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明代清官“王青天”

〖核心提示〗
近来,《山西日报》连续推出了于成龙、狄仁杰等一大批山西古代清官廉吏的报道,引发了全省弘扬廉政文化的热议。前些时,和顺县领导深入清官王云凤故里和顺虎峪村调研,并对如何学习古代先贤的廉政事迹、廉政品格和廉政风范,深入挖掘借鉴其历史价值、意义,充分发挥优秀廉政文化教育的警示作用做出了具体部署。王云凤到底是何许人也?据了解,王云凤一生从政30多年,历经明成化、弘治、正德三朝,时人评价:“治世以树品为上、治家以树人为要、治学以明理为先,治军以肃士为本。”明史评价其“性耿介、廉静、刚方。无事不登公卿之门,不赴无名之宴。犯颜直谏,屡疏弊政,触权要而气不挠。忠心国事,政绩卓著。”1992年版的《和顺县志》与1993年重印的《和顺县志》,对王云凤的历史功绩作了翔实记载。让我们回望500多年前的历史,追溯王云凤的一生,体味他为什么会流芳千古?
廉静刚方,“有高亢拔俗之操”
笔者作为和顺人,“举头望明月”,上网思故乡,自然是常事。对和顺县历史上的清官王云凤,笔者通过各种资料的研读,了解到他清廉的为政之道。
据史料记载,王云凤“生而神气清澈,举止端庄异群儿。年11岁与乡人立,适妓女过拜而不答。同舍生或借其扇,潜与妓女赴人宴,先生知之后,以扇掷之地下,至或截其袖。同舍生惭,取他扇偿之。少年趋向之正,即异流俗若此。”看来王云凤在年少时就怕自己被玷污,一生“无事不登公卿之门,不赴无名之宴。”
正德四年(1509)八月,王云凤“丁忧”(服丧)母假期已满,吏部尚书张彩让他复岀,升任国子监祭酒,主管教育。王上书坚辞不岀。这时友人劝道:“士夫不为君用者,当杀身灭家”,其父也说:“吾老矣,汝置我何处死乎?”王云凤不得已泣而上任。寿宁侯刘瑾见他升职,又没送他礼物,想借故说事,但无把柄可抓而作罢。时国学教废,王云凤朝夕讲述,制定了不少规定,使约束有矩。在教学上他提倡:主敬、穷理、修身、修道。教诸生读小学以上达。
当时刘瑾专权,王以道不行,怏怏求去,改任南京通政使右通政。七年(1512)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地方,号令严明,法度整肃,练习军士,率有纪律。每日戒谕防卫,操练军士,如敌在眼前,故边敌不敢进犯。被誉为“北门锁钥,时论归之”。礼部侍郎吕楠在《虎谷王公行实录》讲了一个故事,弘治十五年进士何粹夫是他的晚辈,他竭力举荐何先生先期上朝,“当其志固欲使天下贤者皆尽其用也,”被时人称为“古睿圣之徒”。在一次朝会上,南京科道官上疏,说王云风“经术气节,抚字锄强,政绩不凡”,建议“赐衣服楮币,宴于礼部”;后太监李广因王列罪告发,李惧诛饮毒而死,众官上疏表扬奖励王云凤,他再三推辞不受。
他“博学力行,以圣贤为标的。居无惰容,自少至老如一日。”他常说:“一息不敬,便与天道不相似。”
忠心国事 ,“弗避雷霆之怒”
近几年,晋中与和顺出现了研究王云凤热。2011年,民间文学《王虎谷传说》被列为“晋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和顺文化》刊登焦志东的文章《千秋虎谷》;今年4月,晋中市委新闻中心官方微博,发布了晋中廉政名人王云凤的信息。不少游客开始造访王云凤的故居和顺县虎峪村。由此,笔者联想到“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从明朝尚书“王青天”身上,我们应该知道一些怎样做人之道,为官之本,流芳千古,而不会遗臭万年,这是一个很现实的警示!
笔者在《和顺县志》中,看到关于王云凤的记载更为令人敬佩: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明宪宗朱见深“弗豫”(患病),礼部沿旧例“举斋醮”即设坛祭神,为宪宗祈福增寿。王云凤上谏认为,病需医治,设坛祭神,既要占郊外土地,又要大量臣属三日祈祷,治不了疾病,又浪费时间和钱财,难免铺张,获皇帝恩准。
弘治三年(1490年),吐鲁番向明廷贡献狮子,王云凤与司郎中(主客司司长)商议受阻,郎中拿不定主意,遂进谒尚书耿裕、侍郎周经,终获支持,上疏得准。此举在当朝传为盛举。弘治八年(1495年),尚书倪岳因灾害频发,倡导府部院官议疏弊政。祠祭员外郎王云凤上疏四条政议:力陈惩邪慝、禁给度、停减斋醮、议处宗室毎条奏疏,言甚剀切,有理有据,皇帝听后十分高兴,终在全国得实施。弘治九年王云凤升任郎中。一天,尚书倪岳告诉王:“朝庭必欲度僧,奈何?”王说:“当力争之。”倪说:“势已成,难。”度僧,以发放度牒为标志,是封建国家承认和确定合乎条件出家者为僧资格和身分的仪式。王云凤再次上疏,列举千余言,经三次极力谏阻。最后帝旨下,度僧果然减少,受到官员百姓共同称赞,说:“王云凤‘回天有力。
弘治年间,太监专横,太监李广“以斋醮烧炼”(炼丹药)受宠与寿宁侯刘瑾狼狈为奸,表里通恶,把持朝政,怨彻中外,人莫敢言。王云凤独不畏惧,毅然上疏,列数太监李广“烧炼而进不经之药”等八条大奸罪状,恳求斩除李广。李广怒,下令道士设坛做法事,咒王云凤死,结果并不灵验。又下令校尉窥探,伺机寻衅滋事。弘治十年十二月初一,皇帝祭天归来,李广诬陷王云凤驾后骑马惊驾,被罪下锦衣卫狱。王云凤虽然被贬官失势,但他忠贞自矢,在狱壁题诗明志:“成败付天难逆睹,忠贞在我自须坚。”这样更加受到百姓的敬重。
问民疾苦 ,“ 以尧舜君民为心”
弘治十一年(1498),经群臣申救,王云凤出狱后被贬职到河南陕州任知州,命下欣然就道。他来到这里,深入民间,问民疾苦,兴利除弊,决断如流,事无壅滞。陕州城高缺水,打井二百尺,也难见到水,他劝说富人僧侣集资引广济渠水入城,解决了州城的吃水困难,受到民众好评。王云凤任知州以来,日受百状,应对如流。平民百姓,都说知州平易近人。
有沈姓兄弟,因一口大瓮打开官司,王云凤便花钱买来一口大瓮赠于沈姓兄弟,兄弟和好如初,一再道谢。尚书许进之侄犯法,也按律治罪,从不徇私情。
当时,暴雨冰雹伤了庄稼,他单骑遍访勘察受灾村庄,穿林入谷,夜宿民舍,自带菜粮为食。催征钱粮时,下令严格禁止飲酒,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从不敢向百姓吃拿卡要。豪门大户也不准谋私利而害民,铁腕治吏,以戒众官吏。
他经常表扬乡闾之贤者,到处宣讲程朱理学。下令拆毁僧尼寺观,以正风俗。拆泰山庙,以给学田。受到百姓称赞怀念信服。后提学陕西之间,他教民先学德行,后学文艺,锄刁恶,拔信善,崇正学,毁淫词。学政肃清,三秦风动。豪杰之士,层岀不穷。在王云凤离别陕州时“父老拥舆号泣,如别慈母。自夘至巳始获出郭。”足见王云凤深受百姓爱戴。
弘治十四年,王云凤升任陕西按察司副使,奉旨整治洮河,加強岷州边防。到任后,申孝弟、革宿弊,军法严明,边卒悦畏,西戎远逃。一些赃污官吏也被抓捕法办。所上疏“团乡兵、募边兵、择有司、足军器、惜粮赏、恤贫军、励将领、防后患”等八事和禁约三十条皆可实行,使边防得以整治。无愧于“以尧舜君民为心”之评价。
颖悟出群,“有焯厉惊人之才”
王云凤天资聪慧,才华横溢,功德卓著,名满朝野,受到当朝同僚的赞誉。在他6岁那年,一天,他听到父亲和客人谈论易经中“马为行地之物”时,插话问:“何为行天之物?”客人反问:“你说呢?”他即兴答道:“这不是龙吗?!”妙语一出,语惊四座。
授翰林编修、累官礼部侍郎的吕楠在《虎谷王公行实录》中曰:虎谷先生,“长益刻苦自厉,颖悟出群。六经百家言,一诵辄不忘,文章顷刻立就。二十登进士。先生负经济之学,以尧舜君民为心。天资豪迈,状貌魁异;智识卓越,器度宏远。有父在,一衣不私制,一钱不私蓄”。“于书无所不读,尤邃性理之学,书法真、草、隶、篆,自成一家。端劲如其为人,四方人多求之。诗赋也清奇古雅。所著书有《小学章句》《博趣斋稿》《读四书札记》若干卷”,有《虎谷集》行世。
总之,王云凤“为学守敬义,事君秉忠诚,功业树中外,声名满朝野。道德、文章、政事,皆可拟古人云”。所以,受到同僚的高度评价。吏部尚书乔宇云:“君有高亢拔俗之操,而不知者或以为矫;君有焯厉惊人之才,而见嫉者谬以为狂。忠摧权奸,弗避雷霆之怒,教敷善类,化均时雨之祥”。户部侍郎邵宝说:“壮哉烈士志,难与俗子谋。”
就在笔者研读王云凤的相关资料、大致了解到他的人生脉络之时,笔者又通过电话采访和顺县史志办主任魏爱军得知,以王云凤为原型的广播剧《虎谷先生》正在酝酿播出,晋剧《王虎谷》7月上旬已通过审定,正在彩排,即将搬上舞台。近500年前“王青天”的形象,又回到人间!
笔者不禁心中微微震动:他的故事搬上舞台,该会给我们的心灵产生多大的冲击呢?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鬼谷子王诩
- · 明清时期莱阳蚬子湾王氏名人
- · 《旧唐书》王姓人物
- · 闽南王氏人物志
- · 琅琊王氏历史名人·王弘(附子王锡)
- · 明朝开国功臣太原郡侯王胜公传
- · 明初猛将定远侯王弼
- · 《晋书》王姓人物传
- · 王禹偁世系研究
- · 明朝武德将军王鉴