦伦,再加孝子,为国忠臣。桂煜塬钱浚,桔焂垚镜清,林辉增锦泽,朴煽在铭淞。 荣成十王坟、文登、大连王姓派字:经克国德文,延吉永殿作,学正圣贤家,金玉熙天瑞,良善富贵昌,宝传万世方。 文登*村王姓字辈派字:玉廷怀殿国。文登*村王姓字辈派字:自(玉)连(克)福德(祥) 泽头东团岚埠王姓字辈:兆原培士亭维,玉天日焕云启。 梁家沟、毛家沟、柳家庄、南古场、八里张家、小嵛岭王姓字辈派字:国士世常克,书思钎义永,光显再学堂,勤习字可大,茂德纪时昌。 下徐村、小嵛岭等村王姓字辈派字:书者洪基。 山东文登府王氏字辈语: 桂殿金山兆,洪功永世昌,兴邦恩继广,治国尚文良。 《文登姓氏》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湖南王氏源流概述
- · 山东文登王姓
- · 《湖南双峰县同德王氏》“湖广填四川”名单
- · 江西会昌王姓的迁徙流布概况
- · 湖北省蕲春县王姓概览之一
- · 云南镇雄王氏寻源
- · 江苏泰州王姓的来源
- · 海南王氏族谱
- · 山东乳山王姓村庄略
- · 广西博白王村王氏寻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