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广西王氏概况[十五]----桂林王家人[十三]

2015-05-12 09:36:47来源:王荣明

打印 字号: T|T
古有进士今有博士的全州两河王家人

 

全州县两河地域原是全州恩乡的一部分。解放后曾设两河区,后改公社、乡,现改为镇。其所辖的两河行政村的王家村,其始迁祖忠礼,原籍地江西吉安府安福县王村,明初从老家迁来两河的炭白岭、福田、湘浦等地。后迁现址,以姓为名叫王家。原住地已无宅场。因“王家”地名多, 为有区别,外地便称其为“两河王家”。

据传;始迁祖忠礼公配朱氏生3子,长子次子无继,满子瑞叟配邓氏生一子维彬,维彬生子荣,子荣生文珍。前五代基本上是单传,从六代以后人口逐步发展,并分成上、下两大房,现共有人口1300人,除少数散居外地的以外,全住一村。本家族20代前曾编修过族谱,但已丢失,其后一直未重修,所以族内世系不清,字辈不全。现传承的字辈有:炳、培、铸、鸿、材、光、垂、锦、浦、珠。现最低辈是29世的“垂”字辈,以此推算,“炳”字辈以前可能另有字辈。

本家族的名人古有进士今有博士,民国期间至今有一个传奇式的大家庭中有多位名人。

古代进士是极昭公。不知是第几世。根据葬于本地山场的极昭公墓碑记载:公生于康熙癸丑年(1673),康熙戊戌年中进士,曾任山西赵城县知县,殁于乾隆辛酉年(1741),终年68岁。经核对,全州县志对进士王极昭住址误写为县城民主街。中第时间误写为清雍正丁未科,比碑记的时间晚9年。所写姓名及知县地与墓碑一致。误写的地址及进士科目应以墓碑为准。

     今有博士是王建国,武汉大学毕业,他于1980年代新中国最早一批获得博士学位。现移居美国。其父王洪江1960年代武汉大学毕业后长期从事科学研究,曾参加我国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退休后随子建国博士居美国。

一个传奇式大家庭中的名人:

本家族有个传奇式的大家庭。其先祖玉峰公字秉钧,生于清同治年间。年幼时家庭并不富裕,公自幼勤劳苦读。在本地学校学成后旅桂设馆教学。与资源两水刘氏结婚后生育6子。子女生长的时代正逢民国期间,国家动荡。时势出精英,在乱世中玉峰公6子中有3子出任“三长”即参谋长、团长、县长,其中少将2人。

长子王啸,字逸尘,生于光绪19年(1893),由桂山中学转蔡锷办的广西陆军干部学堂并秘密加入同盟会。先从林虎将军北伐,后随陈济堂反蒋。最高职务为中华民国陆军第一方面军第二教导师参谋长、少将。

次子王彝,毕业于广东护国军讲武堂步科。曾兵从多军。历任排、连、营、团长至全、兴、资三县联防少将主任。抗战时任第八游击区司令员,建国前被俘。

四子王潜,就读于桂山中学、广州私立英专。历任潮梅粤军营团军需,兴安县财务局长兼民团副司令、县长及两任资源县县长。

玉峰公子孙中有3人毕业或工作于黄埔军校。即:

玉峰第六子王贻非,毕业于中山大学。任职于黄埔军校桂林李家村第六分校少校指导员。

玉峰公之孙王啸之子王森毕业于黄埔军校纳溪分校17期化学兵科。曾任远征青年军207师上尉翻译员。1949年脱军赴台,1993年在台病逝,终生未娶。

王啸之子王霖,曾就读于黄埔军校独山分校19期。1948年在辽沈战役中被俘。1950年分配到锦州辽西军区教导大队任军事教员,1952年因家庭和历史问题被清遣回穗,在广州红阳汽车零件厂(后改广州汽车灯具厂)工作至退休。

解放后,在历史大变革中,本家庭受到了阶级斗争的冲击,酿成了悲剧。王啸、王彝、王潜均被镇压,后来经落实政策。王啸、王潜获平反。还有王贻非于解放初期受到冲击后自尽。

本家庭的族人虽在很长时期内处于逆境。但大家在艰难中奋进,近年来造就了一批栋梁之才。连出“三士”。(二位博士一位硕士),即:王啸曾孙女王璐,就读于东京大学新闻系,硕士研究生。王啸之曾孙王默,浙大毕业,留美博士。王潜之孙王晓路,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博士。

两河王家历史上有进士,曾显赫一时,光宗耀祖。现在连出三博士一硕士更是皆大欢喜,全家族之盛事。能取得如此成就确为不易。两河王家人还在奋力拼博,力争更大辉煌。近年来,造就了大批人才。据统计,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至2014年,全家族共考取大学本科56人,专科71人。其中考取人大2人、湖大1大、浙大1人。这些学子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才。

本家族文物有祠堂一座,进士墓一冢,甲石三块。

                                                                    (王茂生、王汉华)。

湖南上梅王氏迁居桂林的四支王家人

湖南上梅王氏是三槐王氏的支脉,分布于湖南资江中上游地段,包括新化、隆回、邵阳及其周围10多个县。人口众多。清朝年间,有族人先后移居桂林的兴安、恭城等地,形成了几支新家族,主要有:

恭城莲花黄泥岗王家人

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黄泥岗清水王家和贺州市钟山县花山三叉王家,是一个小家族,其上源是三槐王氏的湖南上梅王氏。是三槐王氏王旭之子王质的后裔。此支王氏人口众多,是最大的王氏家族之一。近年他们修编了《三槐楚南上梅王氏家谱世系名录》,分多册出版,本家族族人名列其中。

本家族始迁祖王昌周是上梅王氏一世祖明远公的20代孙永华公长子。原籍宝庆府新化县太阳乡第九都虎寨,现为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坪上镇虎寨村。昌周公为避难来到广西钟山县(现属贺州市)花山乡(现为花山瑶族乡)三叉村定居。到了第四代即昌周公的曾孙显威从这里迁到相邻的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黄泥岗居住。这两个地方虽属两市两县管辖,相距却很近,两地都是山区,条件较艰苦,一些族人外迁失传,因而人口增长较慢。昌周公迁居广西已240年左右,共传衍了10代,现有人口只有80余人。其中恭城黄泥岗40余人,钟山三叉30多人,虽然人口少,条件较差,但族人宗亲们都很坚强,艰苦创业,勤劳致富,诚信做人。特别是近几十年经过改革开放,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各方面的条件有了很大好转。过去出门就上岭下山,靠肩挑步行,现在两村公路相连,从住地到两县两乡都通汽车。很多农户自己还买了汽车、摩托车,生产、生活、出行都很方便,族人们都热爱这方热土。

本家族原籍老家曾编纂过族谱,当时编排的老字辈从21世起:

昌光宗显政,以成本在修,

身行端矩立,汉化治祥呈。

原籍老家属三槐上梅王氏。清康熙33年(1694)上梅王氏四大房代表决定从明远公(王旭之子,王褚之孙)后裔21世纪起实行统一谱牒,统一派行。统一的派行五字句,12句60字如下:

忠厚承家训,慈惠徽瑞详,

岐晋宏基业,汉周显文章,

治陈太平策,弘真作栋梁,

根本勤培植,福禄尔炽昌,

圭璧联辉远,诗书贻泽长,

仰怀先德在,永奉为典常。

道光15年(1835)有关代表决定从明远公后裔24世起按统一辈行四字句12句48字排辈如下:

家政以成,本在修身,

行端矩立,化洽祥呈,

善为楚宝,儒作国珍,

典型克绍,勋业能宏,

承恩锡命,显亲杨名,

永昌邦族,大振槐庭。

民国19年(1930)四房代表决定从明远公后裔36世起恢复按康熙33年(1694)确定的五字句12句60字辈使用。

2007年上梅王氏第五次修谱,本家族编入五修族谱之中。2009年四房代表决定:1.下次修谱将上梅王氏改为三槐王氏。2.确定三槐王氏以王言为一世祖,王彻为二世祖,王祜为三世祖,王懿、王旦、王旭为四世祖,王睦、王雍、王素、王质等为五世祖。上梅王氏明远公为五世祖王质之子。

(王建全)

兴安漠川长洲王家人

兴安县漠川乡长洲村王家始迁祖万华、万权、永泰于明初由江西迁居湖南宝庆府,属楚南上梅王氏。后由王正明于光绪年间移居兴安县漠川乡长洲行政村四十弓田和张家崎两个自然村及高尚镇街上。现有人口四十弓田和张家崎共60人,高尚街上60人。

本家族的老班辈:

仁崇礼可育,中正本和心,

代昌定其寿,运住福庆成,

骥足腾云路,鸿章重汉京,

令名光祖泽,禄位自能申,

邻鼎垂功远,贤书启后英,

宗嗣传必盛,前武克相纯 。

2012年修谱又增编字辈:

忠厚传佳训,兹惠征瑞强,

岐晋宏基业,瀚洲着文章,

治承太平策,弘真作栋梁。

根柄勤培植,鸿禄尔炽倡,

圭毕联飞远,经能贻泽扬,

悦廉重折理,永奉得久常。

(王成礼)

兴安漠川矮江王家人

兴安县漠川乡长洲行政村矮江村王家,其始迁祖王昌奉于清乾隆40年(1775)左右从湖南连源市偏山村移居兴安县东乡五都,即现在的漠川乡长洲行政村矮江村。属湖南上梅王氏,现有人口80余人。另有部分移居灵川县海洋乡,现有人口70多人。

本家族字辈:

千载永昌隆,运际升平官,

正道翼三才,洪福齐六合,

作述永先佑,忠良洪祖泽。

2012年老家族修谱新编字辈。

忠厚循佳训,慈惠征瑞强,

岐晋宏基业,瀚洲著文章,

治承太平策,弘真作栋梁,

根柄勤培植,鸿禄炽尔倡。

圭璧联飞远,经能贻泽扬。

悦兼重折理,永奉得久常

现在还在用老字辈,漠川的最低辈为“翼”字辈。海洋的最低辈是“正”字辈。

本家族现有副团级军官一人,即王勇,在南宁空军部队。

(王成礼)

兴安漠川大李家岭王家人

兴安县漠川桥头行政村大李家岭王家的始迁祖王希清,原籍湖南省新化县白溪镇东流村。大约在清代中后期迁兴安漠川大李家岭。后有族人迁本乡榜上的苦竹元、乱石窝、斗江元、贺家,艳林的车田村。6村共有人口200多人。

本家族班辈:

家政以成,本在修身,行端矩立,

化洽祥呈,善为楚宝,儒作国珍,

典型克绍,勋业能宏,承恩锡命,

显亲扬名,永昌邦族,大振槐庭。

(王成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